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吕正操率部在河北晋县小樵镇加入八路军,并担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他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游击战争,最著名的就是用“地道战”和“地雷战”打鬼子,他因此得了一个“地老鼠”的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他对张学良的思念从未间断,1991年夏天,在张学良90大寿前,受邓颖超指派,吕正操曾前往美国探望张学良,历经半个世纪在美国相见,两位老人感慨万千。
万毅在东北讲武堂时也十分优秀。他生于1907年,祖籍辽宁省金县(现大连金州区),原名万允和,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九期步兵科。当时,初入东北讲武堂的万毅在数千名学员中看起来很普通,但由于学习努力,竟在该期学员考核中综合成绩获得第一名,张学良亲自向他赠送了怀表和指挥刀。
毕业后,万毅追随张学良,先后担任东北军少校团副、少校营长、中校团副、第57军627团团长及第111师333旅旅长、副师长和师长等职。西安事变后,在中共地下党的引领下,万毅于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10月,111师改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抗日战争期间,万毅率部在连云港等地阻击日伪军,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日军的铁路交通线,有力地牵制了敌人,在日伪军中甚至流传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说法。
统计显示,在开国将领中,出身东北讲武堂的毕业生数量仅次于广州黄埔军校,这些将军为共和国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也让东北讲武堂威名远扬,充满了传奇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