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沈阳大东区珠林路25号,坐落着东北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学校——东北讲武堂。百余年前,一批批意气风发的东北军官在这里受训,接受着当时东北区域最先进的军事教育。当时,东北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称为中国四大军校。 5月18日,东北讲武堂开始免费向公众开放。
这里曾是奉军军官的摇篮
1907年9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遵照清政府兵部奏定在奉天设立了东北讲武堂,后辛亥革命爆发,办学中断。 1919年,时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重办东北讲武堂,旨在使其成为奉、吉、黑三省各地驻军中下级军官 “研究讲武之所”,分步、骑、炮、工、辎五科,并聘请北京陆大、保定军官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出身的优秀军官担任教官,东北讲武堂逐渐发展壮大。
1928年,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将东北讲武堂迁到东大营办学,还成立东北讲武堂黑龙江分校、热河分校,又将航空班、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军需研究班、宪兵教练处、高等军学研究班并入东北讲武堂,东北讲武堂进入鼎盛时期。
从事东北讲武堂研究的辽宁大学副教授王铁军告诉记者,从1919年到1931年,在张作霖和张学良主政东北期间,东北讲武堂成为张氏父子重要的军官培训基地,共办了11期,为东北军储备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当时,东北军的各级军官,上至总司令张学良,下至连长、排长,大部分都毕业于东北讲武堂,这里成了奉军军官的摇篮,对提高东北军战斗力、促进东北军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2年,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办到第三期时,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当时,张作霖领导的奉军官兵大都亦兵亦匪,军事素质较差,缺乏正规训练的官兵一上战场就像一盘散沙,原本装备上领先的奉军溃不成军。损兵折将的张作霖深刻反思和检讨,意识到凭借以前的哥们义气根本无法满足正规作战的需要,下定决心加大军事教育力度。
1923年,张作霖对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军事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自己担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的校长,还在堂长和教育长之间增添“监督”职位,由张学良担任,负责教学管理等重要决策。同时,加强学员的各种训练,增加野外军事演习,不拘一格选用优秀教官。招收对象不再限于行伍出身的中下级军官,还招收中学毕业生。在东北讲武堂招收第五期学员时,该校的军事教育水平已由初级军事教育向中级军事教育转变。
1924年9月,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学生还未毕业,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命令讲武堂学员暂时停课,所有学员全部归队参加战争。这一次,经过严格军事训练后的奉军作战能力和水平提高很大,最终大获全胜,张作霖的控制势力延伸到长江以南。后来成为新中国开国将军的吕正操作为第五期步兵科的学员,参加了这次战争。
随着张作霖统治区域的扩大,东北陆军讲武堂招收学员范围也逐步扩大。 1927年6月,东北讲武堂在北京设立了分校,在北京、沈阳两地进行招生,第七期学员人数一度达到968人,为张作霖主政时期最多的一期。其中,新中国开国将军于权伸、贾陶、张志毅均是该期毕业生。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张学良东北易帜,推行东北军事改革,将东北各地开设的各种陆军和空军教育班全部并入东北讲武堂,被裁兵减员的士兵也进入军官学校,第九期学员人数达到顶峰。“由于学员人数太多,原有的校舍和师资出现不够用的情况,张学良在1928年9月4日把学校搬到沈阳东大营,但大东区珠林路的老校区仍然继续用作办公场所。 ”王铁军介绍说,沈阳东大营所在位置如今是沈阳炮兵学院校址,从1928年9月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东北讲武堂在那里共办了3期。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讲武堂被迫终止。
大部分毕业生成抗日骨干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讲武堂的部分毕业生随东北军参加了沈阳北大营、长春南大营的抵抗和黑龙江省马占山所领导的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哈尔滨保卫战等大小战斗和遭遇战,他们作战英勇、指挥沉着,为抵抗日本侵略作出了贡献。其中,黄显声、冯占海等人在东北各地自发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坚持抗日,成为抗日楷模和民族英雄。
据王铁军介绍,在东北组织义勇军自发抗日的仅是东北讲武堂毕业生中小部分人员,大部分学生留在东北军内任职,他们随东北军转入京津、河南一带驻防,后经改编和归并,被编成陆军步兵第49、51、53、57、63、67军及骑兵第二军、第四军以及东北挺进军等9个军。虽然军队几经改编,但在第53军及其他原属东北军的部队中,历届东北讲武堂学员都成了部队重要干部,不但有王铁汉、檀自新等人担任军师级指挥官,还有大多数人担任各军中团、营、连、排长以及参谋等职务,成为抗日战场上的骨干力量。
记者在资料中发现,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九期步兵队的王效明和第三期步兵科的李杜后,先后加入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抗日斗争。
东北讲武堂还走出一位极特殊的人物,他就是东北作家群的领军人物——萧军。
萧军早年随父亲移居哈尔滨,曾投效奉军驻吉林陆军34团骑兵营,后投考吉林宪兵第二营宪兵训练所宪兵学生队。 1928年,萧军报考了东北讲武堂第六期军士教导队,同年被推荐参加东北讲武堂第九期骑兵科,但因与人斗殴而被关“重禁闭”后除名。
经历此事之后,萧军写下了他最著名的一首诗《开除以后》:“读书击剑两无成,空把韶华误请缨。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 ”“九一八”事变后,萧军与方靖远一起在哈尔滨参加了冯占海的抗日部队,在日军占领哈尔滨后,萧军执意留下来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开始以笔为枪与日本侵略者继续斗争。
吕正操和万毅是这里的优秀毕业生
王铁军说,一座军事学校的知名程度,总是与其毕业生取得的成就密不可分。对于东北讲武堂来说,优秀的毕业生数不胜数,但13位新中国开国将军更让这所军校熠熠生辉。其中,上将留下的故事最多。
吕正操在17岁时参加奉军,由于勤奋好学,又写得一手好字,深受张学良的赏识和关照。记者看到《吕正操回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1923年冬,张学良选送他进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学习,这期间吕正操严于律己,十分刻苦。自东北讲武堂毕业后,吕正操先后担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同泽俱乐部干事、第16旅参谋处长、第16旅647团团长等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吕正操所在部队被改编,他担任新改编的第53军691团团长,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