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民领命。2月,商河支队在张北台村(现属乐陵市)成立。符竹庭到会讲话,任命王权五为商河支队队长,李逸民为政治委员,赵超义为副队长,王工一为政治部主任,李星符为参谋长,李杰臣为特派员。支队直属“挺纵”领导。此后,符竹庭先后派遣总务处王省身,锄奸部长匡根山,民运部李清、史甄,组织部范阳春等人,帮助支队进行整顿和扩军。
建立地方党组织,唤起千百万民众同心干。
1939年初的商河县,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县城和龙桑寺周围被日伪顽军占据;城北有顽军刘景良的部队在八九区樊屯、韩庙一带活动;商(河)惠(民)公路南部有国民党县党部依靠顽固派和一些土豪劣绅拉起的一支小队伍,并建立了一个所谓县政府;城北尹巷一带60多个村庄,间杂有会道门头子赵鸾义搞独立王国;城东北方,商(河)、惠(民)、阳(信)三边有沈鸿烈小部分海军陆战队活动。此外,还有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和土匪到处欺压百姓,民众倍受涂炭。
兵民是抗战胜利之本,建立地方党组织、发动民众时不我待。这天,符竹庭安排津南支队第三游击支队政委常中方到商河作地方工作,他特别嘱咐常中方:“在白区发展党组织,发动、武装民众,刚开始我们人少力量弱,要联合社会各界爱国人士一道抗战。”常中方与李逸民携手并肩,很快成立了“八路军鲁北工作委员会”(对内也叫商河或商惠中心县委),李逸民任工委主任,常中方任副主任兼县委书记。一年时间,发展党员300多名,建立了40多个党支部和抗日县、区政府。至此,商河县城以北地区与乐陵根据地连成一片。
建立秘密交通线,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联系渠道。
1939年春季的一天,符竹庭对吕本支说:“交给你一个重要任务。冀鲁边区和山东地区的八路军相距较远,一直未能取得联系,为了今后两个战区互相配合作战,扩大与敌周旋和活动的区域,进一步壮大根据地,我给杨国夫司令员写了一封信,派你和马东昌一起去清河区三支队送给杨司令。”
吕本支和马东昌从乐陵出发,一路穿过日伪顽军控制的8个县境,跋涉400多里,在临淄的王庄找到了杨司令。杨司令通过他俩了解了冀鲁边区抗战情况,给冀鲁边区领导复信。
时隔不久,符竹庭派吕本支、马东昌二下清河区,行前交代说:“文件(电报密码)非常重要,一定要安全地送到杨国夫手中,做到万无一失!”
“保证完成任务!”
吕本支和马东昌深知这次任务重大,一路上乔装打扮,几经周折,巧妙地躲过敌伪的盘查,在临淄的高阳一带见到了杨司令,又一次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从此,两个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无线电通讯联系。
接着,吕本支再次受命。符竹庭对他说:“党组织任命你为济(阳)商(河)边区工委会主任,到商河南部和济阳县一带开辟新区,任务是建立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地面联络通道。在日伪顽匪中间开展工作很艰难,只要好好努力,是可以站住脚的,我们一定很好地支持你的工作。”
吕本支态度坚定:“听从组织安排,困难再大也不怕!”
“挺纵”给吕本支配备了几名干部、几支折腰子单打一的手枪。吕本支等人来到商河南部的岳桥和龙桑寺两区,他利用亲友同学的关系宣传抗日,发动民众,秘密建立了两个抗日区政府。根据党组织指示,这两个区交给商河县民主抗日政府直接领导,吕本支进入济阳县组建工委。
吕本支在济阳县发展了一批“民先”队员,交结了一些上中层的正义人士,在伪军中争取了一批支持八路军抗日的士兵,又与故交——伪军赵秀芳部下的副团长赵学信取得联系,由他拉出一部分士兵参加抗日,任命赵学信为济阳抗日县大队长。
抗日斗争迅速在济阳县星火燎原,吕本支向符竹庭请求增派干部:“最好把前去抗日军政学校学习的同志派回来,他们熟悉当地情况,便于开展工作。”
符竹庭当即答应,派出马东昌做吕本支的助手,老红军廖保兴担任济阳支队参谋长,军政学校学员杨好廉、杨春山、于在清、傅怀伦和民运部的尹震、李玉庚等参加工委会工作。另外,派出五团二营和乐陵支队、商河支队向南活动,震慑敌人,策应、声援他们。由此,相继建立起济阳县工委、济阳支队、济阳抗日民主县、区政府。
