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一代名将萧全夫
2016-06-26 12:24: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苏侠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在20世纪战争史上,萧全夫是一位不应该被忘记的人物。他是长征的幸存者,并且三过草地;为共和国奠基的三大战役,他直接参加了两次;朝鲜战争期间,担任军长的萧全夫指挥了在板门店前线的最后一次战斗;中苏珍宝岛冲突,萧全夫一线指挥,使他在冷战时期闻名世界。这位百战一生的将军,从军的经历就是一部战争的传奇。

    “我不能当逞一时之勇的匹夫,要做胸有全局的全夫!”

    1916年9月13日,一个小生命诞生在河南商城县丁家埠(今属安徽金寨县汤家汇)的一个贫苦农家,他就是萧全夫,原名萧全福。父母给他取名“全福”,是希望他一生多福,平平安安地过活。可是,那世道却不给他“全福”的机会:8岁时,萧家负债累累,地主强行收走他家的两亩薄田和几间茅屋,全家流落荒野,在几个舅舅的帮助下才有安身之地;9岁时,进堂舅开的私塾,学费是每月两担烧柴;12岁时,进本乡小学读书,地主家的孩子经常骂他“穷鬼”……由于一直生活在赤贫的边缘,并饱受富豪的欺凌,萧全夫时刻在想一个孩子不应该想的高深问题:“人穷咋就成了鬼了?”他逐步认识到:穷人要想从鬼变成人,必须改变社会。

    1930年2月,当土地革命的风暴席卷他的家乡时,萧全福便踊跃投身于革命洪流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又到商城参加了红军游击队,每战冲锋在前,英勇无畏,很快由战士成长为班长。1932年初春,因作战勇敢,他被选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队担任排长,直接担负警卫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等首长的任务。能够战斗在徐向前身边,说明萧全福军事绝对过硬、政治绝对可靠、文化具有基础。

    就在这年春天,萧全福第一次挂彩。那是一个笼罩着浓雾的清晨,他带领一个班外出到皖西北某地执行任务。走到一个山坳里,他突然听到不远处有杂沓的脚步声,立即示意战友们停下来。

    一阵风掠过,雾霁突然散了开来,红军和数倍于他们的民团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枪声骤然响起,几个敌人被击中倒下了。萧全福手下的十几名百里挑一的警卫战士,个个都是百步穿杨的神枪手,射出的子弹像长了眼睛,敌人阵脚大乱,许多人缩着头准备逃命。他们是当地民团顾敬之部,人数虽多,但均是土顽,装备和战斗力很差。

    本来趁着这个机会,萧全福他们是可以撤离的,但是一看敌人很“软”,红军战士们来劲了,开始发起主动进攻。不一会儿,雾完全散了,慌乱的敌人渐渐稳住了阵脚。当他们发现红军人数很少时,便大起胆来,战场形势顿时逆转。

    萧全福立即命令战友们撤退,自己边走边打断后。红军战士们拼命地跑着,但是许多人终究没有跑过子弹。眼看就要和敌人脱离接触了,突然一颗子弹追上了萧全福。他清晰地看见自己殷红的鲜血汨汨地流出来。这是参加过百余场战斗的萧全福负的第一次战伤。徐向前得知消息,派人看望了萧全福,据说还带来一句话:好好看看《孙子兵法》谋攻篇,不能当逞一时之勇的匹夫,要做胸有全局的全夫!

    萧全福有一定文化,马上找来孙子兵法,其中一段话映入他的眼帘:“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这段话的大体意思,萧全福也明白:在实际作战中,兵力运用的原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势均力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结合自己负伤的经验教训,他由衷认识到:“是啊!‘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我逞一时之勇,结果差点全班覆没!以后,我要多向徐总指挥学习,既要有勇,更要有谋。我不能当逞一时之勇的匹夫,要做胸有全局的全夫!”从此,萧全福改名萧全夫。

    1935年11月, 红四方面军在四川名山县百丈关与川军展开决战,18日、19日川军以6个旅的兵力, 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从三个方面向百丈关附近十余里弧形地带的红军阵地反扑。面对敌机的空袭,部队都在忙着疏散隐蔽,萧全夫怎么也不相信那个笨乎乎的“铁鸟”能把自己怎么样,他英勇地参加转移物资的行动,由于没有注意隐蔽,结果右腿被弹片炸伤。这次死里逃生,给萧全夫留下的纪念是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这使他成为开国将领中独有的“短腿”将军。正是这次经历,使他悟到了许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战术要加技术,不懂得军事技术的进步,必定会遭到重创。后来,在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时,他在一段原话下划了一道粗杠杠:“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没有进学校机会的人,仍然可以学习战争,就是从战争中学习。革命战争是民众的事,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因为,毛泽东的这段名言,是他从军经历的最好诠释。

