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祥官,1933年9月出生,湖北长阳土家族人,高小毕业后务农,不久改行学医,在县卫校中医班进修后当上大队的“赤脚医生”。1966年,他首创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事迹被毛主席亲笔批示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他本人4次受到毛主席接见,被破格提拔为湖北省卫生厅副厅长,后来被誉为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2008年10月23日去逝,享年76岁。
合作医疗的诞生
1933年9月,覃祥官出生于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乐园村,高小毕业后务农,不久改行学医。为加强理论学习,他被派往县卫校中医班进修,学成归来担任公社卫生所医生。在与病人的广泛接触中,他感受到农民无钱治病的痛苦,好多人“小病拖大,大病拖垮”。1966年他辞去卫生所医生职务,到杜家村大队卫生室担任赤脚医生。
怎样才能让乡亲们看得起病,吃得起药?他想起了当时的供销合作社的力量,遂来了灵感:将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相互扶助, 救助患者。在深入调查摸底后,他写出了《关于乐园公社杜家村大队试行农民合作看病的草案》。1966年8 月10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乐园公社杜家村大队卫生室”挂牌了。
■ 覃祥官在采草药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农民每人每年交1元合作医疗费,村里再从集体公益金中人平提取5角钱作为合作医疗基金。除个别老痼疾要常年吃药的以外,群众每次看病只交5分钱的挂号费,吃药就不要钱了。同时,以 “三土”(土医、土药、土药房)、“四自”(自种、自采、自制、自用)为特点,村卫生室和村民小组土药房都开辟药园,种植大量常见中草药。 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体现“出钱不多,治疗便利;小病不出队,大病不出社”的好处。
这种合作医疗模式,让众多群众受益,很快在当时的乐园公社6个大队推广。同时,县卫生局派人深入乐园公社进行实地调查。
■ 当年覃祥官给人治病的情景
■ 覃祥官(左)与县长探讨合作医疗进一步发展问题
毛主席亲笔批示
1968年下半年,一份反映乐园公社合作医疗情况的调查报告,几经辗转送进了北京中南海,立即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同年11月30日,中央有关部门专门给毛主席写报告说,关于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合作医疗的一篇报道,经核实后,又拿到北京效区开了两次座谈会,也整理了一个材料。“可否过两天将按语、报道及座谈会情况同时见报,展开讨论,请主席批示。”
毛主席看了这份报告后兴奋不已,连声称赞,当即在上面亲笔写下了4个字:“此件照办”。
几天之后的12月5日,《人民日报》以毛主席“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段语录作报眼,头版头条转发了这篇题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并加了编者按,称合作医疗是一件新事物,称赞共产党员、杜家村大队卫生室赤脚医生覃祥官是“白求恩式的好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