与此并行,1939年10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秘密交通线——乐陵、商河、济阳一线建立起来。交通线上各秘密联络点的党员实行单线领导、单线联系,防止意外情况发生。秘密交通线为两地党、政、军的过往人员执行任务、侦察敌情以及发动民众、发展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日后两区连为一体打下了基础。
排兵布阵真如神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座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力不集中……到处有我们游击队,到处有我们好弟兄,看日本军阀有什么用……我们的旗帜插遍了东三省,我们的旗帜插遍了黄河东。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
符竹庭就是唱着这首歌,于1938年9月同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参谋长邓克明一起率领“挺纵”抵达冀鲁边区。时年26岁的符竹庭,已有11年军龄,残酷的战争将他锻造成了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符竹庭善打硬仗、大仗。
1938年12月,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杨靖远攻打盐山县反动民团孙仲文失利不幸遇难,肖华安排由符竹庭担任总指挥消灭这伙顽匪。符竹庭兵分两路,一路由他带领第五支队,攻打孙仲文的老巢苏集;一路由周贯五政委(建国后任南京军区副政委等职,中将)带领六支队,攻打孙仲文“官团”驻地赵庄。1939年1月2日凌晨战斗打响,经过激战全歼孙仲文民团。随后,符竹庭率部乘胜北进,横扫千军如卷席,打垮了冀鲁边区五县联防反动武装,收回新海县(现为黄骅市),建立新海县抗日民主政府,根据地北扩直逼天津。
商河县城东南部的大土匪头子孙唐臣(绰号孙老五),作恶多端,周围百姓无不恨之入骨。他投靠国民党顽军刘景良,当上第五旅旅长,以他家为基地修筑工事,设立岗楼,处处与八路军为敌,严重阻碍共产党八路军在这一带组织抗日斗争。
“打掉他!为民除害。”1939年10月的一天夜里,符竹庭和二营营长齐丁根(建国后任空降兵15军副军长等职)带领两个连,由商河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班作向导,悄悄地包围了孙唐臣的老巢。县警卫班长陈怀治带领警卫班战士踏人梯翻过围墙,打开了寨门,八路军战士冲进村去。孙唐臣命令士兵拼死反抗,八路军如猛虎下山,与敌人展开巷战、肉搏战,孙唐臣伤重毙命,敌人全部缴械投降。
大智大勇乃为真将军。出奇制敌当是神将军。
1939年重阳节这天夜里,符竹庭带领部队来到商河县大吕家村,正在家乡秘密发动抗日斗争的吕本支闻讯,把符竹庭领到家里,安排部队宿营。第二天拂晓,突然哨兵报告,从东面方向来了一队人马,大概有上百人,正向大吕家这边来。符竹庭判断敌人不知道八路军住在此地,命令部队迅速隐蔽埋伏,待敌人进入包围圈智取。
敌人走到村头,吕本支和廖保兴迎上前来,做出欢迎的样子:“弟兄们辛苦了,这么早是从哪里来呀?”
伪军大队长赵秀芳跳下马,吕本支和廖保兴上前和他“握手”,随手抽出匣子枪:“不要动,动,打死你!”
赵秀芳马上说:“别误会,我们是从(济阳县)仁凤来抓八路吕本支的。”
廖保兴说:“没误会,我们是八路军。你立刻让部队放下武器!”
这时,八路军战士从房头上、壕沟里冲出来,将敌人团团围住。一枪没放,120多名伪军做了俘虏。
1940年腊月三十这天,符竹庭和匡根山、齐丁根、王权五等,率领战士和商河县政府机关近千人,住进济阳县陈庄和罗庄,获悉住在济阳的日本鬼子出动一辆卡车,从陈庄西头公路去商河县龙桑寺一带“清乡”。符竹庭抓住战机伏击敌人,歼灭包括一名中佐在内的40余名鬼子,击毁汽车一辆,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30余支。随机转移到商河县沙窝、翟家村一带。
敌人恼羞成怒,派出3000多人尾追,春节这天凌晨包围了八路军。符竹庭镇定应对:“敌众我寡,不能硬拼,必须趁夜间突围,撤回根据地。”符竹庭安排由匡根山和非常熟悉这一带情况的七连连长王皓民留下拖住敌人,掩护大部队突围。
强将手下无弱兵。
匡根山王皓民指挥七连近200名战士立即在沙窝村东行动,造成部队向东突围的假象,吸引了敌人主要兵力。符竹庭等趁机率领主力武装秘密转移到沙窝村西边的翟家村,敌人原以为八路军要从沙窝村突围,对翟家村防守不严。八路军突然向敌人发起猛烈打击,撕开一道口子,冲出了包围圈。