    鲜为人知的是,萧全夫还从事过技术侦察工作。就在第一次负伤出院后,他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电台,从事警卫、译电、破译等工作,成为我军无线电技侦工作的先驱。1933年初,四川军阀田颂尧开始对进入川陕的红四方面军实施三路围攻。总指挥徐向前根据电台破译提供的情报,灵活用兵,作战连连获胜。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进入云贵地区,敌人对他们围追堵截,形势非常险恶。红四方面军电台把破译到的川军动向及时转报中央红军,为中央红军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情报。

    “我带的是学员,打死几个鬼子,算作实习实习吧。”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毛泽东对方面军电台的同志说:“你们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们辛苦了,你们有功劳啊!特别是中央红军到贵州期间,是你们提供了情报,使我们比较顺利地脱离了险境。你们是党的干部,不是某个个人的干部。”当时,由于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指导,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跑了冤枉路不说,还背上了“对抗党中央路线”的政治包袱,广大指战员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所以,毛泽东一番话说出来,萧全夫热泪盈眶:我们是党的干部,不是张国焘个人的干部。

    1938年4月,萧全夫进入延安抗大第四期学习,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时常给他们上课,当时,全面抗战已经爆发,萧全夫等学员渴望早日上阵杀敌,毛泽东曾在讲课中风趣而幽默地宣布:“这个研究革命道理的学校,什么时候才毕业?现在天下大乱,到时,掐指一算,你们就下凡!”毛泽东常以诙谐、生动的语言,阐发其深深的哲理,给萧全夫等进行了军事思想启蒙:“抗大的学生要有一种作风:不断地学习。当学生,要当到长胡子,当到胡子白了,当到阎王请去喝烧酒。那时,才算毕业了!”“当学生,不一定非在学校不可。李逵(水浒传人物)没上过学校,但他很勇敢!瓦岗寨的绿林英雄(隋唐人物),也没有上过学校。就是民族英雄岳飞,还不是从战争中锻炼出来的?”

    1938年8月1日,抗大第四期隆重出炉,毛泽东郑重赠言:“虽然,抗大已经发给了毕业证书,但,还是要当学生。毕业,只是开步走!以后的课程,是实践!”毛泽东的即席讲话,一直让萧全夫感到意味隽永,发人深省。晚年,他还向秘书说过:“人生何尝有毕业!学习有毕业吗?这么想想,毛主席当年的格言式至论,实是人生宝鉴!”当年12月初,中央军委决定以抗大第七大队和第一大队部分学员为基础,组建抗大第二分校(陈伯钧、孙毅先后任校长),东进晋察冀根据地办学,萧全夫被分配到第二分校工作,历任特科大队(大队长詹才芳)第1队队长、高干科(科长詹才芳)副科长、高上科科长等职,参与积极探索敌后办学的路子。当时,第二分校提出“教育计划等于作战计划”的口号,实行教学、行政和政治工作一体化:广大学员既是学习者,又是战斗员;分校各级领导,既是管理者,又是指挥员。在课程设置上,军事课目有战术、技术、兵器。战术课内容各有侧重,营团战术强调运动战、进攻、遭遇和退却,游击战术强调埋伏、袭击、破击战术,日伪战术研究要求掌握日伪军的战术特点;技术课内容包括射击、刺杀、投弹和土工作业等四项,旨在发挥我军近战、夜战特长;兵器课内容包括兵器知识条例、条令和教范,旨在发挥火力。此外,分校还编印了《军事问答一百条》作为辅助教材,便于学员掌握吸收。作为分校中层管理者,萧全夫耳濡目染,对于上述知识也烂熟于胸。更重要的是,由于日伪军不断袭扰,分校学员必须时刻不忘战斗,“常常是刚刚上着课,敌人来了,马上去打;打完了,找地方休息、上课。一句话,课堂连着战场,战场就是课堂。”在这种环境下,萧全夫和广大学员一起接受着战争的考验,在战争中学习着战争。

