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第一届中国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才艺作品网络征集活动>>作品选集>>正文
曾静怡:文军西征(组图)
2017-05-23 17:54:33
作者:曾静怡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三、问卷调查数据及结果

    为能够更好地进行本次实践作业,反映学生对近代史的态度,我们制作了电子问卷发布于网络平台,并打印了纸质问卷在图书馆、食堂门口、自习室、寝室大厅进行随机发放,收集了问卷数据制作成报告。

    参与本次报告的人群中,女性大约占了百分之75,男性大约占了百分之25,而这其中大一又占了约百分之72,大二大三大四则分别占了百分之13,百分之10,百分之5.由于近代史课程一般在大一开设,因此我们认为大一学生的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结果如下:

    1.参与调查的人大部分对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因高中大学期间都有一定接触,但涉及到近代史教育进程,了解的人数就减少了很多,部分人甚至完全不知道关于这方面的知识。

    2.对于本小组此次的考察地点浙江大学校史馆,只有百分之23的人去过,大多是因为学校组织春秋游,极少数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而去参观的,因此百分之97的人表示进入校史馆后只是单纯地看看,只有百分之3的人认为真正地学到了历史知识。

    3.当问及更倾向于怎样的近代史教育方式时,绝大部分人选择了共同学习,讨论促进,小部分人选择了自主学习,几乎没有人选择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育,且他们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更侧重历史观培养和爱国主义教育。

    4.参加调查的人基本都认同“近代史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本国历史,以便更好地了解国情”这一观点,但从调查结果看,我国的近代史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讲还是不足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找到其中的原因,更多地接触近代史,了解近代史。

    四、心得感受与体会

    首先,要非常感谢校史馆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讲解细致全面、声情并茂,饱含着对浙江大学的深厚情感,深深地感染了我。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知道了很多别人不知道的故事。参观过后,我希望今后能够更好的了解一些关于近代文化,近代教育的知识和故事。

    其次,了解了浙大西征的艰难险阻后,我们对竺可桢老校长带领全体师生穿越江南六省,进行历时两年多的“文军长征”史的行为充满了浓厚的敬意和感恩,还有对参与此次西征的所以同胞们和当地人民们表达深深地感谢。此次长征创造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一群满腹诗文又心怀祖国的伟人,既表现了浙大师生心怀教育兴邦,又表现了他们不畏艰难的“文军长征”精神。

    另外,此次参观浙大校史馆,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感悟和心得。它里面所包含的种种文化内涵和历程,都体现着爱国主义思想,告诉我们应该时刻胸怀祖国,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西征路途上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对促进了当地教育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提高当地民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性;还有浙大对黔北茶文化,人文精神的影响深远;浙大求是学风对人民、特别是对湄潭的影响意义巨大。“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浙大正是因为有了求是、求真的精神而使得浙大,有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绩,有了“东方剑桥”的美称,有了一代又一代出类拔萃的浙大学子。

    最后,这次参观使我们增进了对浙江大学历史与传统的了解,也了解了近代教育与近代文化,生动地感受到浙江大学精神的内涵,“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要珍惜四年大学时光,努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

    (部分资料来源:贵州大学吧;2016/10/15 9:36:26 微美湄潭)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张一格、王诗可:南京大屠杀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组图)
·下一篇:黄静、王琦、季雨欣、忻佳嬴、赵金意、黄钰玲、沈于琰:杭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心得(组图)
·特稿:豆蔻年华参军去 九死一生终不悔——访西征路上的巾帼女杰牟炳贞(组图)
·豆蔻年华参军去 九死一生终不悔——访西征路上的巾帼女杰牟炳贞(组图)
·李崎:豆蔻年华参军去 九死一生终不悔——访西征路上的巾帼女杰牟炳贞(组图)
·特稿:豆蔻年华参军去 九死一生终不悔——访西征路上的巾帼女杰牟炳贞(组图)
·特稿:红军长征先遣部队从这里出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红六军团西征主题雕塑
·贺江源、饶涛涛:红军长征先遣部队从这里出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红六军团西
·特稿:红军长征先遣部队从这里出发——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红六军团西征主题雕塑
·陕西三秦红色文化传播中心: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西路军西征80周年红色主题宣讲活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西路军西征80周年红色主题宣讲活动(组图)
·胡遵远、李雨迪:可歌可泣的西路军 可圈可点的悲壮史——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西征”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孙玉颖:纪念人民的公仆——周恩来总理(组图)
黄静、王琦、季雨欣、忻佳嬴、赵金意、黄钰玲、沈于
朱希鹏:《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报告(组图)
曾静怡:文军西征(组图)
张一格、王诗可:南京大屠杀课题研究调查报告(组图
马灵芝、张迪、姜津、朱佳文、刘娜、华泽依、汪苏燕
走进红色安徽 寻找精神家园——四川都江堰市红色爱好
李崎:走进红色安徽 寻找精神家园——四川都江堰市红
特稿:走进红色安徽 寻找精神家园——四川都江堰市红
江山、张钰雯、邓颖:湘大举行“演绎红色经典”班级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