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子女也希望这样。他一生志在国家和平统一,振兴中华民族。他走了,留下了一个永远的遗憾。”
爱情:“一号首长”让“不可能”与自己风雨相伴
1942年,冀中军区领导机关干部庆祝元旦,同时为3对新人祝贺新婚之禧,其中一对就是吕正操和刘沙。刘沙后来回忆说:“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闹剧,令人啼笑皆非。就在日本鬼子加紧扫荡的关头,军区机关一片欢腾,分享3对革命伴侣新婚的欢乐!”
作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吕正操,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广为世人传颂。然而,与他并肩战斗、出生入死、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妻子刘沙,却少有人知。刘沙小吕正操13岁,是河北省安新县北冯村人。她的父亲是清朝末班秀才,曾任教师和文职官员。刘沙自小即向往读书自立、男女平等。她在北平上高中时参加了“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1937年回到家乡,参加党领导的抗日工作,并和吕正操、黄敬、孙志远等党政领导在工作中常有接触,渐渐地彼此熟悉。
1940年5月,刘沙被派往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班内绝大多数学员都是已到结婚年龄的单身,仅有的十几位女干部,都是文化、政治素质较优秀的青年。学校里男女青年有很多机会交往,诚然是千载难逢的择偶良机。这期间,年轻丽质的刘沙自然也不乏执著的追求者,但都被想“先立业再成家”的刘沙婉言回绝了。
当时,黄敬和妇救会主任白芸很关心吕正操的婚姻。一天,黄敬托人捎给刘沙一个纸条,上写:“老吕想追你,望你找他一谈。”刘沙冲口而出:“怎么可能呢?!”心想自己和吕司令怎么能谈到一块去呢?
后来,黄敬又找到刘沙谈起这事。黄敬说:“不可能也得谈谈嘛。连这点面子都不给呀?”
刘沙是个开朗大方的人,去就去吧。她带着“不可能”的想法去了。吕正操对她说:“我们交换交换意见,谈谈彼此的观点,谁也不能勉强谁嘛。”刘沙开门见山地说:“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因为跟大人物在一起,我受不了拘束,距离太大,我不习惯,恐怕合不来……”
“什么大人物小人物的,都是共产党员,能有多大距离?”他打断刘沙的话,“说来说去,还是要摆开自己的观点、想法再下结论嘛。”
此后,他们敞开思想,多次深谈。刘沙还去找黄敬了解吕正操的婚史、生活作风等。黄敬认真而坦诚地对刘沙说:“老吕少年时,被迫当过小女婿,外出参加东北军抗日后,女方主动离去。后来不少人给他介绍对象,因国家沦丧,战事繁忙,他不想有个家的拖累。我相信他会格外珍重革命同志间的爱情。”
慢慢地,固执而矜持的爱情防线终于被突破,刘沙感到自己再三说过的“不可能”的事已经成为可能。1941年年底,经上级批准,他们结为伉俪。
战争年代,军务繁忙的吕正操与家人难得相聚同行,他十分歉疚而又深情地对妻子说:“两个孩子累苦了你!”他深知刘沙是坚强的、顾全大局的,当即他们郑重约定:“战争期间再不能生小孩。”当时,刘沙带着两个幼儿不知辗转了多少个地方,于1946年夏回到哈尔滨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驻地,才开始安顿下来。
由相知到相爱,最终结为伴侣,风雨相伴,他们的爱情大树始终根深叶茂。 “文革”期间,吕正操被关押,刘沙被逼揭发“吕正操在东北的重大历史问题”。作为与将军共同战斗并生活了多年的妻子,刘沙知道丈夫为革命一片忠心,出生入死,对党忠诚,为人正直,她相信丈夫就像相信自己一样。于是,她无所畏惧,毫不屈服。因此,刘沙也被逮捕接受审查。“文革”后,这对久经磨难的老人才得以重逢。
真情:养生有道的百岁将军
1990年9月23日,国际网球联合会主席夏特圣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将国际网联最高荣誉奖章,授予一位85岁的中国老人,这就是时任中国网球协会主席的吕正操。
“我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