    1942年3月,为缩小目标,第二分校化整为零,分散到晋察冀军区的四个军分区办学,对外称各军分区教导大队,萧全夫奉命在第2军分区办学,继续和学员一起接受着战争的考验,在战争中学习着战争。当年,他带领学员活动于山西山阴县、代县、崞县一带,一年内进行大小战斗71次,毙伤俘日伪军256人。谈起这些战绩,他总是有点不好意思:“当时,我带的是学员,打死几个鬼子,算作实习实习吧。”

    1944年,春暖花开之时,萧全夫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出任冀热辽军区第十七军分区参谋长,为运筹本分区对日反攻作战不遗余力。第二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他担任攻打河北玉田的前线总指挥,一举歼灭300多名日军和1500名伪军。接着,又率部解放河北迁安,歼俘日伪军1700人,并将突围的遵化守敌4000人大部歼灭于玉田城东一带。

    “部队立即出发,哪怕走得只剩一个人,也要抢占五岭山!”

    1945年11月,中央军委决定建立冀东军区(军区司令员詹才芳),萧全夫历任冀东军区第十三旅旅长、独立十一旅旅长。次年1月,他率独立十一旅3个团,在河北丰宁(南线)、平泉(东线)参加第一次承德保卫战,给敌以沉重打击,有的敌人开始敬畏地称他“拳夫”。不过,真正让他成名的,是抢占五岭山行动。

    1947年秋,冀东军区将主力部队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萧全夫担任第二十六师师长。当年9月,萧全夫带领他的队伍从冀东出关作战,在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打的第一仗,对手就是陈诚手下的两个美式装备的机械化师。

    当时,陈诚刚刚赶走熊式辉,夺得了东北的统兵大权。为了给陈诚一个下马威以挫其锋芒,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派出黄永胜的第八纵队,围歼陈诚爱将王铁汉的第四十九军于辽宁锦西杨家杖子,同时调第九纵队出关打援,在战役发起后,阻击锦西、兴城来援之敌。

    此役打援任务非常艰巨,因为当时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兵力尚有优势,士气未散;辽西紧邻国民党屯有重兵的沈阳、锦州,一旦敌人援兵突破我军阻击阵地,不仅消灭王铁汉的战役企图无法实现,第八、第九两个纵队也可能无法脱身。

    第八纵队装备不错,攻击力强;而第九纵队武器较差,全纵队只有七八门山炮,而且由于长期在敌后坚持,以游击战见长,和陈诚这样的对手较量还是第一次。

    对于这一点,第八纵队司令员黄永胜心中有数,他越想越不踏实,就亲自给萧全夫打电报说,我们歼灭杨家杖子的敌人问题不大,就看你们能不能堵住援敌了。话语中,他含着明显的担忧。

    9月18日,萧全夫接到第九纵队指挥部命令,要他率部于22日拂晓前,进至杨家杖子东南设伏。此时连日行军出关的萧全夫师距预定阻击战场还有300多华里。在师党委会上,有人埋怨纵队首长不了解实际情况,部队千里驱驰,异常疲劳,天又正下着大雨,3天时间走300里,是不可能按时到达的。为此他们建议等雨停了再走,以使部队得到一点休整。更多的人认为,这么大的雨天,敌人的机械化部队也不会行动。

    大伙议论纷纷,而萧全夫的眼睛却一直盯着地图上的五岭山。这座山东距锦西10公里,西至杨家杖子16公里,峰高524米。看着看着,萧全夫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它的位置不正是像人的脖子吗?谁卡住了它,谁就控制住了锦杨通道。

    “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才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我能看出来,陈诚和他手下那么多将领就看不出来?而且一旦锦西之敌在我之前进占五岭山,会是个什么结果?”萧全夫越想越不安。就算不停下来躲雨,按纵队司令部的时间表行动,也未必有把握能抢在敌人前面。他再也不敢想下去了,站起身大声命令:“部队立即出发,哪怕走得只剩一个人,也要抢占五岭山!”

