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7日,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红色精神研究会星火团队向林州出发。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为“承红色精神,忆天河之渠”,旨在通过参观红旗渠,使广大学子传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从而指导广大学子的实践,同时也可以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聚精神力量。
忆天河之渠,争做红色儿女
7月18日上午,星火团队全体成员乘车到达合涧镇,徒步到达红旗渠一个标志性地点――红英汇流。
它位于合涧镇西,是红旗渠第一干渠与英雄渠汇合的地方,渠水滔滔不绝,绵延不断,犹如母亲一般滋润着当地人民,这条渠的背后是林县人民聪明智慧的象征,是无数林县人民用鲜血换来的生命之渠,它激励着我们不安于现状,勇于进取,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为了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了团队的行动。
同日下午,红色精神研究会在林州市人民广场,举行“忆天河之渠,争做红色儿女”为主题的签名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围观。团队成员给市民们讲解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后,引导市民们主动在横幅上进行签名。
通过今天一天的行,我们不禁开始思考,那个年代的红旗渠精神对于成长在当代、享受安逸生活的我们有何现实意义?同学们纷纷表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而一个时代更需要有时代精神!我们要善于学习宣传红旗渠精神,并将其转化成自身内在动力,不断发扬,进而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追忆艰苦岁月,寻访红旗英雄
7月19日,星火团队成员拜访了两位修渠人。
他出生于1928年10月,林县合涧镇北小庄村人,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从事林县水利建设工作,曾多次荣获修渠劳模的称号,他就是李天德。90岁高龄的他,依然满腔热血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修渠故事。即使当时测量工具有限,但李天德老人在工作中一丝不苟,追求完美,丝毫没有懈怠。在工作中,他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反复核对,记载了各个工段的可靠数据,建立了工程技术档案,为红旗渠贡献了自己最不宝贵的的十年。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对话,却让我们感受到当时修渠的艰辛与伟大。临走时,李先生还为我们赠予了“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红色精神研究会越办越好”的贺词。
另一位修渠人是刘海珠老人,她17岁就随公社一起上了山西,做过卫生员、扛过石头、摘过野菜,但是每顿饭却只有半个烧饼来充饥,十个月来穿破了7双鞋,足以显现当时是多么艰辛。刘奶奶讲述了当时她当卫生员时,见过为修渠受伤的人,见过为修渠献出生命的人。我们感慨万分,艰苦卓绝的坏境并没有让广大修渠者临阵脱逃,而是迎难而上。林州人民是多么伟大!
再次感谢两位修渠老人接受我们的采访,为我们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听这些故事的同时,我看到同学们脸上呈现出来的震撼的神情,这种大公大私的精神是当代人和需要继承和发扬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一种精神让人泪流满面,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是激励我们新一代儿女开启祖国更加繁荣新篇章的力量之源。今日,我们赞叹林州特有的精气神,明日,我们与红旗渠精神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