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辰,1938年2月出生,北京市人。1959年2月毕业于北京航空工业学校,1959年4月参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曾任工艺员、工段长、车间副主任、主任、科技委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后任北京曙光电机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多年来,他多次荣获全国、省、市的奖励和表彰。
技术创新有绝活儿
李保辰同志自1979年以来,五次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8年被授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只要提到他,人们便会交口称赞,“技术能手”,“有绝活儿”,被誉为刀具大王。《北京日报》、《中国航空航天报》、《北京科技报》和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单位,都曾报导过他的事迹。
李保辰从1965年起,就参加了北京市职工技术交流活动,后来任该技术交流站车工队的副队长。多年来,李保辰一直坚持务实的工作作风,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厂内以科研生产为中心,为军民品的科研生产保驾护航。他兼职很多,但人总是忙碌在车间里,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1992年,工厂在电梯电机生产过程中,有三台定子组件的圆柱销用错了材料,焊接之后,就象淬了火一样硬,攻丝时,丝锥吧吧地断了许多,实在是无法加工。眼看就要报废了, 每台电梯电机小时价是6500元哪!
李保辰听说以后,马上赶到车间生产现场认真了解情况,用自己修磨的特殊切削角的钻头和丝锥,凭多年的实践经验,精心修复,只用了半天,就攻克了难关,避免了损失。
■ 荣获的部分荣誉
■ 闪光的荣誉
乐于吃苦 专心生产
工厂在研制新型钻机时,需要在一个零件上打孔,可是这个零件已经淬火,硬度很高,加工的工人们都面面相觑,束手无策,于是派人到李保辰家求援。这时,李保辰正在家中做饭,听了来人的话,二话没说,立即放下手中的家务活儿,赶到工作现场,与工人们一起动脑筋,想办法,终于解决了技术难题。此时,已是星斗满天,万家灯火了,分厂的几位师傅拽他到饭馆吃饭,被他婉言谢绝了,他用棉纱擦擦手,骑上自行车回家了。
1994年,工厂加工电机轴的滚丝轮损坏了, 生产无法进行。李保辰采用新技术, 把淬火后HRC60°的滚丝轮牙型与工具分厂的工人师傅一起在铲齿车床上用车刀全部车出,改变了过去磨牙型易退火的传统加工方法,从而使滚丝轮的寿命增加了20倍,为工厂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了贡献。诸如此类的技术问题,李保辰究竟解决了多少,他自己也说不清。
■ 去兄弟厂技术交流表演
■ 去航天部技术交流,左三为李保辰
为了给工厂增加效益,李保辰乐于吃苦。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某厂,在试制汽车喷油嘴清洗工具时,遇到了技术难题,试制不见进展,便委托给他。李保辰接受了任务以后,就一头扎进车间里,经过反复试验,很快做出了样件,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试验,通过了鉴定。总后勤部共需汽车喷油嘴清洗工具1 5 0 0套,要求在两个月内完成,时间很紧迫,有一定的难度。李保辰首先考虑的是部队的需要和为工厂增加效益,毅然签订了这份生产周期短、任务重、带有一定风险的合同。于是,他挑起了组织生产的重担。厂科技委与生产车间通力合作,他带着几个人星期天加班加点,艰苦奋战,只用了50天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既为部队解决了急需,也为工厂增加了效益,创造利润6万多元。他研制的汽车喷油嘴清洗工具,小巧玲珑,技术性能好,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北京市科协评为科技成果二等奖。
急人所急 乐于助人
那一年,北京电冰箱压缩机厂从意大利进口的一台设备,急需小型精密弹簧卡头和螺丝拉杆,为此,该厂找了许多厂家和个人,但都因为产品数量少和加工麻烦,认为得不偿失,不肯接收。他们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李保辰,说:“这两项工具,如果在15天之内拿不到手,我们厂的压缩机生产线就面临停产的危险。停产一天就要损失60万元哪!”
李保辰很震惊,他多次骑车跑几十里路,到现场仔细地观察设备运转和工具使用情况。回到厂里,他不分上班下班,不分白天黑夜,精心地试制加工,只用了12天就完成了三套弹簧卡头和螺丝拉杆,解决了北京电冰箱压缩机厂的燃眉之急,避免了重大损失,提高了企业的信誉。他们说,李保辰工程师真帮了我们大忙了。可他们都不知道,李保辰在拼搏奋战时,胆囊炎常常发作,疼得直冒虚汗,直不起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