    如注的大雨中,疲惫不堪的将士们开始了三天三夜的急行军。路上不断有人倒下,但部队却继续前进。看着这些跟随他浴血多年的冀东子弟,萧全夫热泪盈眶。

    21日凌晨,萧全夫带领先头部队到达五岭山。当天黄昏。他的三个团也以日行军百里的速度,提前12小时抵达预定战场。入夜,部队顾不上休整就开始向主峰攀登。当七十六团一营二连登上前沿323高地时,发现敌暂六十师一个连已经爬到了半山腰。“好悬!”望着敌人乱轰轰往上爬的影子,七十六团团长倒吸了一口凉气。部队哪怕只要晚到片刻,让对手占领了阵地,两个纵队恐怕都有可能陷入不测之境。他想起了萧全夫趴在地图前的情景,不由地赞叹道:“神了,师长快赶上半仙了!”

    二连一阵火力急袭,敌人懵懵地被打下了山。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3天前还在300华里外的共军怎么会赶过了他们的汽车轮子。

    22日清晨,战幕拉开了。国民党军暂六十师和第二十六师以7个团的兵力向萧全夫师阵地展开全线进攻,这是萧全夫师成军以来经历的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敌人以重炮猛轰,又出动了装甲车掩护步兵连续发起集团冲锋。萧金夫师仅守卫323高地的二营五连就伤亡100余人。由于官兵们的英勇顽强,再加上抢占了有利地形,靠汉阳造和三八大盖装备起来的第二十六师挡住了陈诚美械装备的7个团30多个小时的轮番攻击,取得了出关后第一场恶战的胜利。

    第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向前线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萧全夫:由于我军牢牢控制了五岭山,第八纵队在杨家杖子几乎全歼了敌四十九军,只有军长王铁汉带少数人漏网。这可真是给了陈诚当头一棒……

    从白山黑水战斗到大西南,萧全夫越战越出名

    1947年10月,萧全夫又率部担负破袭北宁路的任务。这条从北平通往沈阳的重要铁路干线,是国民党军连接东北和关内的重要交通生命线。敌人为保护这条从北平连接东北的重要交通线,派出一辆机动性强、火力猛的护路铁甲车日夜巡逻。这辆铁甲车堪称巨无霸,它身被两寸厚的钢板,共载兵员200余人,装备有固定的山炮、野炮和大批重机枪,被国民党军自诩为“铁老虎”:机枪和小炮打不穿;用炸药包也无法奏效,因为它机动性强火力猛,当进攻者付出重大伤亡靠近车身时,它早已经轮子一转跑得没影了。萧全夫带着各团长趴在山梁上眺望了半天,别人都在看车上的枪和炮,唯独他却死盯着铁甲车的轮子。

    “能不能让敌人的车轮停下来?”萧全夫发问。

    “可咱们上不了车啊!”一位团长犯愁地说。

    “下了铁轨还爬不上车吗?”萧全夫眼睛一瞪。

    团长们眼前一亮:“怎么早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各团的工兵立即出动了。“铁老虎”向东,他们把西进的路基拆除,“铁老虎”向西,他们把东边的铁轨锨翻。很快地,它的活动范围只剩下不足千米,“铁老虎”成了铁棺材。最终,敌人打出了白旗。不费一枪一弹,萧全夫生俘了这个铁轨上的巨无霸。老百姓把这件事传得神乎其神,说萧师长会法术,一念咒天上飞下千万把镐头,愣是把铁甲车播翻了。对于这些说法,萧全夫置之一笑:“世界上没有无敌的武器,只有无敌的人,智者无敌。”

    自古能者多劳,萧全夫很快又接到了任务:参加第二次解放朝阳战斗。当时,盘踞在辽宁朝阳城内的是国民党暂五十一师第三团和国民党中将、蒙奸李守信部骑兵等2000多人,城外各据点还有2000多人的杂牌军。他们把锦承线当成铁丝网、把大凌河作为护城外壕,声称朝阳城是“铁打的朝阳”。

    1947年10月21日拂晓前,詹才芳的第九纵队将朝阳城团团包围。纵队司令部令:第二十五师攻击朝阳城东门、北门和西门北侧;第二十六师担任主攻朝阳城中正门和城西南角、东南角及南门;第二十七师位于城东北为纵队预备队;各部队在21日黄昏前扫清朝阳城外围之敌,当日晚20时开始总攻,天明前歼灭城内守敌。

    21日晚8时,萧全夫率部按预定计划发起总攻,经3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连续攻击数次未克,有19名爆破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面对此种情况,他断然决定停止攻击,撤回到部队已占领的、距朝阳城西南约500米处的康生医院待命。

