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卷调查数据及结果
为能够更好地进行本次实践作业,反映学生对近代史的态度,我们制作了电子问卷发布于网络平台,并打印了纸质问卷在图书馆、食堂门口、自习室、寝室大厅进行随机发放,收集了问卷数据制作成报告。
参与本次报告的人群中,女性大约占了百分之75,男性大约占了百分之25,而这其中大一又占了约百分之72,大二大三大四则分别占了百分之13,百分之10,百分之5.由于近代史课程一般在大一开设,因此我们认为大一学生的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结果如下:
1.参与调查的人大部分对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因高中大学期间都有一定接触,但涉及到近代史教育进程,了解的人数就减少了很多,部分人甚至完全不知道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2.对于本小组此次的考察地点浙江大学校史馆,只有百分之23的人去过,大多是因为学校组织春秋游,极少数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而去参观的,因此百分之97的人表示进入校史馆后只是单纯地看看,只有百分之3的人认为真正地学到了历史知识。
3.当问及更倾向于怎样的近代史教育方式时,绝大部分人选择了共同学习,讨论促进,小部分人选择了自主学习,几乎没有人选择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育,且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更侧重历史观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
4.参加调查的人基本都认同“近代史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国历史,以便更好地了解国情”这一观点,但从调查结果看,我国的近代史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讲还是不足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找到其中的原因,更多地接触近代史,了解近代史。
四、心得感受与体会
首先,要非常感谢校史馆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讲解细致全面、声情并茂,饱含着对浙江大学的深厚情感,深深地感染了我。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知道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故事。参观过后,我希望今后能够更好的了解一些关于近代文化,近代教育的知识和故事。
其次,了解了浙大西征的艰难险阻后,我们对竺可桢老校长带领全体师生穿越江南六省,进行历时两年多的“文军长征”史的行为充满了浓厚的敬意和感恩,还有对参与此次西征的所以同胞们和当地人民们表达深深地感谢。此次长征创造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一群满腹诗文又心怀祖国的伟人,既表现了浙大师生心怀教育兴邦,又表现了他们不畏艰难的“文军长征”精神。
另外,此次参观浙大校史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悟和心得。它里面所包含的种种文化内涵和历程,都体现着爱国主义思想,告诉我们应该时刻胸怀祖国,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西征路途上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对促进了当地教育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提高当地民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性;还有浙大对黔北茶文化,人文精神的影响深远;浙大求是学风对人民、特别是对湄潭的影响意义巨大。“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浙大正是因为有了求是、求真的精神而使得浙大,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绩,有了“东方剑桥”的美称,有了一代又一代出类拔萃的浙大学子。
最后,这次参观使我们增进了对浙江大学历史与传统的了解,也了解了近代教育与近代文化,生动地感受到浙江大学精神的内涵,“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要珍惜四年大学时光,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部分资料来源:贵州大学吧;2016/10/15 9:36:26 微美湄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