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竟像是面对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神灵。他偶尔揭开掩盖着未来帷幕的一角,让我们瞥上一眼,但从不允许我们看到全貌,这全貌惟有他自己才看到过。”
这是2023年去世的百岁老人亨利.基辛格,在他2011年所著,617页,33.9万字的《论中国》中,所描写的一个东方巨人,毛泽东。
《论中国》是基辛格专为中国的著作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哈佛大学博士、教授,美国前国务卿,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被称为“美国政坛常青树”、“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秘密特使访华,为中美建交开启了大门,为中美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他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都有过深入的交往。
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主要著作有《大外交》、《白宫岁月》、《复兴年代》等。
《论中国》是亨利·基辛格2011年发表的新书。记录了四十年来他与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对话实录,记录了包括中美建交中的互动、三次台海危机、改革开放和邓小平访美等历史节点上的重要细节。
《论中国》是基辛格首度用一本专著,讲述一个他亲密接触了数十年的国家。
书的扉页上如此写道:中国的政治家们在面临内忧外患之际,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战略思想准则,崇尚敏锐、耐性和迂回超过武力征服。
基辛格先后5次见毛泽东
基辛格一共见过毛泽东5次。第一次见面时,毛泽东“展现出了非凡的意志力和决断力”。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75年,当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越来越恶化,但他对世界形势的判断依然清醒:“小问题是台湾,大问题是世界。”基辛格最开始感觉毛泽东是“高深莫测的”,但后来他回忆毛泽东时,认为毛泽东“总是极富智慧,有很强的活力来控制谈话,在外交事务上很有见解”,拥有“压倒一切的魄力”。“
这种情况竟像是面对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神灵。他偶尔揭开掩盖着未来帷幕的一角,让我们瞥上一眼,但从不允许我们看到全貌,这全貌惟有他自己才看到过。”
“女儿形容她崇拜的歌星能带来电磁般的冲击,我承认我没这种感觉;但在毛泽东面前,他确实给了我这种感受”。
“接见并无任何仪式,房间内的陈设就和房子的外观一样简单朴素,毛泽东就站在那里边,周围都是书……他微笑着注视来客,眼光锐利而微带嘲讽,他的整个神态似乎在发出警告说,他是识透人的弱点和虚伪的专家,想要欺骗他未免是徒劳的。或许除了戴高乐以外,我从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
“他轻松自如,似乎随随便便地引导着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从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意。他在开玩笑之中夹带出主要论点,牵着对话者转来转去,找机会插几句时而富有哲理,时而冷嘲热讽的话……他的话指点了一个方向,但却不规定前进的道路。毛泽东有时也下几句断语。这种断语使听者猝不及防,造成一种令人迷惑并略带威胁的气氛。这种情况竟像是面对着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神灵。他偶尔揭开掩盖着未来帷幕的一角,让我们瞥上一眼,但从不允许我们看到全貌,这全貌惟有他自己才看到过。”
“1949年,从农村奔涌而出的洪流席卷城市,它将中国带进了一个新时代。它的领袖是一位巨人--毛泽东。他强势而又冷峻,是诗人也是战士,是预言家也是旧制度的破坏者;他建立了新中国,但之后把它引领上了一段社会急遽动荡的航程。毛新思想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它的战略思想,更在于藐视世界强权,敢于走自己的路的坚强意志。”
“革命者一般都个性突出、坚韧不拔,鲜有例外,他们都是起初在政治环境中处于劣势,而最后取得成功,那是因为他们具有独特的领袖气质和个人魅力。在挑战面前,毛通常会采取最出人意料、最曲折迂回的办法。苏联那些人口不多的欧洲盟国听毛说中国在战争中哪怕失去一半人口,最后还会胜利,更是既惊且惧。”
“毛泽东所宣称的‘大同’……与其说是政治制度的重建,不如说是精神上的涅槃。”
基辛格论中国人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我欣赏中国人,以及中国人的耐性、敏锐、家庭感以及他们代表的文化。”
“中国人众多特点之一就是,有许多人不论社会让他们受过什么样的折磨和冤屈却依然关心民生疾苦。我认识的“大革命”受害者在被问起那段往事时,往往三言两语简单带过,有时还半幽默地把‘大革命’看作一场必须承受的严重天灾,而不是影响一生的浩劫。”
“布什总统曾担任过美国驻北京联络处主任,经验告诉他,经历过长征、住过延安窑洞、20世纪60年代同时与美国和苏联对峙的中国领导人,不会屈从于外国压力或孤立中国的威胁。”
关于中国战略思想
