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上杭县的才溪乡全景(《红色闽西》杂志)
福建才溪乡光荣亭(《红色闽西》杂志)
啊,才溪! 今天我来踏看你的田野, 走到那流血流泪的地方, 去捡拾过往时日的落叶, 搜集被遗忘的声音, 用全部深情瞧着你, 呼唤你,描摹你, 写下你的历史和你的歌……
著名诗人蔡其矫的《才溪》唤醒每一个热爱才溪的人们,一次次地去寻找那些消逝的历史,去颂读才溪那些迷人的诗篇。一批一批的人来了,惊叹于才溪的神奇;一批一批的人走了,带走了才溪不朽的精神。这种精神从80年前直至今天,贯穿了两个世纪的历史,它最好地诠释了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朴素真理。
毛泽东培育的苏区样板 才溪是毛泽东心中的温暖。在那段惆怅的岁月里,他只能置烽火硝烟于身外,在热火朝天的苏区乡村寻找革命的动力与源泉。在才溪,他去了又来,前后三次亲手培育了这个苏区的“样板”,再一次用行动证明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
1930年,毛泽东从江西吉安经过兴国、信丰、会昌、寻乌等地,6月间来到才溪乡,随同的有一个100人左右的警卫连。正是在这一段期间,共产国际的某机构抛出一条荒诞的消息,他们出版的新闻简报(印象通报)Imprecorr刊登一则讣告,讣告中说毛泽东死于肺结核,并称他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驱”。估计这个讹传因为毛泽东一年前即古田会议前的严重痢疾,由于消息闭塞和地域远隔,迄今才爆出来。这时的毛泽东早已康复,正热衷进行土地革命和巩固扩大根据地。毛泽东住在才溪某个山坡下的一所学校六、七天。学校墙上写着一条条标语“打土豪分田地!”“扩大红军!”毛泽东指着一条条标语教警卫员识字。刚到学校的时候,警卫员陈昌奉给毛泽东安排床铺和办公地点,很快搬来两张课桌。毛泽东一看,问道:“哪里借的?”陈昌奉如实报告:“学校借的。”毛泽东便严肃说:“学校的课桌学生要用,这样会影响上课,不好。”陈昌奉只好还掉,再到校外向群众借来一张四方桌。
毛泽东喜欢调查,把调查作为了解事实真相明确工作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他喜欢钻进满是泥土味的农民中间,聆听他们的大实话。在妇女代表调查会上,他说:“你们要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把妇女组织起来学犁田、耙田、莳田,还要学会当家管家。”在干部会上,他对才溪区、乡苏维埃的同志说:“你光是拥护红军家属还不够,还要团结起来,在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组织起来,每个乡都有一个油、盐、布匹、土特产收购合作社,对群众就方便了,可以节省很多劳力,这个合作社可以由群众自愿入股,一个季度或半年民主结帐一次,赚了钱大家分红。学校可以扩大些,提倡学文化,白天忙,晚上可以办夜校……”毛泽东一边调查一边指导工作,对才溪人民的革命热情与纯朴民风十分赞赏。
两年后的1932年6月下旬,毛泽东率领攻克漳州的红军东路军撤回苏区,第二次来到才溪。这次的到来虽然带着攻克漳州胜利的喜悦,但他的内心深处却藏着一股悲凉。因为他已为临时中央的领导人于明、博古所不容。此时才溪连日暴雨,山洪突发,陡涨的才溪水浑浊地奔流。是夜,毛泽东居住在普通的民房里,暗淡的灯火似乎随时会被倾盆的大雨浇灭,他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只听见暴雨狠狠地敲打窗棂,心情显得愈发沉重。这次,他只住了一天两夜。临走的前夜,他手提灯笼,挨家挨户和村中乡亲一一告别,了解红军战士用物旧还和赔偿的情形。微弱的火光把他高大的身影映在乡亲们的门前,长留在才溪人的心中。
而待到1933年11月第三次来到才溪的时候,他似乎己成为“闲人”一个,“主席”的桂冠实际是空头职务,徒有虚名,难有作为。其实好长的日子以来,毛泽东的情绪一直很坏。因为,他在中央的处境一直不好,根本没有发言权。眼下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巳经开始,同第四次反“围剿”一样,他还是一名旁观者。战事紧逼,作为一名红军的领袖和党的高层负责人,只能选择远离前线到乡村去聆听农民的声音,是有多么的无奈。毛泽东是一个诗人,多愁善感使内心痛苦,豪放崇高又使行为洒脱。唯一不可淡漠的是他所追求的从事的事业。
