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特稿:开国少将甘祖昌和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夫妇女儿甘公荣讲述父母故事感人肺腑(组图)
2019-04-02 09:34:39
作者:江山、陈春华、布朋振、陈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掩映在望不到边的黄色油菜花中的甘祖昌少将故乡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中红网江山摄)

甘祖昌少将故乡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也是没有围墙的甘祖昌干部学院的所在地。图为学院大门口。(中红网江山摄)

富有人文气息的莲花县沿背村与甘祖昌干部学院的文化广场。(中红网江山摄)

座落在莲花县沿背村的甘祖昌故居。(中红网江山摄)

甘祖昌将军女儿甘公荣(左一)向中红网一行介绍她家故居的建造过程。(中红网布朋振摄)

中红网一行向甘祖昌将军女儿甘公荣(左四)赠送剪纸艺术家殷付云的剪纸作品。(中红网布朋振摄)

甘祖昌将军的卧室。(中红网江山摄)

甘祖昌将军使用过的劳动工具。(中红网江山摄)

甘祖昌将军召开家庭会议的地方。(中红网江山摄)

将军农民甘祖昌。(中红网红色图库)

情系农村甘祖昌。(中红网红色图库)

甘祖昌和龚全珍夫妇。(中红网红色图库)

甘祖昌将军亲自参与建造的将军中水库。(中红网江山摄)

甘祖昌将军亲自参与建造的将军桥。(中红网江山摄)

龚全珍在给学生们讲革命传统。中红网红色图库)

沿背村民演出的采茶戏《并蒂莲花》。(中红网江山摄)

演出结束后,中红网一行走上舞台,与沿背村农民演员们一起合影留念。(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江西萍乡2019年3月31日电(江山、陈春华、布朋振、陈胜)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我们中红网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甘祖昌少将故乡——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采访。只见望不到边的黄色油菜花扑鼻而来,诱人心扉。迎面是富有人文气息的文化广场,干净卫生的乡村公路和一座座样式漂亮的小楼,一派新农村景象。这里,也是没有围墙的甘祖昌干部学院所在地。

    甘祖昌少将曾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7年,他不当将军回家乡当农民的事迹,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评价。他的夫人龚全珍夫唱妇随,来到将军故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务社会,先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时,亲切地称呼龚全珍同志为“老阿姨”,并强调要把甘祖昌、龚全珍这种革命传统精神弘扬下去,不仅我们这一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我们在采访时,有幸遇到甘将军和龚全珍的女儿、全国劳动模范、江西省妇联兼职副主席、龚全珍爱心救助基金会秘书长甘公荣。中红网总编辑江山、红色策划部主任陈春华大校,向甘公荣赠送了剪纸艺术家殷付云的剪纸作品。她热情地引导客人走进故居,向人们讲述了父母亲的故事。

    莲花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长林俊江,莲花中学副校长、县委派驻甘祖昌干部学院负责人朱元戎,江西大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魏文华,公司董事于光和孙国顺,江西海华针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水金,海南热带阳光国旅公司经理谭实佑,以及贺娟、刘建建、刘晓琴、刘巧萍等同志,陪同采访和学习。

    在甘祖昌将军故居门口,甘公荣介绍,父亲曾在井冈山聆听毛泽东的教诲,在长征途中得到任弼时的搭救,在南泥湾参加大生产运动……功成名就,父亲却三次向党组织提出回江西农村当农民的申请

    甘祖昌将军1905年出生,1926年参加村农民协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5年春,甘祖昌担任坊楼乡土改委员会主任,8月,调任莲花红色独立团军需处处长,后来又被派往井冈山红四军训练班学习。毛泽东在八角楼接见了甘祖昌,亲切地询问了莲花县武装斗争的情况,最后说:“我们的学习班办不成了,敌人要发动进攻。你回去告诉县委,要组织好红军和赤卫队,狠狠打击来犯的敌人,你们扯住了敌人的手脚,就是为保卫革命根据地出力!”这番话,使甘祖昌终生难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甘祖昌担任江西莲花县独立团军需处处长,湘卾川黔兵工厂总务科副科长,红六军团工人连副连长,补充团政治处主任,红六军团供给部材料科科长。1934年8月,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湘赣红军突围西征。湘赣军区兵工厂被编为红六军团工人连,甘祖昌任连司务长。行军时,甘祖昌总是打前站,为部队准备粮草,安排食宿,即使在每人每天只分到8粒蚕豆的最艰难的情况下,工人连也没有饿死一个人。11月,甘祖昌随主力红军长征。爬雪山时,他支持不住了,瘫倒在雪山顶上。幸好当时任弼时牵了一匹马走过来,让他紧紧抓住马尾巴才下了山。

