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旬阳县铜钱关镇七里庙湾古村遗址里,留传着林林总总的红色革命故事,传说着许许多多的红军传奇,也有不少的解放战争暨新中国铁道兵建设时期的军民鱼水情的真实故事。岁月匆匆,一转眼间就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的日子,所有红色历史都是人民英雄用生命和鲜血写成的,英雄的名字遍布在祖国大地上。
在陕西省境内用英雄命名的县,有志丹县,子长县,而全国唯一用红军命名的乡镇——叫旬阳县红军镇,在全国还有许许多多英雄的名字如,人民英雄董存瑞,是湖北省怀来县,他所上的学校叫存瑞中学。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用生命迎来隆化解放的英雄——董存瑞。
无独有偶,在陕西省旬阳县铜钱关镇七里庙湾古村遗址里,默默无闻的隐藏多年的遗憾,就是失传描写庙湾古村遗址里,曾经的红色英雄传奇故事,由于历史原因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坏,庙湾古村遗址里的红色故事无人问津,无人知悉,仅仅是口头上留传道听途说而已。庙湾古村遗址是陕西省旬阳县移民陈氏家族发祥地之一。
陈德仓,(1926--1978)陕西旬阳县人,从小就机智过人,14岁时就成功掩护共产党员躲过国民党的追捕。从小被国民党拉壮丁,战争结束后,把俘虏过来的国民党士兵整编改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第15军29师87团9连6班战士。
自此,陈德仓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争先,苦练射击、投弹、刺杀等技术。手榴弹投不远,他就比别人多花工夫:当别人还 在酣睡,他就早早起床开始训练,晚上别人都睡了,他还 在练兵场上挥汗如雨。胳膊肿了,他咬咬牙挺过去;手起泡了,他也不吭一声。终于,陈德仓成为全连的投弹能手,在一次比赛中还 获得了全团投弹第二名。
就这样,陈德仓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在一次次的槍林弹雨的考验和革命传统的熏陶下成长起来。两年间,他共立大功二,三次、小功四次,荣获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独立自由勋章”。
1947年3月,陈德仓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了练出过硬工夫,他想出很多新奇的招数。他自己做了个沙盘模型,模拟战场的场景,让大家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拟定一个完整的攻坚方案。组织大家观摩学习,有力地推动了大练兵运动。
1948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的战斗。国民党在东北的屏障,他们在这里布防了重兵,并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加上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凌晨,阵地上一片寂静,陈德仓和他的战友们彻夜未眠,高度警觉。他们知道,将会有一场大战。突然,三颗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便传来了震耳欲聋的炮声。解放军强大的炮火向塔山上的敌人阵地扫去。一时间,硝烟滚滚,战火弥漫。塔山主峰上的砖塔,很快就在解放军的炮火下轰然倒塌。紧接着,敌人的碉堡在接二连三的炮火攻击下哑然失声。陈德仓和战友们仿佛看到胜利的红旗已经插上了塔山顶峰。
他曾经参加过黑山阻击战,辽沈战役结束后,他所在部队接受中央军委命令,开赴朝鲜前线。1951年冬天,他所在部队番号命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入54军45师135团9连6班战士,成为邱少云,黄继光同甘苦,共患难的生死战友。
他同邱少云,黄继光参加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陪同黄继光战友参加上甘岭战役,夺取上甘岭597.9无名高地。许许多多的英雄们光荣牺牲了,他还坚强活着,替代黄继光,邱少云等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继续英勇顽强,接过英雄的机枪,勇敢战斗,宁死不屈,夺取上甘岭战役最后胜利。他回头仔细看看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泪流满面,哭喊着一个个英雄战友们的名字----。
1952年朝鲜战争结束了,组织上征求他个人意见,是需要组织照顾分配工作,还是回家建设贫穷落后的家乡。他看到贫穷落后的家乡,放弃政府国家优厚的政治待遇和社会福利待遇,依然回到了阔别30年后,儿时时期国民党拉壮丁的故乡----陕西省旬阳县铜钱关镇七里庙湾古村落红色革命遗址,生育养育他的家乡。
他说自己与英雄们相比较之下,自己是新中国的辛运儿,英雄的生命和鲜血仍然洒在了异国他乡。回乡后,他从不张扬,从不居功自傲,从不炫耀自己是英雄,自己曾经救过共产党红军战士,参加过解放战争,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待,和平时期,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他总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默默无闻的种庄稼,务农活。始终保持退伍军人光荣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