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组织,有的脱产,有的半脱产。农民文化低,可是住几天短期训练班后,心里亮堂多了,工作上很快见效。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干部成长起来后,比外来干部更得力。在1942年那样的残酷环境下,在延庆川工作的外来干部几乎没有了,但本地干部仍坚守着岗位。
史克宁和郝沛霖坚持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并组成了抗日政府的参议会。他们联络的柳沟绅士温克明,1941年被推选为昌延县的县议长。温为人耿直,富有民族气节,经常手拿旱烟袋到小间房找县领导汇报柳沟敌据点的情况,商谈工作问题,对他们帮助很大。温克明于1942年在敌人残酷“扫荡”中,不幸被抓到南口,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英勇不屈,光荣牺牲。北山梁上白塔村的大地主岳国良是伙会的头目,家里有钱有枪。在平北根据地初创时,本着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的精神,经过抗日干部动员说服,岳国良出枪5条,出人11名,粮食若干石,在组织抗日武装斗争上起了带头作用。抗日工作人员出入北山时常到他家落脚,都受到他的热情招待。
郝沛霖对做好伪军工作也十分重视。与有些日伪据点的关系,由县委、县政府领导直接掌握。高山寺、柳沟等据点始终有人与他们保持联系。日伪军有动静,抗日干部很快就知道。
为了开展敌后的武装斗争,史克宁、郝沛霖到任不久,昌延县就成立了县游击大队,郝沛霖兼任大队长,史克宁兼任大队政委。大队建立初期下设4个中队,全大队共有200多人,平时活动在延庆川里。三区(十三陵区)和十三区(上下庄)各有1个一二十人的游击队,始终在本地区进行游击活动,掩护地方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区游击小队扩大了,就过渡到县游击大队,县大队扩大了,就向主力军过渡。后来八路军主力过来以后,张华亭中队的约50人首先过渡到主力第40团(即原游击第1大队)。第1中队后来过渡到第10团。
在平北根据地初创时期,地方工作人员协助游击1大队,收编改造土匪,联络伙会、猎手组织,对扩大抗日武装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第5中队就是由祁秉元土匪队改编的;第6中队就是周之匀和江文联络伙会拔除后城据点,在战斗中发展壮大起来的。第六中队作战中一直打到独石口。这些队伍在当地坚持敌后抗战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村的游击小组在除奸方面也有很大收获。据当时调查,1941年延庆城有日伪特务队140人,经常出城敲诈勒索,骚扰群众,使人民不得安生。在郝沛霖的统一布置下,各村党政军民组成游击小组,动员起来,消灭特务。在不长期间内就消灭了100多个特务,余下的少数特务也不敢出城为非作歹了。
1941年春,郝沛霖带领县大队第1中队到沩川开展工作时,遭受日伪军袭击。突围中一颗子弹打穿了郝沛霖的左胸。他的交通员张瑞,共产党员,人称张大个,情急之下背着他一口气跑到北山脚下的北张庄,找到当地的土医生用药后,就近隐蔽在堡垒户家里。史克宁组织民兵,连夜用担架把郝沛霖转移到南山脚下的小间房村,秘密地休养了近一个月。郝沛霖很快恢复了健康,又重新回到战斗岗位。
南山处于北山的外围,便于主力部队迂回活动。1941年4月初,当日伪军“扫荡”北山时,第40团主力即转移到南山打游击。当地部队打下分水岭金矿据点,给日伪军以很大震动。1943年日伪军“扫荡”丰滦密地区,第10团主力转到南山来。在太子沟战斗中消灭伪满洲军一个营,活捉伪军第35团2营营长赵海臣。赵海臣在大庄科据点作恶多端,当地人民恨之入骨。抗日政府在莲花滩召开群众公审大会,当众处决了赵海臣,让群众拍手称快。
1942年后半年,日军加强了对南山地区的围剿,延庆川的工作极为艰难。除了加紧围剿,日伪军还大肆对抗日军民进行诱降。斗争的残酷,暴露了抗日阵营中的弱点,一些人叛变投敌,使昌延县的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