    抗日战争时期,甘祖昌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三五九旅供给部副部长,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供给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三五九旅供给部部长,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后勤部部长,第一野战军二军后勤部部长,第一兵团后勤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供给部部长、财务部部长,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

    1957年,甘祖昌放下将军不干,三次向党组织申请解甲归田,辞职回家乡当农民:“我自1952年跌伤后,患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不能再做领导工作了。但是我的手脚还是好的,请求组织上批准我回江西农村去,我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不久,他回到了家乡江西省莲花县,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将军农民”,后来被当选为江西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栋江西农村普通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就是甘祖昌的故居,只见外墙中间有一条明显的小缝,说明这栋楼是分两次盖起来的。据甘公荣介绍,1957年甘将军带着全家一起回来时,当初省里按规定准备给他另盖新房,但甘将军谢绝了。他和家乡的两个弟弟共三个大家庭,一块儿就住在老房子里。到了后来,随着家里人口不断增长,老房子实在是住不下了,1962年甘将军就带领全家自已动手打砖做瓦,准备在旧居旁边盖一栋普通的民房。

    当时,生产队准备建仓库,正缺少建筑材料。生产队长就找到甘将军,想叫他帮忙去批点材料建仓库。甘将军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就决定把自己家建房的材料先拿给生产队建仓库用。生产队长不好意思的说:“生产队怎么能用您家的材料啊?”甘将军坚定的说:“先公后私嘛,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甘将军把大部分材料给了生产队建仓库,自已用剩下的材料建了一部分。为此,一位游客写下了一首诗:“红砖黑瓦看平房,细辨缝条两色墙。一半捐公仓廪满,私囊不饱泽家乡。”

    回到故土的29年,甘祖昌把满腔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建设家乡、回报家乡的事业上。他和乡亲们一道,用艰苦创业的精神和辛勤的汗水来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修建起了3座水库、25公里长的渠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为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播上了金翅膀!

    在甘祖昌将军故居的堂屋父母亲照片前,甘公荣介绍,父母亲相爱相随,共同为家乡人民谋幸福,成为一对革命伴侣

    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延安后,甘祖昌曾接到老家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的来信,信中说:父亲和弟弟被反动派抓走了,房子被敌人烧过四次,他的妻子生活无源,被迫改嫁……从此,家乡成为他心中的一个挂念。

    新中国成立后,甘祖昌多次负伤,又是单身,也需要有人照顾。领导和同志们都在为甘祖昌张罗着找一个合适的对象。经人介绍,他认识了八一子女学校的教师龚全珍。

    龚全珍原藉山东烟台,解放前夕毕业于西北大学教育系,为了参加革命,毕业后她放弃了能在大城市找到的优厚工作,于1949年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并随军进驻新疆。她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离异后她带着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对待再婚,她是慎而又慎,根本不想嫁个领导干部。但是,经不住介绍人的劝导,见见面再说。年轻的龚全珍见过甘祖昌面后,深深被他那直率的性格和革命的信念所打动和震撼!

    甘祖昌毫不掩饰、坦率地对龚全珍说:“我只读过一年半书,连你姓龚的龚字我都写不拢。我今年48岁,有儿子,儿媳妇和孙子。我是个军人,信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甘祖昌的一席话,龚全珍相信眼前这个人,是个真诚、担当,靠得住,有大爱的人。她爽快的答应了这桩婚事。她向组织表示:“我既然接纳了他,就可以对他负责!”甘祖昌也很高兴,他相信,找到这样有文化,肯吃苦,有思想有干劲的伴侣,一定可以帮自己干好共同的事业。

    1953年3月23日,甘祖昌和龚全珍在新疆结婚了。作为部队的高级干部,他们的婚礼却十分简单,甘祖昌给龚全珍的的礼物是十尺草绿色灯芯绒,龚全珍自己只买了两条新枕巾。