    22日上午,为及时了解敌情,明确战斗任务,萧全夫随纵队组织的各级指挥员到前沿阵地察看地形,侦察敌情。发现中正门的炮楼位于敌驻地的凹部,与城墙紧紧相连,这是敌人薄弱地段,可以利用通往中正门的壕沟死角接近中正门,爆破敌炮楼,打开缺口突入城内。侦察敌情后,萧全夫重新部署兵力、火力,作了思想动员,并宣读了纵队司令部的动员令:首先攻进朝阳城的连队为“朝阳连”,首先登城的指战员命名为“朝阳勇士”。随后,又重新组织了掩护组、爆破组、投弹组、梯子组等突击小组。经过动员,攻城突击队战士精神振奋,人人都准备冲锋陷阵,为解放朝阳立战功。

    22日黄昏后,萧全夫令参战部队发起第二次总攻,圆满完成战役目标,与兄弟部队协同解放朝阳。此战,二十六师取得辉煌战果,仅七十八团的一个连即毙敌28人、俘敌100多人,缴获重机枪l挺,步枪数十支。抢占五岭山,萧全夫师给人的印象是:善守;强取中正门,萧全夫师给人的印象是:能攻。至此,萧全夫师以“能攻善守”出名。战后,国民党方面有人哀叹:中共“拳夫”击垮朝阳城。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3月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番号未变。同年10月,在解放锦州攻坚战中,萧全夫的第二十六师是第九纵队的突击师。他在反复勘察地形后,组织部队在冲锋必经的开阔地带开挖交通沟,把冲击出发阵地往前推进,以缩短接敌距离,减少部队冲锋时的伤亡,增加攻击的突然性,为突击攻城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攻城开始前,他亲临突击连进行战斗动员,和团领导一起跟进指挥,很快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坚固防线,使第九纵队成为首先攻入城内的纵队之一,并俘虏了仓惶逃窜的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总司令官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第六兵团中将司令官卢浚泉等高级将领,共歼敌2万余人,为解放锦州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九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詹才芳任军长,第二十六师改称第一三七师,萧全夫仍然担任师长。第二年春天,萧全夫奉令率部南下参加解放中南、华南战斗,途经华北、中原,再经武汉渡江和3个月急行军;8月,第一三七师南下参加衡(阳)宝(庆)战役,然后渡湘江消灭固守之敌,解放了衡阳市,参加了对白崇禧主力的歼灭战斗,均圆满完成任务。期间,第一三七师和兄弟师一起解放衡阳、衡山等11座县城,歼敌4.7万余人,俘敌将军14名。第一三七师南下作战,战果累累,萧全夫更是功不可没。

    “萧全夫了不起,打美国佬他是最后放下枪的!”

    1952年8月,萧全夫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六军军长,率部入朝参战,是志愿军最年轻的军长之一。当时,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并不甘心于五次战役的失败,他们凭借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空中优势,在“停战谈判”的烟幕下,竭力推行所谓的“绞杀战”,图谋先瘫痪中朝人民军队的后方供应与防御体系,继调兵遣将孤注一掷,于西海岸再次登陆,最后以武力解决朝鲜问题。10月29日,萧全夫率工作组同第四十二军完成了防务的交接工作后,便在堂岘设置了军指挥所,参与实施志愿军司令部关于粉碎敌人在西海岸登陆计划的部署。

    朝鲜的西海岸,背依定州、安州、平壤,是朝鲜主要交通干线的天然屏障。但是,因其内陆山小路多,地形开阔,便于机械化兵团活动和实施空袭,为敌人登陆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西海岸的这一战略地位,萧全夫在实地勘察中,充分地考虑了敌人可能登陆作战的地区及当时我军的实力,重新拟制了作战方案。为了防止指战员们对于停战谈判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针对部队中较普遍地存在的“速打,速胜,速回国”的急躁情绪,军党委还发出了《关于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11月2日,为了加固阵地,准备长期作战,萧全夫组织了35个连队共3646人,投入了构筑西海岸防守地段防御工事的工程作业,具体落实志愿军司令部的指示。当时,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杨得志高度评价了这方面的工作,并充满信心地说:随着我军在东西海岸大规模的筑城、全线兵力部署的调整、新生力量和大批作战物资源源运入部队,我正面阵地工事更加巩固,作战物资也很充足,全军上下士气高昂。我两翼海岸可以说壁垒森严———西海岸粉碎敌7个师的进攻很有把握,东海岸消灭敌5个师没有问题。

