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山松柏苍翠。
六角亭庄重肃穆。
杨鸿耀缓步走到符竹庭墓前,立正,敬礼:“老首长,40年了,您的老兵看您来了。”他身旁,几十名原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的老战士“刷”地举起手臂。
时间,定格在1983年11月26日——江苏省赣榆县(现为连云港市赣榆区)抗日山。
20年后的同月同日,杨鸿耀(曾任肖华、符竹庭秘书,建国后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任职)的子女来到抗日山六角亭前:“符伯伯,您没有结婚,没有儿女,我们就是您的儿女。我们遵照爸爸生前的嘱咐,今天给您扫墓来了。”
呕心沥血铸军魂
1938年冬的一天,吕本支(建国后任沈阳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听朋友宋法和说,乐陵县一带来了老八路。他喜出望外,一个晴朗的早上,骑上自行车,到120里外的乐陵去找老八路。
约摸快到乐陵县城了,吕本支走到一个村庄前,抬眼看见对面走来两个人,走在前面这位个子不高、身材瘦削,上身穿着灰色吊斗军装,绑带打得挺直,后面这位背着匣子枪。吕本支判断前面这位可能是个八路干部,便快捷地跳下自行车,迎着走过去。“八路干部”也朝他走来,走至近前,“八路干部”开口甩出一句话。
吕本支一听,遭了,“八路干部”说的是南方话,口音听不太懂,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背匣子枪的人跨前一步解释说:“首长问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吕本支赶忙回答:“我从商河县大吕家村来,到乐陵来找老八路。”
“八路干部”爽朗地笑了,说:“跟我来。”
“八路干部”把吕本支领到自己的住处,警卫员给吕本支打来开水洗脸,秘书给他们当翻译。“翻译”对他说,眼前这位“八路干部”叫符竹庭,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
吕本支一头撞上了八路的大干部,真激动啊!他一股脑地跟符竹庭说起来。从他去年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义勇军先遣第二梯队”、在鲁南八路军军政干部学校学习过,说到当前商河县的自然、社会状况和日伪顽匪的情况。符竹庭很高兴,一边听一边查看地图,吩咐秘书作记录。
吕本支要求参加八路军。符竹庭对他说:“这样吧,咱们先交个朋友,你回去多宣传抗战,发动民众,最好能动员一批青年学生来,咱们一道抗日救亡。”
符竹庭送给吕本支一些《论持久战》和宣传抗日救国的书籍、小册子,吕本支如获至宝:“我这就回去发动。”
春节后,吕本支联络了杨好廉、傅怀伦等10多名意志坚决的青年进入冀鲁边区抗日军政学校学习。
符竹庭安排吕本支去民运部,让他换上军装,正式参加了八路军。8月吕本支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秘书感佩地说:“符主任,你真厉害,一顿饭工夫就把他给点化成一颗抗日‘火种’了。”
符竹庭深沉地说:“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呀。做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战前动员、战中鼓动和战后总结,而要随时随地去做。”
人有灵魂。
军有军魂。
军魂决定这支队伍能否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构建军魂,政治部主任是军魂首要铸造人。
符竹庭给战士输理想。
他走上冀鲁边区抗日军政学校讲台:“同志们,我们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我们来自老百姓,扛枪打仗,是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不当亡国奴。扛枪打仗,是为了将来建设一个新中国。这个新中国是个啥样子?是咱老百姓坐江山。自从盘古开天地,老百姓坐江山是头一回啊!我们这支队伍,不论到任何时候都是老百姓的子弟兵。”
