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毛泽东的求学经历:峥嵘岁月师生情
2024-03-15 11:15:44
来源:《湘潮》2023年第8期
作者:杨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1914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求学,在这里他遇到了杨昌济、袁仲谦等一批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思想开明的老师。春风化雨育桃李,润物无声洒春晖,在这段时间里,毛泽东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老师们的影响。

  立志修身指路人

  1936年,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论求学经历时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杨昌济,湖南长沙人,是毛泽东的修身学老师,后成为毛泽东的岳父。他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习惯深深影响着毛泽东。

  毛泽东向来是个不盲从的学生,但每逢杨先生讲课,他总是专心致志,详记笔记,生怕漏了一言半语。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杨昌济认为修身的前提是立志,目的在于实践,他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在杨昌济看来,修身不是为了仕途,而是为了服务于社会,这与以往儒家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截然不同的。1918年4月,毛泽东等发起成立进步团体新民学会,会员“大都系杨怀中先生的学生,与闻杨怀中先生的绪论”,他们“作成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为救国救民而深入研究中国问题,立志“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可以说新民学会的成立与众人志向的萌发,与杨昌济的教育关系紧密。毛泽东也深受影响,他在求学中培育出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支撑着他在经过一条曲折的探索之路后,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杨昌济还主张德智体“三育并举”“身心并完”,生活中最爱洗冷水浴、静坐、长途步行。受杨先生的影响,毛泽东从未间断冷水浴锻炼,还独创了“日光浴”“风浴”“雨浴”。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1917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文中提倡奋斗向上的人生观和武勇世风,道出教育的内涵,影响深远。

  “多亏袁大胡子”

  “学校里有一个国文教员,学生给他起了‘袁大胡子’的绰号。他嘲笑我的作文,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半通不通。我只得改变文风。我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文体。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言文。”这位让毛泽东念念不忘的“袁大胡子”,就是他的国文老师袁仲谦。

  袁仲谦,湖南新化人,国学功底深厚,为人刚正不阿,赏罚分明。一开始,毛泽东并不喜欢这位老学究,认为袁先生保守专制,甚至还违抗师命。袁仲谦开始也不喜欢这位“犯上”的学生,认为毛泽东倔强不敬。但通过对毛泽东一年多的深入了解,尤其是读了他密密麻麻、字体工整的《讲堂录》后,袁仲谦感叹一个韶山伢子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远大的理想抱负,决定约毛泽东到李氏芋园好好谈谈。这天,师生二人秉烛夜话,惺惺相惜。袁先生谈治学,教他“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谈读书,说“好书不厌百遍读”,既要博还要精,给他开出必读之书的清单;谈作文,说“文章妙来无过熟”,要求他钻研《韩昌黎全集》等书,嘱咐他多用古文文体写作。在袁先生的严格要求下,毛泽东多写苦练,躬行实践,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诗坛文坛中有了一席之地。

  “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

  1917年暑假,毛泽东邀萧子升进行修学旅行,两人未带一文钱,途经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个月,步行九百余里,是毛泽东在一师进行历时最长、地域最广的一次游学。这次修学旅行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一位一师老师——方维夏。方维夏不仅帮助毛泽东确定修学路线,还亲自写介绍信给沿途各县的教育会、劝学所,以备不时之需。

  方维夏,湖南平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被一师聘为博物、农业科教师,不久担任学监。他认为温室里是长不出栋梁之材的,学生必须走出学校,因此,他带学生到妙高峰实地教学,在山上采集标本;把学校的旧操场开辟为实习农场,种上粮食作物;制定校规,明确“本校学生每学期修学旅行一次”。方维夏教导毛泽东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还以徐霞客的经历勉励毛泽东在求知路上要无畏艰险,不折不挠。毛泽东是个喜欢思考问题,也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且偏向于思考与实践结合,因此,对于方维夏的观点,毛泽东无不赞同,也因此在《讲堂录》中写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在一师的游学式调查研究,不仅加深了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而且激发了他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热情,调查研究也成为毛泽东一生所倡导的科学工作方法。

  独特的军事才华

  长沙自古为军事要冲。在毛泽东的求学时期,长沙战火频发,各方势力纷纷登场。一师校舍多次被军队侵占,师生经常受到散兵游勇骚扰,学校迫切需要一支武装力量来维护师生安全。1916年,一师校长孔昭绶大胆革新,力排万难,组织学生课外志愿军,“以激发爱国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军事学术”,毛泽东踊跃参加。

  1917年11月,湘督傅良佐带着残兵败卒仓皇逃出长沙,长沙成了一座无军驻守的空城。在南北军阀混战,北军败走,南军未到长沙之际,北军溃军王汝贤部在一师附近徘徊。为了安全,学校准备将全体师生转移到长沙城东一带暂时躲避。了解溃兵真实情况的毛泽东当即提出反对:如果师生全部离校,学校空空如也,溃兵们就会来打劫进驻,当务之急是组织学生志愿军埋伏截击溃兵!可全校千余师生怎么会听从一名学生发号施令?危难关头校长孔昭绶给予了毛泽东充分信任,不仅同意了他的提议,还委派他指挥此次行动。24岁的毛泽东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军事谋略,率领100名左右配有武器的学生志愿军和若干名警察组成的临时护城队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最终智缴枪支,遣散溃军。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显露出军事才华。有了这次经历,1918年张敬尧部侵入长沙,孔昭绶再次授权毛泽东作为队长组织警备队护卫学校。在管理学生志愿军近两年的时间中,毛泽东不仅系统学习了军事知识,还接受了实战考验,这为他日后领导人民军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打下了基础。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主席视察长江舰
·下一篇:无
·吴国发:人类历史的巨人毛泽东
·《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序言
·陈立旭:伟大的战略家——毛泽东与三线建设(组图)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曾为了同一件事来到怀来(组图)
·韩杰、刘伟、安继元: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体会之一 强国富民先铸魂、筑牢长城
·您的思想和风范永远激励我们前行——读《伟人风范:毛泽东文物故事》
·红色头条:习近平谈怎样学习毛泽东(组图)
·王传利、朱思远:毛泽东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卓越典范
·王晓磊:“像是面对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神灵”——亨利·基辛格眼中的毛泽东
·董新有: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毛泽东题词61周年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傅永曙:抗战时期战斗在马鞍山地区的开国上将钟期光
毛泽东的求学经历:峥嵘岁月师生情
特稿:抗战时期战斗在马鞍山地区的开国上将钟期光(
彭雪枫:勤俭无私 赤诚报国
井冈山斗争时期如何开展军民文化建设
徐特立诗中的忧国恤民
粟裕诗词中的军民情深
人民军队党委制的建立和发展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单公布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名单公布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