    在新疆战斗负伤后,甘祖昌的脑震荡后遗症越来越严重,组织上送他到庐山疗养一年,病情仍不见好转。他自觉难以再适应部队的领导工作。回想起过去与战友刘春元的诺言:“等革命成功后,我们就解甲归田,为家乡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而奋斗!”同时,他也想到了第一次回乡探亲的情景,虽然解放了,乡亲们有了土地有了房子,可生活却并不富裕。于是,他的回乡愿望更加强烈。

    他在军区医院住院治疗,不顾医生的劝阻,经常出来与院中工人一道劳动,觉得自己种庄稼还比较在行。1957年,解放军总政治部肖华部长到新疆检查工作,甘祖昌当面向肖华提出申请,软缠硬磨,终于获得批准。

    一位将军放着优厚待遇不干,却要回农村当农民,这在当时也如一枚重磅炸弹爆炸。好多人在劝他,挽留他,但甘祖昌将军铁了心的要到农村去。

    1957年8月的一天,他和龚全珍带着一家老少12人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阔别30多年的红土地。送他的货车走到坊楼乡就不能再往前走了,因为窄弯泥泞的山道过不去。接他的乡亲们想看看这位当了“大官”,闹了几十年革命的将军带回了什么宝贝?结果乡亲只看到他三个放行李的箱子,八只笼子,只见里面装着6头约克猪,15对安哥拉兔,15只来享鸡,他想让新彊的优良品种在莲花安家落户,造福于民。

    甘祖昌的两个弟弟用独轮车装上行李和笼子,一家人有的背着孩子,有的领着孩子,向家乡沿背村走去。

    到了家里,甘将军和龚全珍把弟妹召集来宣布:一、我是回来当农民的,和你们一样是平民百姓,凭劳动生活;二、大家在一块过日子,不分家。主要是一家人受了很多苦,深受反动派的摧残。现在日子好多了,更要生活、团结在一起。经过家庭会议,公推大弟甘森昌当家,甘将军和他的孩子都服从甘森昌指挥。

    在甘祖昌将军故居的父亲劳动工具旁,甘公荣介绍,父亲甘于吃苦,带头上山垦荒植果树,下水田改进农业生产

    莲花县沿背村处于深山老林,相当偏僻。论当时的条件无从谈起,也难与将军的新疆办公、生活条件相比。甘将军住的房间墙壁乌黑,光线不足。白天苍蝇嗡嗡叫,晚上蚊子到处飞。老伴龚全珍担心他受不了,他却悠然自得。天刚蒙蒙亮,他就叫上孩子们,背着粪筐,光着脚去村里村外捡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民掀起了积肥热潮。甘祖昌不与村民争肥,他又带领家人割草,把草用来喂牛和沤肥。

    初冬的一天,甘祖昌望着住宅后面的一座虎形山,尽是黄泥土,光秃秃的山上连棵树木也没有,但他又在构思着自已的杰作。随后,他把家人召集起来讨论开垦虎形山种植蔬菜和果树。

    首先是大弟甘森昌反对他的想法:“这山在哪里几辈子了,从来没见过它长什么东西?”

    面对全家人的疑惑,甘祖昌笑了:“南泥湾的土质比这更更差,关健是开垦要讲方法,才能长出庄稼。”

    龚全珍在旁边也说道:“要讲究科学,科学种田,才能长出庄稼!”

    说干就干,甘祖昌拿出了他在南泥弯开荒的精神和办法,他先挖开表层,把土放在一边,再往下深挖一尺,再铺上表皮土,再施上农家肥。有时候过星期天,龚全珍也要去劳动。经过全家的冬春艰苦垦种,终于获得了特大丰收,荒地的蕃薯长到了十余斤重一兜。看到甘祖昌开垦荒山获得了成功,沿背村轰动了,他们争先恐后上山垦荒,成片的荒山荒地被开垦出来。数九寒天,甘祖昌带领孩子们到15里外的苗圃买树苗。

