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红都瑞金召开,临时中央政府将《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即《才溪乡调查》)刻板油印单行本作为大会材料发给到会的全体代表,后来在1934年2月出版的《斗争》杂志上连续刊载了《上杭才溪乡的苏维埃工作》(即《才溪乡调查》)。这篇文章正式刊行以后,对苏区各县、区起到极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时隔70多年,如今我们重新翻开这篇雄文巨著,仍然对我们现阶段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大的启示和帮助。它告诉我们,人民政权和人民公仆只有放下架子,与人民同甘共苦,才能融入人民群众之中;它告诉我们,人民政府和人民公仆只有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它同时告诉我们,要亲力亲为,深入调查,才能得到详实的第一手材料,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要尊重群众,甘当小学生,才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光荣亭与才溪的光荣
1930年至1933年,以瑞金为首都的中央苏区20多个县,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指导下,粉碎了蒋介石集团对中央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四次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才溪和整个苏区一样在战火和销烟中得到血与火的锻炼,也得到精神与物质的升华与发展。
当年才溪人民闹革命走在前头,他们高举义旗,荡漾污垢;他们发展组织、武装民众;他们响应号召、无私奉献。在漫漫的革命征程中,才溪人民相信党、相信自己团结起来的力量,干出了一件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事业。为保卫红色政权,保卫土地革命的成果,保卫农民自己的劳动果实,在当年扩大红军运动中,才溪出现了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和独子孤儿踊跃入伍的动人场面。从1929年到1933年,才溪有30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有近千名优秀青年为革命光荣牺牲(解放后据不完全统计,才溪区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有937名,约占当时全县革命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当年才溪1户2人当红军的有200户,一户3人当红军的有46户,4人当红军的有7户,5人和6人当红军的各一户,其中父子当红军的9户,兄弟当红军的231户,夫妻参军的9户。有一门2烈士60户,一门3烈士的5户;兄弟烈士58户、父子烈士4户、夫妻烈士2户。下才溪发坑村(原名“衰坑”,毛泽东1933年冬前往调查期间为其改村名为“发坑”)贫苦农民林攀信的3个儿子林金堂、林金森和林金香在扩红运动中争相报名,结果全部入伍前往一线英勇杀敌,三兄弟都阵亡牺牲,被当地誉为“红色三兄弟”;通贤白石坑黄三妹,全家五口人,她把3个儿子和一个媳妇都送上前线,独自一人在家艰难渡日;在通贤障云一个小小的山村中,就有5对夫妻先后报名参加了红军……英雄的才溪儿女,为了保卫苏区、扩大苏区,他们在全苏区率先开了整营,整连参加红军的好头。1933年,上才溪全部16岁至50岁的青年男子有554人,外出当红军做工作的就有485人,占88%,下才溪全部青年男子756人,外出当红军和做工作的有526人,也占70%。为了支援前方将士,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才溪人民一方面努力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另一方面自己则节约缩食,勒紧裤带无私奉献,在慰劳红军中,仅红军鞋就多达5万双!1932年9月,下才乡第三村妇女黄细妹个人一次就献出布草鞋30双,第四村妇女傅招娣捐献60双。据1933年8月23日《青年实话》报赞扬才溪妇女“非常热烈地做布草鞋,每人做5~7双的,全区都很普遍,20、30双的也是不少,特别热烈的一个同志能自动做50、60双布草鞋送红军。”
才溪人民对革命事业无私奉献和发展生产力争上游的模范事迹,得到中央苏区和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多次表扬和嘉奖。1933年6月,省苏政府发表了为表彰才溪模范事迹建立光荣碑的告才溪群众书,此前还拨出专款在下才培才村兴建光荣亭一座树碑表彰。当年7月5日,才溪光荣亭落成,亭中竖立了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的光荣碑“我们是第一模范区”;亭东西两边各立石碑数块,刻有全区烈士名单、简历;亭内还陈列着才溪历年来获得的数百件各级颁发的奖匾、奖旗、奖状;光荣亭旁的天后宫内还附设了才溪根据地建设成就的展览。光荣亭落成时举行了授奖庆祝典礼大会,苏区各省、县、区乡组织了参观团前来参加庆祝活动。1934年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才溪乡被评为模范区、模范乡。
1934年4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窜犯才溪,这帮匪徒用机关枪扫射,见人就杀,奸淫掳抢,致使才溪人民遭受极大的损失,光荣亭也被焚为焦土,但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了省苏维埃奖给他们的那块光荣的石碑。当年11月4日,国民党八十三师侵占才溪,逃亡的土豪劣绅也纷纷窜回才溪组建民团,向民众疯狂进行阶级报复,他们烧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他们横征暴敛,强行拉夫抓差。到当年12月底,国民党军队和地主“难民团”共烧毁房屋79座、拆毁捣毁房子1395间,致使很多群众无处安身。他们还打死区、乡干部32人,打死打伤无辜群众767人,被逼迫出嫁妇女224人,受逼迫外逃群众45人,受摧残致使冻饿病死亡746人;毁灭山林3840余亩,荒芜土地800余亩,抢去耕牛194头,毁坏农具827件,其他被烧、毁、抢各种家俱、农具等物品不计其数。土豪劣绅们回到才溪后进行反攻倒算,从农民手中夺回土地、房屋和家产,并强迫农民交纳1929年到1934年的租谷。才溪与苏区其他县区乡一样面临白色恐怖的灾难。但才溪党组织和人民没有被吓倒,没有被屈服,他们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始转入地下,武装人员扛起枪杆上山打游击,为革命保留了火种和有生力量。
解放以后,才溪人民在原地按原貌重建了光荣亭。中共才溪区委还发信北京,请毛主席为“光荣亭”题字。1956年春,毛主席到广州视察,当时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局长李质忠同志随同前往。毛主席知道中质忠是才溪人,当视察将要结束时,便问他要不要问才溪老家看看,李质忠把打算回老家看看的想法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地说:“你回去告诉才溪区委的同志,来信收到了。你代我向才溪人民问好。才溪人民确实光荣啊!一个区百分之八十的青壮年男子上了前线,上千人为革命流血牺牲。光荣事一定要重建好,‘光荣亭’三个字我一定题。”毛主席说完后,便在工作人员备好的宣纸上挥笔写了“光荣亭”三个熠熠闪光的大字,并叮嘱李质忠同志带回给才溪老区人民。
当李质忠满怀喜悦地从广州带回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光荣亭题写的字后,整个才溪都沸腾了。才溪区委为此专门召开隆重的大会,庆祝毛主席为光荣亭题字。当年的苏区干部和红军家属,奔走相告,热泪盈眶;青年人和少年儿童载歌载舞,欣喜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才溪光荣亭和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成为才溪永远的荣光,成为照耀才溪和上杭老区人民永往直前的不绝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