敌人上当了。他们把仇恨全部发泄在七连身上,炮火轰击,机枪掩护,坦克、装甲车开路,步兵尾随其后,向七连阵地猛攻。日军的第一次冲锋被打退,敌人改变战术,除了炮火猛轰,还施放了毒气弹。七连指战员顽强反击,日军一次次进攻都没有冲破七连的前沿阵地。
下午,敌人从济南、德州、东光和惠民等地又调来大批援兵,驻济日军司令青松太堡指挥展开全面进攻。七连撤进村内,匡根山和王皓民命令战士们近战歼敌:敌人不到阵地前沿不打,不进村庄不打,不进宅院不打,和敌人展开巷战,坚持到天黑待机突围。
沙窝村村民自动加入了战斗,在每条胡同挖了陷阱,每座房子打了枪眼,挖了相互连通的深沟,沟内布散了三角尖,再用盖板伪装,每个交叉点埋伏着八路军突击队。村民拿出自家的大车、农具、桌椅板凳等,堵住路口、巷口阻挡敌人,抬伤员,送弹药,送水送饭——过年的饺子、包子、馒头、年糕。
深夜,敌人疲惫松懈。七连乘机分散突围,匡根山、王皓民带领30多名战士,换上日军军装大摇大摆地走出村子。惠民县委书记李毓芬和50多名战士,在房东王成带领下顺利摸出了村外。副连长孟广选带领30多名战士干掉敌哨兵,迅速出村。至此,七连全部突围脱险,和大部队会合。
沙窝一战,敌人动用了100多辆汽车、400多名骑兵、9000余名日伪军。符竹庭部与数倍敌人作战,歼敌900多名,击毁敌坦克车、装甲车、汽车27辆。八路军只伤亡60余人,奇迹般地胜利突围,创造了平原突围战的范例。
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从1939年9月,肖华率领“挺纵”分九批向鲁西、鲁南转移。1940年3月底,符竹庭带领“挺纵”政治部机关最后一批撤离冀鲁边区。
·相关链接·
能征善战符竹庭
符竹庭,原名符宗仔,1912年出生于江西省广昌县头陂镇曹家边村。7岁时父母双亡,11岁在一家杂货店学徒4年。1927年8月,他15岁毅然投身革命,参加地方游击队,第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他17岁升任团政治委员,后任师政治部主任、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1930年,符竹庭指挥红三军七师一团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著名的雪山岽和猫咀峰守备战。1934年2月,团政委符竹庭与团长杨得志率部在江西黎川南丰边界同数倍的敌人激战3天,取得鸡笼峰战斗胜利。朱德总司令接见和检阅了“英雄红一团”,授予该团“顽强守备”锦旗。同年8月1日,朱德授予符竹庭二等红星勋章,授予杨得志、二营长陈正湘等5人三等红星勋章。
1940年秋,符竹庭率部转入鲁南,调任教导第二旅政委兼鲁南区党委书记,与杨勇、萧华一起创建、扩大和巩固了鲁西、鲁南抗日根据地。
1941年3月,符竹庭与旅长曾国华一道发起青口战役,拔除日伪据点10余处,毙伤和俘获日伪军1600余人,创建了滨海抗日根据地。1942年春,符竹庭指挥反“蚕食”战役,6天攻克敌据点16处,歼灭俘获日伪军近千人,恢复了被日军蚕食的三个半区。
1943年1月,符竹庭运用“翻边战术”,率主力攻打日军重兵把守的兵站基地山东郯城,歼灭日伪军1000多名,俘虏日伪军400多名,缴获了大量布匹、粮食、武器和军械器材。
1943年3月,符竹庭任滨海军区政委兼中共滨海区党委书记。11月19日,符竹庭与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发起赣榆战役,消灭日伪军2000余人,缴获步枪2000支、火炮40余门、机枪8挺、汽车两辆,和大宗其他战利品。八路军牺牲3人,伤37人。赣榆战役创造了内外线作战、智取和强攻相结合的光辉战例。
11月26日清晨,日军偷袭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黑林乡马家旦头村。符竹庭指挥部队很快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浓雾中他骑马追击敌人,不幸撞到了村寨大门的门框上,头部受到重创,经罗生特医生全力抢救无效,于当日英勇牺牲,年仅31岁。遵照符竹庭生前嘱咐,滨海军民把他安葬在抗日山。
萧华撰写《悼念符竹庭同志》文章。杨得志赋诗怀念战友:“赣南闽西初相识,万里长征风雨同。君赴敌后驱日寇,血洒赣榆留英名。”谷牧题词:“在千百万人民的心里,符竹庭同志永远活着。”
符竹庭,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