符竹庭教战士懂政策。
1939年8月的那天,符竹庭在李家集村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他叮嘱同志们:“最近,国民党顽固派在一些地区跟我们八路军搞摩擦,制造残害我军政人员的惨案。同志们义愤填膺,要求坚决回击。我们一定给予顽固派有理、有节、有力地回击。但是,大敌当前,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不能让个别顽固派的行为影响了团结抗日大局。”
符竹庭让战士知勇进。
1938年底,“挺纵”派一位同志到商河县发动抗日武装斗争。这一带敌伪顽军、土豪劣绅、会道门等势力交织,地方党组织和民众基础薄弱。他心存顾虑,担心完不成任务。符竹庭对他说:“组织相信你的能力。因为敌情严重,斗争复杂,开展工作难度大,才派你去。你到那里要紧紧依靠地方党组织,依靠广大抗日民众。记住,暂时不要暴露,不要主动出击,积蓄力量待机而发。”
这位同志奋勇前往,但初战受挫,他十分难过地向符竹庭自请处分。符竹庭严肃地说:“给你一个处分能解决问题吗?要多找找问题的根源,不要灰心丧气。胜利的英雄好当,失败的英雄就不那么好当。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要经得起胜利的考验,更要经得起失败的挫折。吃一堑,长一智,我相信你经过这次事件,今后的工作会搞得更好!”这位同志十分感动,请缨再战,重返商河。不久,打开了商河的抗战局面。
符竹庭“撒豆成兵”,把一个政治部主任变成千百个政治部主任。
这“千百个政治部主任”,就是“挺纵”进入冀鲁边区后,符竹庭领导创办的《挺进报》、《挺进月刊》,指导边区党委创办的《烽火报》,协助津南、鲁北特委创办的《火光报》、《战士报》、《斗争》等报刊,以及军队和地方的其他报刊。
符竹庭亲自为创刊号撰写社论,撰写《关于平原作战时的政治工作》《我们生长于人民之中》等大量政论文章。他创作了《冀鲁边区进行曲》激励战士:“东临渤海,西携津浦,南屏黄河,北迫平津。这里是敌人深远的后方,曾经混乱沦亡;这里是我们坚强的阵地,津南鲁北的屏障,准备反攻的堡垒。我们举起抗日的大旗,驰骋在广大的平原上。炮火连天中,我们飞速地发展,不断地壮大。不怕二百个据点的敌人疯狂扫荡,任它纵横的公路网,离敌人三五里宿营,不管吃的是树叶和糟糠,永远站在我们的岗位上。环境越困难,越是我们的光荣,同志们,我们要干到底,我们一定要胜利!”
报刊是无声的宣传员、战斗员。这一张张报纸,像一束束火把,点燃了干部战士的理想之火;像一柄柄正义之剑,刺向敌人的心脏,令敌人心惊胆寒。一首首抗战歌曲,像一支支冲锋号角,鼓舞八路军战士和千百万民众奋起战斗,打击日本侵略者。
军魂,经符竹庭之“手”,送达千百万抗日将士头脑里扎根。
时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罗荣桓说,符竹庭是“军事上政治上都比较强,很有能力的优秀干部”,刘少奇夸奖他“军政兼优”。
深谋远虑辟新区
符竹庭心中有一张大地图。
冀鲁边区根据地以乐陵、宁津、盐山等地县为中心,乐陵以北地区的党、政、军各方面基础比较稳固,乐陵以南地区的商河、济阳、阳信、惠民、沾化、利津等地,敌强我弱,基本被日伪顽匪控制。再往南是清河区抗日根据地。这几个县像一只楔子,嵌在两个根据地中间,使之隔离,难以联手行动。拔掉这只楔子,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会重大改变山东地区的抗日斗争局面。
据此,符竹庭与肖华等同志商定,“挺纵”向乐陵以南地区进军,寻机打通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通道。符竹庭组织实施,接连使出三个杀手锏。
建立抗日武装,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39年1月的一天,符竹庭把津南支队政治部主任李逸民(李一民,新中国成立后任首都国际机场参建指挥部总调度长、副总指挥等职)叫到住处,对他说:“我们要向南开辟根据地,‘挺纵’决定派你回到家乡,在商河县抗日大队基础上组建支队。你去打头站,适当的时候,‘挺纵’和地方党委再继续选拔优秀干部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