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爱国为民清正:吉鸿昌的初心使命
来源:《党史信息报》2025年1月22日6版
作者:纳建平 马芹
浏览次数:
2025-02-07 11:05:17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一张照片彰显为民初心

    宁夏的一位龙姓老人生前一直收藏着一张吉鸿昌送给他的照片,上面写着:“公正纯洁,为做事而做官;训练民众,使知四权运用;政治注重下层公正,适合一般民众需要。”这段话既是吉鸿昌对自己的鞭策,也是他主政宁夏时的真实写照。

    1929年1月,宁夏省正式成立。不久,银川就被马仲英率部占领。5月,吉鸿昌奉命追剿马仲英部来到了宁夏。6月,马仲英部被吉鸿昌收编,宁夏全境得以安宁。此后,冯玉祥任命吉鸿昌为第十军军长、宁夏省政府主席。吉鸿昌一直怀有爱国救民的理想和抱负,此番带兵进驻宁夏,美丽的“塞上江南”激起了吉鸿昌开发大西北的豪情壮志。

    宁夏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上任后,吉鸿昌致力于民族团结,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口号。他出榜安民,强调民族团结。他提出“本军所到之处,只问良莠,不问回汉”,提出不准杀戮和骚扰无辜的百姓,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和风俗习惯等等。他改组省政府,精心规划宁夏建设。吉鸿昌组织了“吏治考察团”,分赴各地考察调研,并重新任命了民政厅、财政厅等主要负责人,调整了部分县长,还整顿了政府机关的作风。他刷新吏治,直接同百姓见面解决问题。他在各县张贴通告,告知民众可以直接找他解决问题。此后,省政府大院门庭若市,找吉主席解决问题的群众络绎不绝。农忙季节,吉鸿昌还带领部队下地帮老百姓干农活。为倾听民意,他创办了宁夏历史上第一张铅印报纸——《宁夏醒报》,开创专栏征求社会意见。为了鼓励百姓强身健体救国,举办了“宁夏武术比赛大会”,他还当场表演了春秋大刀。

    中原大战爆发后,冯玉祥电令吉鸿昌率部开赴河南。吉鸿昌主政宁夏虽然只有半年,但为宁夏的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为地方经济和文教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老百姓都称赞他是“替老百姓办事的好主席”。

    一句家训浓缩共产党人底线

    吉鸿昌的父亲在病逝前给他留下了“做官即不许发财”的家训。吉鸿昌把家训烧制在500只碗上,并分发给下属,时刻提醒着自己和部属:“做官了就不许发财,发财了你的吃饭碗就没有了。”这只瓷碗也伴随着他走南闯北,同时也见证了他清正廉洁的一生。

    1929年3月,吉鸿昌听说部下有擅取群众衣物的现象,便以检阅部队为由,在队伍中搜查出了不少民众的物品。他气愤地说:“官长不领头先拿,士兵决不敢动手。”于是,当场惩戒了一名连长和两名排长,以儆效尤。吉鸿昌在担任宁夏省政府主席后,也曾公开表示:“我将来离开宁夏时,请你们检查,决不带走一个铜子。”在他离开时,仅带走了几件简单的行李。

    吉鸿昌一贯省吃俭用,但当他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一笔党费就交了整整6万大洋,没有钱交党费的时候,他就想法变卖家产。吉鸿昌牺牲后,夫人胡红霞在为吉鸿昌整理遗容时,发现在他的上衣口袋里有一张小字条,上面写了两行字:请不要告诉我的妻子;在我死后,请不要厚殓。时至今日,“做官即不许发财”已经成为了党员干部从政的底线,这7个字中,蕴含着党员干部应有的操守、气节和荣辱观。

    一封电报写出救国心声

    1930年9月,冯玉祥所率领的国民军在中原大战中战败。为了保存实力,吉鸿昌接受了蒋介石的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日军侵略中国后,吉鸿昌一心想抗日,却硬是被蒋介石派去“围剿”鄂豫皖苏区。作为一名军人,他不得不服从军令去与红军交战。但是,在战斗中,他屡战屡败,这让吉鸿昌非常纳闷。此后,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帮助下,他化妆成商人去苏区考察,苏区到处呈现着“军民鱼水、亲如一家”的动人景象。吉鸿昌茅塞洞开,他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共产党才能帮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才能救中国。

    此后,吉鸿昌对蒋介石催促“围剿”红军的电报置若罔闻,并且指挥第22路军与红军保持无协议的罢兵休战状态,还借“打仗”之机向红军输送了许多枪支、粮草和弹药。蒋介石得知后,强令他交出兵权,逼迫其出国考察。临行前,恰逢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吉鸿昌当即发了一份电报向蒋介石请命:“国难当头应一致对外,愿提一师劲旅,北上抗日,粉身碎骨,以纾国难。”然而,蒋介石并未应允,吉鸿昌只好含泪离开了祖国。

    一块木牌彰显爱国情怀

    在国外,吉鸿昌受到了百般刁难,很多人劝说他扮作日本人以求便利,吉鸿昌当即怒斥。此后,他便将“我是中国人”5个字刻在一块木牌上,贴在自己的胸前,向外国的种族歧视进行挑战。

    时刻心系祖国安危的吉鸿昌在环游欧美的途中,多次发表抗日演说,一是寻求国际声援,同时也是呼吁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抗日。一次,有个记者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吉鸿昌拍着胸脯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誓愿牺牲一切,为真理而战!”一·二八事变后,吉鸿昌立即想方设法回到祖国,一面联络与发动旧部,一面与中国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商谈抗日救国大计。

    1932年的4月,吉鸿昌在北平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爱国旧军人到共产主义战士的重大人生转折。5月,吉鸿昌同冯玉祥等在河北张家口成立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宣布对日作战。他率部从张家口北上,收复了多伦等失地。当时,抗日同盟军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甚至连一门大炮都没有。而日军在城外筑有炮台32座,建有电网等坚固的工事,还有飞机来助阵。可就是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吉鸿昌赤膊上阵、身先士卒,收复了失地多伦。这是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从侵华日军手中收复失地,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以理想而奋斗 为信仰而献身——追忆先烈田发洲(组图)
·下一篇:无
·开学第一天,抗战馆向“吉鸿昌班”授旗(组图)
·陈龙狮、周静、张翔:开学第一天,抗战馆向“吉鸿昌班”授旗(组图)
·特稿:开学第一天,抗战馆向“吉鸿昌班”授旗(组图)
·李春明:丹心铁骨铸忠瑰——参观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组图)
·韩诗怡:民族英雄吉鸿昌——为我国家争人格,为我民族争生存(组图)
·特稿:民族英雄吉鸿昌——为我国家争人格,为我民族争生存(组图)
·吉鸿昌:“我为抗日而死”
·赵若倩:缅怀革命将军,弘扬英雄业绩-走进吉鸿昌将军纪念馆(组图)
·张苗苗:红色基地寻初心——走进革命英雄吉鸿昌
·吉鸿昌烈士遗书:《狱中致亲人信》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爱国为民清正:吉鸿昌的初心使命
《十八大以来山东省重要文献选编》出版发行
红色头条:习近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
一老一小工程在行动之玉海园里的“别样”春
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最后定稿会
朱冬生: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最
特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最后
唐国强为岛城红色文化出谋划策(组图)
宏伟瑰丽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参观广州陈
王元栋:心祭:革命老人舅奶奶魏乃(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