    萧全夫指挥第四十六军在朝鲜战场的200个日日夜夜中,根据志愿军司令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先后同美军王牌陆战第一师、第二师、第二十五师,英联邦第一师土耳其旅等9个外国军队较量了150余次,打退了敌人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掩护下的27次进攻,先后组织了8次反击作战,再加上经常的小分队出击和“零敲牛皮糖”的冷枪冷炮运动,总共歼敌14400余人,击落敌机93架、击伤155架,击毁坦克31辆、各种汽车38辆,缴获各种火炮25门、轻重机枪169挺、各种枪732支、各种弹药444000余发、步讲机56部及大量的其它物资,扩大了阵地5平方公里。这些战绩,不仅把著名作家巴金吸引到该军,使他饱蘸激情地挥毫写出《在英雄连队里》、《魏连长和他的连队》、《记栗学福同志》等励世奋进的篇章,也使该军享受到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前来视察,让指战员亲身体验这位“横刀立马”的大将军的超凡脱俗的品格风貌的殊荣。

    其中,三打马踏里已经载入美国军史。马踏里东南山位于临津江北岸,距开城以东14公里,由编号为060、061、062和+0238四个小高地组成,是美军在“三八”线以北惟一的支撑点和高浪浦至临津江渡口的必经之路,由美军王牌陆战第一师的部队固守。如果拿下这片高地,就可以把美军全部赶到“三八”线以南,并直接威胁美军在西线的交通供应线。从1953年7月8日晚至26日晚,第四十六军为了配合板门店谈判和中线部队的反击作战,迫使美军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以其第一三六师为主集中兵力和火力,利用步炮的出色配合,先后对马踏里东南山发起了三次反击作战,相继夺取了马踏里东南山062、061、060和+0238高地。最后一次反击作战,从7月24日黄昏一直战斗到7月27日凌晨,接到停战命令时才停止,这时已经歼敌近1000人……有的将领钦佩地说:“萧全夫了不起,打美国佬他是最后放下枪的!”在朝鲜战场的巨大杀伤力,让萧全夫真正在国际军界具有了影响力,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4年4月,萧全夫回国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深造,得到名帅刘伯承、名将杨得志的教诲良多,且能虚心向苏联专家请教,得以成为战役系的高材生,闻名全军的“模范学员”。对此,他有过深情的回忆:“3年中,在得志同志孜孜不倦地攻读的榜样感召下,也由于他循循善诱、一丝不苟的严格管理,我从文化程度及军事素养上,都完成了一名高级指挥员的必修课,并且获得了模范学员的光荣称号。当我在主席台上接受刘伯承元帅颁奖时,我看到了得志同志投来的兄长般欣慰的目光。我急步奔向得志同志,他也早就伸出了双手,情真意切地说:‘祝贺你,老萧!祝贺你!!’我紧紧地握住那双温暖厚实的手,激动得一时语塞,只是用劲地点着头,无声地向他表达着我发自肺腑的尊敬与热爱。”

    1955年9月,在人民军队首次评授军衔时,萧全夫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及一级解放勋章,成为开国将军之一。

    “对苏军的那一套,他萧全夫清楚得很呢!”

    1957年7月,萧全夫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历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1969年3月,中苏在弹丸之地珍宝岛上的冲突,让“萧全夫”的名字出现在许多军事强国的内参上……

    1969年2月,在东北中苏边界的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萧全夫受军区党委之托,将苏军对我进行武装挑衅的情况整理了一份材料,上报中央军委并直接到北京向中央请缨。在听取了他的汇报后,副总参谋长温玉成中将问:“如果反击,你们准备选择在什么地段?”

    “珍宝岛。”萧全夫不假思索地答道,“目前,我们边防站兵力单薄,除了已经把各军的侦察连调上去以外,还准备动用一些部队作为二线的预备队。我们立足于小打,也防备了他狗急跳墙。”

    温玉成说:“你们呈送军委的报告我们已经仔细研究过了,有关情况也直接向周总理、毛主席做了汇报。中央同意你们的意见,对苏修的武装挑衅,要坚决予以反击。只不过,规模尽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即这是一场局部的边界冲突!”