李立三掌握党中央权力时,毛泽东就与他分歧极大,故多次受到批评指责。李立三下台之后,毛泽东对自己的前途看得很清楚。既然一直与“国际共产”的路线相左,就必然与28个深得斯大林赏识的从苏联回来的布尔什维克格格不人。1931年王明和博古两个只懂得理论而对中国的事情一无所知的年轻人取代李立三掌管中共中央,时年24岁。在王明和博古回国时毛泽东写了一篇题为《反对本本主义》(原名为《调查工作》)的文章。文章论述了“山沟的马克思主义”和在莫斯科学到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毛泽东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和朱德联手以少于数倍的兵力,连续三次粉碎了蒋介石十万、二十万以至三十万兵力的“围剿”,胜利可谓辉煌;不过对付28个布尔什维克,他就很难取胜。尽管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成为了红色政权的首脑,然而,他已被剥夺军权。中央的“红军应攻城略地,争取实现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路线,与毛泽东历来的主张截然不可调和,批判土改执行的是“富农路线”,指责红军“没有完全脱离游击主义传统”显然是针对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因推行王明“左”倾冒险路线,使白区革命力量受到巨大损失,无法立足上海,被迫迁入瑞金。2月中旬在福建开展反对“罗明路线”斗争,同时在江西开展反对邓(小平)毛(泽潭)谢(唯俊)古(柏)的斗争,这两场党内的斗争,毛泽东心里明白,目的还是冲他而来。但他不可能屈服。
几十年后,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这样回忆第三次才溪之行:我们是从瑞金出发到长汀,乘船沿河江而下,经河田、三洲、水口、回龙至官庄,然后步行到才溪。随同主席一起到才溪的还有中央通讯排的警卫班。这次主席到才溪,主要是为1934年1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即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引注)作好准备。调查、了解才溪在粉碎敌人经济封锁、农业耕田队、劳动互助社、扩大红军、优待红属、生产支前、查田运动等方面的经验。
毛泽东是个不怕打击永远走自己的路的人。尽管4月,他痢疾又犯,住院四个月,眼下身体绝不强壮,痛苦利焦灼时常缠绕着,他还是全心全力地投入社会调查。在连续十多天的社会调查中,他平添了许多乐趣和温馨。他主持召开了区委书记、区苏主席及各部部长会议,还先后分别召开了泥水工人、木匠工人、造纸工人、挑担工人等工人代表和贫农代表调查会、耕田队长调查会等等,倾听了区乡干部们关于才溪人民在扩大红军、优待军属、生产支前、文化教育、经济建设、物价对比等情况的汇报,关心地询问才溪工会的组织情况和工人的生活情况,了解贫雇农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向工作在第一线的区乡干部和耕田队长探讨农业耕田队和劳动合作社的情况。在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同时,毛泽东还见缝插针,利用各个空闲时间访问和慰问红军家属、贫苦农民等。12月中旬,经过十多天的调查,他结束了第三次才溪之行,经南阳、回龙、长汀回到瑞金,并在瑞金总结才溪乡苏维埃政权开展各项革命斗争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的经验,撰写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一文(原名为《乡苏工作的模范(二)——才溪乡》,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才溪乡调查》全文分行政区划、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扩大红军、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等七个部分。其中内容最为丰富的是经济生活部分,在这部分分别介绍和论述了劳动力问题、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犁牛合作社、日常生活、物价、经济公债等7个小部分。整篇文章朴实无华,语言通俗易懂,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才溪苏区政权建设、扩充红军、生产建设、文化教育等情况。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赞扬了才溪人民的革命热情和工作业绩,并指出:无数的下级苏维埃工作同志,在许多地方创造了许多动员群众的很好方法,各级领导要“收集各种新鲜的具体的经验,去发扬这些经验,去扩大我们动员群众的领域,使之适合于更高的任务和计划。”毛泽东写道,才溪乡等苏区模范乡“这一铁的事实,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武器,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如像说国内战争中经济建设是不可能的,如像说苏区群众生活没有改变,如像说群众不愿意当红军,或者说扩大红军便没有人生产了。”因此,“我们郑重介绍长冈乡、才溪乡、石水乡的光荣成绩于全体工农群众之前,我们召开全苏区几千个乡一齐学习这几个乡,使几千个乡都如同长冈、才溪、石水一样,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