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比如离开延安的时候,以及转战当中,大多是夜间行军赶路,白天休息。这样,不仅行动可以保密,还可防止敌机的轰炸袭击,现在形势变化了,长江以北的大半个中国,已经掌握在毛泽东和他的军队手里,敌方已经是自命不保,毛泽东这里没有什么可保可防的了。所以改在白天行军。
几位书记各自都去休息之后,毛泽东却没有睡觉。他不是不听别人的劝告,他自己也想早早休息,好能及早动身。可他习惯了夜里工作,到了这个时候,脑子分外清醒,今天还加了点要进京的兴奋,更是睡不着了。于是他就照常坐在办公桌前。文件和书籍都已装箱了,他还能干什么呢?幸好前方仍不断有电报送来,他就新闻记者电报,起草回电。完了以后,就吸支烟并思考些问题。仍然到了天傍明时,才想上床睡觉。
他上床时给值班卫士马武义说:
“我稍稍休息一下就可以了,到7点就叫我起床。”
还不到7点,周恩来悄悄走进来,问卫士:
“主席几点睡觉?”
“又是到4点才睡。他让7点叫他。”
“那就让他多睡一会,先不要叫他。”
过一会,主席醒了,问:
“还不到7点吗?”
“已经过了。”
“为何不叫我呢?可别误了我们的出发时间!”
“误不了。是我不让叫的,你别怨卫士。”
毛泽东见周恩来走进来,一边穿衣一边问:
“8点能出发吗?”
“差不多。大家正在吃饭,吃完就可动身。你不要着急,一定要把早饭吃好。午饭还不定何时才能吃呢!”
“没安排打前站的吗?”
“安排了。我是怕到时赶不到,就吃得晚了。”
毛泽东看了看表,说:
“恩来,你去安排出发吧,我会赶上出发时间的。”
1949年的3月23日,上午8点刚过,200多辆的一个车队,离开这个太行东麓的小山村,告别了西柏坡,先后陆续出发。
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一个恋恋不舍的,告别与欢送的情景:
说不完的话,
叙不完的情。
谁知你们何时能再来?
可别忘了咱这小山村!
朱总弼时给他们说着告别话,
挥起手的是少奇恩来毛泽东。
老太太们的袖口脸上抹,
扑簌簌的热泪沾衣襟。
小孩子们乱跑又乱嚷,
俺们也要进北平……
但是,乡亲们听了几位书记的嘱咐,仍照往常的习惯,没有再齐聚村头,敲锣打鼓地闹欢送。(有部影片,描写了许多乡亲,成群大伙地到村头欢送。那是艺术渲染,无可非议。这里是“纪实”,就照实际情景记下来吧。实则,村头并无欢送的人群。)
第一批出村的,是11辆中小吉普,这是首长的车队。第2辆是带路的小吉普,第2至第10辆,分别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以及他们的家属。
第二批出村的,是中央警卫处、中央机要室、解放军总部、军委一局、二局……这后面的车辆全是大卡。
车队穿过石羊沟,沿郭苏河向上,朝着东北方向,曲曲弯弯,开出太行山麓,穿过起伏的丘陵,开向华北平原的通京大道。
长长的车队,浩浩荡荡,十分壮观。沿路所有村庄的人们,都站下来注视着。因为他们所见到的,解放大军的车队,如此威武雄壮,这还是第一次。
但是,他们谁也没有猜到,坐在车里面的,有他们熟知的毛泽东……
这是1949年的3月23日。今天动身进京“赶考”。
绿汪汪的麦田,平展展,一望无际。一头连着滹沱大堤,一头顶住太行山脚。一双双南来的飞燕,旋过柏坡岭巅的翠柏,舞在河边的柳间。提筐刨草的小孩子们,将刚刚长出来的鲜嫩苇叶,拧成一个个大喇叭,也有的将柳条的皮拧下来,做成柳笛子。燕子的鸣叫声,喇叭的嘟哒声,还有柳笛的吱吱声,合奏在一起,显示着西柏坡这个小村庄春天到来时的独特气息。
今天的气息却又分外不同。除了柳笛、苇笛的声音,又加了许许多多、各式各样、大小汽车的喇叭声。西柏坡这里何时见过这么多的汽车!大路边、谷场上、街道、房角,都停满了。除了中央机关原有的,听说是从北平和石家庄开来的。又要开大会吗?不,中央机关要搬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