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着“好八连”的歌长大的,我想带上家人到连队看看,让他们也受受教育。———虹桥派出所民警王兴东的话
这是王兴东在打给八连连长江成玖的5个电话中反复提的一个要求,态度十分诚恳。前不久,他的愿望实现了。其实,像王兴东这样的市民在上海有许许多多,他们为八连的精神深深折服,并且以实际行动学做“八连人”。
一次,八连一位战士的父亲从安徽来上海看儿子,下火车后只知道去“好八连”,却不知道具体地址。出租车司机穿大街走小巷,热情地把战士的父亲送到八连,硬是连车费也不肯收,他说:“平常八连为人民做好事,这次我也学八连做一回好事。”
在人民群众眼里,八连精神是一所学校,是一个“品牌”,更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八连精神已经成为上海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代表作”。市里近年举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都给八连留有专门的橱窗;火车站大幅画廊里,八连战士值勤的图片被镶嵌在十分醒目的位置;全市举行题为“新世纪的阳光———上海学生跨进新世纪”主题活动,带领2001名学生代表宣誓的4个名人中,就有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八连指导员公举东。
近八年来,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团市委围绕学习宣传“好八连”,联合或单独下发决定、通知达10次以上。全市各级围绕“弘扬八连精神,建设上海文明”举办的研讨会、座谈会、恳谈会达30余次,八连干部受社会各界邀请作报告110余场。上海“市民公约”中就有一条“学习雷锋,学习好八连”。上海教育部门把反映八连艰苦奋斗事迹的文章作为课文,收入小学生思想道德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