    连续苦战四年,虎形山栽种果树几千棵,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到了夏天,漫山郁郁葱葱;到了秋天,果大硕红。孩子们盼着上山摘果子吃,盼了几年。可当孩子们想去摘果子时,甘祖昌却制止说:“荒山是咱们开的,果树也是咱们种的,可果林交给了集体,就是大家的,所以谁也不许上山摘果子吃。”

    讲到这些,甘公荣说:“老爸就是这样,他心里永远装着大家,而不是小家。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当时的沿背大队,共有1400亩耕地,其中600多亩是冬水田。这种水田,常年积水,人牛难以耕种,亩产很低,全村人年年吃返销粮。为改造这些水田,甘祖昌没少想办法。有一天,他望着这些冬水田突然来了办法:“为何不用城市挖下水道的法子,挖沟排水?”

    在甘祖昌的带领下,成立了改造冬水田五人实验小组。他们起早贪黑奋战在大腿深的烂泥水田里,想尽了办法,用松毛和木板挡泥的方法在烂泥、水中挖出几条沟来都没成功。最后在他指点下,边干边想办法,靠打木桩、用柳枝编篱笆,即可渗水又可挡烂泥,终于开沟排水成功了。他又带领大家马不停蹄的劳动,种上了红花草,第二年获得了丰收。随后此法推广全大队,经过几年努力,亩产提高百分之五十,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为国家减轻了负担。

    甘祖昌改造冬水田的成功经验和务实求真的精神,鼓舞着村里的年轻人,也成为他们的榜样。茅水塘有丘田,里面有二百多个泉眼喷水,几年来改造了几次也收效甚微。也是冬闲时节,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甘祖昌带着青年子安一大早就来到田中挖沟。正好是学校放假,老伴龚全珍也来助阵挖沟。她赤脚下田,刺骨的冰水,没有使她退缩。挖了半晌,她说:“祖昌!这丘田天晴了再挖吧。”

    甘祖昌和子安干得正来劲,就说:“我们再干会,你有事先走吧!”

    龚全珍心想:“一个花甲老人,又有战伤后遗症在身,这么冷的天还在拼命劳动,他吃得消吗?”她在担忧着甘将军的身体别累坏了。

    晚上,她把想法和甘将军一说,他却哈哈大笑:“士气已鼓起来,不可泄。子安是个懒青年,他不相信这块冬水田可改造好,我就是让他看看冬水田是如何改造好的,教育了他就可教育其他人。”在甘祖昌的言传身教下,全村青年思想觉悟行动各方面焕然一新。

    甘祖昌为了鼓励大家改造冬水田,也为了弥补受损失的冬水田和给社员支付劳动报酬,他掏出自已积蓄,给大队发奖金。改造一亩冬水田奖钙镁磷或过磷酸钙50斤,60年代头三年,共发放化肥5万余斤。

    科技创新啥时候也不过时,只不过当时没有这么提。甘祖昌带头改造冬水田的成绩,当时也属于科学技术,由于他优异的表现,他被中科院江西分院聘请为研究员,参加过三次农业科学大会。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与祖国同歌》大型专场文艺音乐会在京演出(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红色故事耀陕南,巴山处处埋终骨
·特稿:湖南省邵东红色文化发展委员会正式揭牌(组图)
·特稿:海丰九区农会长叶光烈士传略(组图)
·特稿:湖北咸丰:爱国歌曲慰先烈 清明节前表追思(组图)
·特稿:金寨县公安局圆满完成红军文物资料征集任务
·特稿:农工党连云港市委缅怀邓演达烈士(组图)
·特稿:烈士碑前上党课(组图)
·特稿:鹧鸪天. 缅怀全国著名劳模吕玉兰(组图)
·特稿:“两委”职工一条心 打赢春耕春播这一仗(组图)
·特稿:空前绝后之冠(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华军:红色故事耀陕南,巴山处处埋终骨
特稿:红色故事耀陕南,巴山处处埋终骨
揭秘:毛泽东17次在武汉畅游长江时间表
毛泽东不信医疗信锻炼
毛泽东乒乓纪事
毛泽东最爱游泳 一生曾横渡长江多少次?
毛泽东饮食习惯揭秘:食量不大 压缩饼干也算一餐(组
揭秘毛泽东真实食谱:一日三餐吃什么?
毛泽东的健康习惯
毛泽东饮食保健习惯大披露“养生十六字诀”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