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对林州团市委副书记进行采访
7月22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太行天河暑期社会实践团到达林州团市委,并对林州团市委副书记刘昭同志就红旗渠精神的历史背景及继承发扬问题进行采访。
说起红旗渠修建的背景,刘昭副书记感慨道:“林州曾十分贫穷,全市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常年吃水困难,经济发展也严重受阻,饿死渴死的情况时有发生。” 要想脱贫首先就要解决吃水问题。1960年,毛主席多次指示必须兴修水利,林州人民在三年自然灾害生死攸关的威迫形势和党中央的指示下决定“引漳入林”,在时任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十万林州人民揭开了红旗渠工程十载艰辛的序幕。
被周总理誉为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红旗渠背后是林州人民用一钉一锤地砸、一肩一肩地扛、一车一车地运换来的“生命之渠”。在那个经济条件不发达的年代,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当问到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的伤亡问题时刘副书记说道:“伤亡是肯定有的,大约牺牲了80多人。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一位黄河水利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更是在与妻子刚刚结婚3天就在施工中不幸遇难了。”“那有没有女性参与工程建设呢?”刘副书记有些钦佩地说道“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有一个著名的铁姑娘队,她们不怕吃苦,扶大锤、凌空除险都是她们的任务,真是一点都不比男人差啊!特级劳模郭秋英就曾经是其中一员,她们为红旗渠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但是由于宣传形式的单一,红旗渠精神的知名度并不高,甚至很多林州当地人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都不够深入。让刘副书记有些遗憾的也正是这点。他说道:“红旗渠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对于它的发扬传承呈现出一种外热内冷的状态,每年来林州学习红旗渠精神的多是外地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或是支教团,反而是林州本地人回乡调研较少,所以现在团市委计划开展组织全市中小学学习红旗渠精神,引导当地青少年自觉传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做家乡民族精神的首要传承者。前不久团市委也开展了关于红旗渠精神的图片摄影展,希望通过再现当时修渠的历史瞬间让参观者切实了解红旗渠精神的历史背景。同时开展红旗渠图片展走进中小学的活动,让林州青少年更近距离地了解红旗渠精神,让红旗渠精神伴随他们成长。近期红旗渠文创产品的征集也在进行,将优秀的文创产品产业化生产形成品牌效应,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红旗渠精神的传播形式更多样化。”
今天的红旗渠已经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了,它已然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如何更有效地传承红旗渠精神仍是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方向。加强内部宣传教育,让红旗渠精神扎根林州人民的心中;从内而外创新宣传模式,让红旗渠精神走入每个中国人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