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蔡和森的学友、战友,毛泽东曾深情地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蔡和森是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学友和战友。为了“改造中国和世界”,他和毛泽东等人共同发起和成立新民学会;为了追求真理和救国之道,他赴法勤工俭学,“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并提出了系统的建党理论;回国后,他更是将全部精力乃至生命奉献在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革命工作上。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蔡和森就像一盏明灯永远照耀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的历史上。
满腔热血发起新民学会
从青少年时代起,蔡和森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为己任,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真理。1913年秋,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蔡和森与刻苦好学、锐意进取的毛泽东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早在五四运动以前,在湖南一般先进的青年中就盛称毛、蔡之名,而奉为表率”。在他们的团结和带领下,一批有志于改造社会的进步青年凝聚在一起,相互激励,携手共进,热情探求革命真理,勇敢投身社会实践。
1918年4月,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共同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在他们的领导和推动下,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在湖南进步青年中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团结、教育和引导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为中国革命造就了众多骨干。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和森和湖南爱国青年积极参加了这次示威请愿活动。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新民学会在湖南地区的革命运动中起着核心领导作用,为湖南地区的建党建团工作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之后,为求得新民学会的“向外发展”,蔡和森离开湖南,来到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京,并确立了要仿效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从而在国内第一个奏响了欢迎十月革命的号角。
“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
1920年初,怀着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蔡和森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到达法国后,他通过读报学习法文,并获取有关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情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知识。他“猛看猛译”法文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先后翻译出《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以及宣传十月革命及各国工人运动的资料。这对教育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为他们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刻苦研读,也进一步坚定了蔡和森自己的政治信仰,使其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旅法期间,蔡和森多次写信给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创建共产党,并系统地阐明了有关建党的理论、方针和组织原则。他强调指出,要“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这个党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必须采取彻底革命的方法,坚决反对各种改良主义,坚定不移地发动人民大众起来革命,推翻反动统治,把政权夺到自己手里,建设新的社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成为群众运动的领导者;必须是高度集中的组织,有铁的纪律;必须坚持党员的入党条件。历史证明,蔡和森的建党思想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对国内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蔡和森还积极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在法国巴黎组织勤工俭学励进会,领导勤工俭学学生进行正义的斗争,并向周恩来提议应抓紧组织建立共产党的活动。
至死不渝宣传马列主义
蔡和森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后,经陈独秀、陈公培(关明)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留在中央从事理论宣传工作,负责协助编辑团中央机关报《先驱》,向广大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宣传和教育,并重点批判各种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1922年7月,蔡和森出席党的二大,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他根据中央决定,筹备创办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向导》周报创刊后,被誉为黑沉沉中国的“一线曙光”,四万万苦难同胞思想上的“向导”。在担任《向导》主编期间,蔡和森撰写了大量文章,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对鼓舞和动员工农群众起来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卅运动,蔡和森是这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以《向导》为阵地,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策略主张,指导了运动的深入发展,充分展现了领导群众斗争的卓越才能。同年冬,蔡和森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此期间,应中共中山大学旅俄支部的邀请,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重要报告,针对当时在中山大学学习的中国学生对革命信仰产生动摇的现状,蔡和森系统地论述党的创建前后的整个经历,通过提高大家对党的认识,使其自觉地把党的历史使命担当起来。这份报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真实记录和总结,为研究共产党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