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4月4日 地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参观人员:张一格、王诗可 指导老师:侯富儒
一、课题研究背景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他们在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根据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有19万;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有15万,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日本兵完全像一群毫无人性的野蛮人,他们杀人,强奸,抢劫,放火。仅仅6周,江边流水尽之为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到处尸骸遍野,人血染地,南京,成了一座血腥的人间炼狱。
抗战胜利后,中国慢慢开始繁荣强盛。中日两国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中国一贯坚持和平交往,可日本右翼分子的行为与言论,却频频出现在中国人民的视线中。过去是狂叫“现在日本的教科书歪曲历史,严重伤害了国家的尊严”以及屡次参拜供放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如今APA酒店又在房间内摆放否认南京大屠杀等极右翼书籍,遭中国网民声讨后,仍旧叫嚣着中国游客过段时间就会忘记的,坚持在房间内摆放相关书籍。如此种种,激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愤怒。
二、调查内容
2017年4月4日,在江苏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举行“清明祭”仪式,而我恰巧亲眼目睹了这一令人震撼的场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和遗属正轻轻地将手中的菊花放到名单墙前。对于这些老人来说,每次清明节来到这里,其实也是让他们再次回想起了80年前的那场浩劫,对他们来说,那些经历不光是现在所说的历史,更是切切实实的失去亲人而且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切肤之痛。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进行悼念的老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非常沉重的表情。很明显,那段沉重的往事,那段苦痛的记忆,他们依旧深深的记得,从未忘怀。可是,他们不仅仅是要记住仇恨,对于他们来说,正是因为经历过这段痛苦往事,他们内心中比常人更加渴望和平。 在其中,有一位叫常志强的老人是当年的幸存者。1937年12月14日,南京沦陷第二天,9岁的常志强目睹了父亲和弟弟被日军枪杀,姐姐被奸杀。那个天特别冷,他抱着他的弟弟,去找他的妈妈。那时候他妈妈看到他弟弟来了,就拼命地挣扎着拽衣服,主要是把衣服拽下来给他弟弟吃奶。这时候他弟弟趴在他妈妈面前,拼命吸奶。那时候,身上的血滴落到地都凝结成冰,妈妈身上的刀口还冒着血,在喂完最后一滴奶汁后,她失去了生命。而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的广场上,就有这一组令人悲悯的青铜雕像,那被刺三刀后的母亲将最后一滴奶喂给婴儿后,就离开了人世。而不远旁无助痛哭的孩子,正是常志强。每年的公祭日和清明,老人都会来到坚持来到这里。对于他来说,每一次回忆都是在揭露心底的伤疤。但是直到今天,他依旧坚持着讲述自己的故事,他说要让世界都知道这段历史。
最后的最后,由日本紫金草合唱团和南京小银星合唱团共同合唱《和平的花紫金草》为此次清明祭落下帷幕。紫金草的花语就是勿忘历史,祈求和平。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和平是宝贵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一刻,愿和平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这次清明祭不仅仅是对逝去遇难同胞的祭奠,同时也是我们对和平的请求。
清明祭结束后,我开始缓缓往里走。现下正值清明,参观的游人很多,但是周围却是静静的,广播里传来的音乐仿佛使人们的心情又沉重了一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位母亲,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下,被强暴了又抱着自己死去的孩子哭泣的母亲。她望着天空,垂下了双臂,心里大概只剩下深深的绝望。这座雕像的名字叫做“家破人亡”。
怀揣着这份震撼,我继续向前走,一个个令人痛心的故事串成了长长一排雕像,让每个游人的心情更加沉重。进入场馆,是长长的介绍,从日本侵华的背景开始讲起,到中国人民奋起反抗。那些作为展品的日本人遗留下来的炮弹,也许失去了当时的威力,但那众多无辜百姓也的确在那时被它们夺去了生命。那一张张黑白照片如今仍是历历在目,带给我挥之不去的震撼。焚烧、水溺、砍杀、活埋……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肆意妄为,以杀中国人取乐。
园中还有一个展馆我只敢远远地观看,并没有勇气进入。数万冤魂集聚于此,万人坑中的森森白骨以另一种方式向世界控诉日本人的罪行。当初的那些杀人为乐的凶手后来又去了何处?如今又为何有那么多的日本右翼分子宣称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那黄土中上至60老人下到3岁儿童的尸骨现在就是铁一般的证据,直指八十年前的侵华日军。
虽然我只是匆匆忙忙地走遍了这个纪念馆,但是我所看到一幕幕也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历史的惨痛教训总是引人深思。我们无力改变历史,但却可以直面现实,把握住这个年代来之不易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