    3月2日,苏军在珍宝岛悍然开枪袭击我边防站长孙玉国带领的巡逻队,早已严阵以待的我边防部队奋起还击,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这一战历时90分钟,我军牺牲20人,苏军亡40余人,伤30余人,击毁苏军装甲车、指挥车、敞篷卡车各1辆。当日,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上将和政委曾绍山中将主持开会,陈锡联说:“边界无小事。这既是一场军事仗,又是一场政治仗,我们要加强前线的指挥。我和政委交换了一下意见,准备组成一个边防前线指挥部,就设在珍宝岛附近,见机行事,全权负责组织和指挥这场边防反击战!”说完,陈锡联拍拍萧全夫的肩头:“怎么样,你这个‘拳夫’还有多少力道?你来执掌这个帅印如何?”萧全夫欣然领命。于是,沈阳军区决定在离珍宝岛不足10公里的五林洞设立虎(林)饶(河)前指,由萧全夫和军区李少元副政委负责统一指挥。受命后,他调动了1个步兵团、3个炮兵营、1个通信连、18个炮连,另有侦察连和机枪连,并将第二十三军的六十七师作为战役预备队进驻牡丹江市。期间,周恩来总理问赴京参加中共九大筹备工作的陈锡联谁是前线指挥员,当听说是萧全夫时,总理笑着说:“这回,苏军可是遇到对手了。我记得,这个萧全夫曾是南京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哩,那里的教官都是苏联人,对苏军的那一套,他萧全夫清楚得很呢!”

    3月13日,苏军3辆坦克开进我方的江汊子,萧全夫立即向身在北京的陈锡联和温玉成汇报情况。陈锡联下了打的命令,萧全夫却判断苏军坦克后面没有步兵跟进,是火力侦察,因此认为不能打。

    陈锡联大怒:什么?不能打?敌人已经侵入了我国领土,难道可以不还击吗?温玉成也赞成打。

    萧全夫解释:不能打!一打,我们的作战部署就暴露了!

    陈锡联急了:我的话难道你也听不进去了?

    萧全夫表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指”成立时,已经授权给我,对前方的一切战事我可以见机行事。

    陈锡联气了:你这样做,要犯“右倾”错误的!

    萧全夫坚持:右倾我也不打!

    陈锡联火了:你是不是军人?懂不懂得服从命令?

    聪明的萧全夫想到一个万全之策,命令部队用迫击炮轰上几炮,将苏军坦克赶走了事。这样既对上级有个交待,又不至于暴露我军的火力配置和战斗意图。结果,苏军见中方炮火不猛,遂放胆入侵。3月15日,中苏两军发生激战。那时,苏军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装甲武器,富有集群坦克突击作战的经验,而我军在装甲兵器和反坦克能力上却还比较落后。然而,萧全夫指挥部队发挥我军擅长近距离作战的优势,采取反坦克炮、雷场与四○火箭筒并用的方法,击败了威风一时的“陆战之王”T—62坦克,粉碎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共击毁苏军坦克4辆、装甲车7辆,击伤坦克和装甲车4辆,毙伤苏军170多人,并击毙苏军上校和中校指挥官各1名,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打出了国威军威。期间,萧全夫曾抵近苏方前哨500米处观察,大家怕出危险,他胸有成竹地说:苏军要开枪,得先向莫斯科请示,最快需要半个小时,我计划在前沿观察所呆20分钟。结果,他离开不到10分钟,苏军果然开火。周恩来听到战果汇报后,赞扬说:不出我所料!这个萧全夫,打得不错嘛!在百忙之中,周恩来还给萧全夫打了电话:第一,珍宝岛虽小,但举世瞩目,我们面对的情况很复杂,所以,头脑必须冷静,反击一定要有理有节,以把握主动权。第二,通知对方,到岛上来运走弃尸,在限定的时间内,我们不要开火。第三,妥善安葬牺牲的同志,做好他们家属的工作,大力地宣传英雄事迹。第四,选派英雄代表来北京参加九大,毛主席想见一见他们。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唐铎:在同法西斯军队的空战中屡建战功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一代名将萧全夫
铁人王进喜:用生命践行誓言
唐铎:在同法西斯军队的空战中屡建战功
徐向前两次十字路口的抉择
沪杭婺追寻《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者陈望道足迹
寻访浙江省第一个党小组的创建地
浙江第一份工人刊物《曲江工潮》——印刷工人办起进
修德坊6号:“红色之剑”在此出鞘
抗战时期中共构建廉洁政府论析
历久弥新的思想武器——党史专家谈延安整风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