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有649.6元,到了1957年的一月份,他主动要求减薪,开始领579.5元的工资。两年后,朱德再次要求降薪,又开始领460元的工资。到了1960年,正是新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将自己的工资降到了404.8元,有了毛泽东的带头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纷纷主动降薪,朱德、周恩来等都将工资降到了404.8元,并一直领着这个数额的工资直到逝世。
朱德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将节俭落实到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朴实如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曾有人这样评价过他:“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家翁。”他总是坚持能不花就不花,能少用就少用。那个年代粮油都有定量,吃超了连买议价粮的地方都没有。为了节省,他亲自外出挖野菜“兼搭”着吃。就这样,朱德从本来就不多的工资中一点一点地节省积攒,日积月累储蓄了大约两万元存款。
他在去世前住院期间,不止一次地专门嘱咐康克清:“我只有这两万元存款,我死后把它交给组织,做我的党费。”略作停顿之后,朱德又进一步讲明了自己的家教观,说:“子女应该接革命的班,继承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而不是接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让他们接受钱财则会害了他们。”其实,在晚年平常的日子里,朱德就曾多次告诫子孙辈们:“我是无产阶级,我所用的东西都是公家的,我死后一律上交国家。我最珍贵的是屋里那张毛主席像,可以留给你们;我读过的书,你们可以拿去读。”
朱德去世后,康克清开了一个家庭会,向儿孙们宣布了朱德的遗嘱,并且语重心长地提醒子女和孙子辈说:“这些钱不会给你们分掉,如果你们想要过上好生活,就必须自己去奋斗。”
半年后,康克清给中央办公厅的汪东兴主任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汇报了对朱德的文件和遗物的整理,其中有以下几点:
遵照朱德同志生前嘱咐,将他自发工资以来存放于中办特别会计室的存款(20306.16元)全部上交组织,这就是朱德的最后一笔党费。二、朱德生前所穿的一件比较珍贵的白虎皮大衣也上交。三、组织上为照顾朱德同志而为他特制的一张新床和一辆手推车,退还给组织。四、朱德同志生前乘坐的红旗轿车,存放在六所,由组织进行处理。五、朱德同志生前所发的文件资料上交。
可见,朱德没有为子孙留下什么物质财产,唯有精神财富,正如他所说:“革命者的遗产不是金钱,而是革命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