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建造过程中也存在伤亡问题吗?
L:是的,大约在八十多个左右,其中最小的只有13岁。其中也有大学一毕业就来支持红旗渠建设的外地人,当时的大学生的确实践性较强,而且比较有魄力,在没有专业技术支持的情况下敢于深入实践,这也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学习的精神。
S:那红旗渠精神是怎么来推广宣传的呢?
L:这个,的确是,我们守着红旗渠这样的精神财富,但是没有能做到很好的推广,手段比较单一。但是这也一定上反映出来了林州人民的这种一直低头干的精神。包括在前段时间5A级景区的申请中,难度也非常大,红旗渠不仅有巍峨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历久弥新的优良精神。宣广的确是目前的短板,曾经也有很多的国家领导人来到过这里。在宣传上存在缺陷。因此我们也想从学生入手,比如说给高中学生上“离开林州的最后一节课”,让他们来更好地了解一下红旗渠,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外界,形成大学生对全国各地的辐射。我们也在做一个和这方面有关的文创产品征集大赛,想办法从多方面中提高红旗渠知名度。
有首歌曲写:“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无私奉献十春夏,一锤一铲两只手,日日夜夜的奋战于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上,造出了这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
红旗精神是“敢把日月换青天”的体现,更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这种伟大的精神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应该学习而牢记的使命,无论祖国发展日新月异,但永恒不变的是这激励广大中华儿女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继往开来的红旗渠精神。在接下来一周中,实践团成员将进一步走进红旗渠,走进纪念馆、青年洞,走进红旗渠的过往,走进红旗渠的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走进红旗渠,共筑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