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英,1925年8月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丁峪村一个贫农家庭。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任区武委会主任,1948年任区委书记。新中国成立后,27岁任昔阳县委书记,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县委书记之一。后历任文水县委书记、晋中地区核心小组副组长、山西省核心小组办公室主任、寿阳县委书记、运城地委书记兼行署专员、运城军分区政委等职。
他从少年投身革命后,直面外敌入侵、内政腐败、劳苦大众受苦受难的黑暗现实,认定只有共产党、毛主席才能救中国。于是,他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决志一辈子跟毛主席走,始终以坚定的党性维护毛主席的路线。
2005年3月23日,张怀英同志逝世。
张怀英在任昔阳县委书记期间,带领全县人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普及活动,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小县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由国务院命名的文化县。他领导制定并率先实行的四级干部参加劳动制度,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视,多次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宣读学习这一模范事例。
大寨曾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在他担任大寨所在区、县委书记的11年间,为这一先进典型的形成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担任寿阳县委书记时,该县粮食产量两年翻番。在运城任地委书记时,他以“从未见过的高速度”首开引黄(河)惠民之举,备受一方百性赞扬。
晚年,他著书立说,总括平生所学、所见、所悟,奉献出备受人们关注的佳作——《聊天录》,引起强烈反响。
他一生崇拜毛主席,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刚直不阿、一身正气,以坚定的党性,实践了共产党员的坚强信念。
敌后小八路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昔阳县,同时,八路军也开进了太行山区,在昔阳县建立了昔东、昔西抗日民主政权。丁峪村正好处于日军和八路军的拉锯地带,年幼的张怀英目睹日军烧杀奸淫的暴行,激起了强烈的抗日热情。在共产党抗日组织的指导下,他积极投入抗日游击活动,利用人熟、地熟的便利条件,以卖烧饼、走亲戚的名义穿梭于游击区与敌占区之间,为八路军送情报、购子弹,多次死里逃生,人称“敌后小八路”。16岁时,张怀英成为村里的第一批民兵。
一天,驻扎在距丁峪村20多里东冶头据点的一队日伪军带着抓来的民夫,赶着骡马鬼鬼祟祟地向丁峪村开来,企图进村烧杀抢掠。在村口站岗的张怀英发现了山后行踪诡秘的日伪军,这时敌人离丁峪村已经很近,回村报信已来不及了。他猛地拉开枪栓,瞄准走在前面的伪军扣动了板机,“砰”的一声,打响了他战斗的第一枪,同时也是丁峪村历史上反击侵略者的第一枪。
山道上行进的鬼子和伪军突遭袭击,惊慌失措。村里民兵队听到枪响后,在武委会主任石冠三带领下跑步赶到山前,居高临下对着敌人打出了一阵排子枪。这一下敌人乱了套,吓得夺路而逃。丁峪村成了真正的抗日根据地。
不久,少年张怀英被选为村武委会主任、区武委会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