“中国的战略一般有三个特点:精心分析长远趋势,仔细研究战术选择,冷静探讨决定行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镇定自若,这在中国战略思维中根深蒂固,中国决定参与朝鲜战争即是明证,透彻分析,缜密筹备,考量心理、政治因素,谋划出奇兵速战速决,中国人做战略决策时一贯如此。”
“西方传统推崇决战决胜,强调英雄壮举,而中国的理念强调巧用计谋及迂回策略,耐心累积相对优势。下国际象棋能让人掌握克劳塞维茨的‘重心’和‘关键点’等概念,因为开局后双方即在中盘展开争夺,而下围棋学到的是“战略包围”的艺术。即使在今天,《孙子兵法》一书读起来依然没有丝毫过时感,令人颇感孙子思想之深邃。”
“正是这些最传统的方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最捉摸不透毛泽东的中国的战略动机。从西方战略分析的角度来看,冷战头30年间北京大部分军事行动都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甚至表现得令人匪夷所思。不惧和比自己强大的国家交手,在朝鲜半岛,在喜马拉雅山人烟稀少的山区,在乌苏里江畔的冻土地带——新中国在军事上所采取的对抗以及所呈现的态势现状,使得几乎所有的外国观察家都深感意外、大惑不解,也让对手们时局失算、手足无措。令外部世界惊诧的是,任何国家或集团,无论属于哪个意识形态阵营,只要中国政府意识到它在中国周边布下了太多的‘棋子’,毛泽东就要冲破包围圈。”
关于朝鲜战争
“毛决定参战是为了更大、更抽象,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目的:使‘新中国’经受战火的考验,彻底颠覆中国一贯的软弱和被动的形象;向西方(在一定程度上也向苏联)证明中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为了保护国家它将不惜使用武力;确立中国在亚洲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主导作用。”
“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战场上的胜利使中国在经过几十年的软弱挨打之后获得了精神上的重生,尽管战争打完后中国已是筋疲力尽,但在它自己和世界的眼中,它都换了崭新的面貌。”
中国的历史与未来
“(历史上)中国不仅在人口和疆土上远远超过欧洲诸国,而且直到产业革命前,仍远比它们富饶。一套运河体系把江河湖泊与人口中心连接起来。数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生产率最高的经济体和人口最密集的贸易地区。”
“过去的2000年里,有1 80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都要超过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直至1820年,中国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大于百分之三十,超过了西欧、东欧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值......”
“自古以来,西方国家的建立,总有一个开端,但中国似乎没有这个概念,在他们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他们随时都是一个起点,每当他们建立起大一统盛世的时候,总是不认为这是创造,而是复兴,是回到巅峰,似乎那个巅峰的中国,早在黄帝之前就存在一样。
《论中国》结束语
“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在其著作《论永久和平》中指出,永久和平最终将以两种方式中的一种降临这个世界:或者由于人类的洞察力,或者因为在巨大的冲突和灾难面前,除了永久和平人类别无选择。我们现在正处于这样的关头。
当年周恩来总理和我就宣布我秘密访华的公报达成一致时曾说:‘这将震撼世界’。40年后,倘若美国和中国能够同心协力建设世界,而不是震撼世界,那将是何等大的成就啊!”
后记
有种说法,地球上两个民族是最聪明的,一个是犹太人,另一个是中国人。
作为犹太人的基辛格,评价毛泽东如同神灵,颇有意味。
神者,来自闪电也,比喻能照亮黑暗的超人;神者,伸张公义、护佑苍生的超人。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湘东和赣西领导秋收起义。
1935年9月9日,毛泽东说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张国焘分裂红军,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北上。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毛泽东在北京与世长辞。
历史学家总结,毛泽东人生另外三个重大事件,都发生在9月9日,为什么总是这个日子?
《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数术。”
毛泽东,心怀苍穹、泽被贫弱、文韬武略,以少胜多;每每绝处逢生,如有神助,大手一挥,扭转乾坤。为何是他?
因为,他是上下五千年来,穿越时空,来重振中华民族精神的上古集大成得道之人--堪称神也!
渊博如基辛格博士,于耄耋之年,专为中国奉献了大部头专著。所有中国人,要不要认真学习一下?
作为美国人,他当然站在美国利益一边,但他对中美友好、世界和平期盼之拳拳之心,值得每个地球人好好读一读。
犹太民族是人类最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是人类最伟大的民族,美国民族、俄罗斯民族、德意志民族、法兰西民族……都是最伟大的民族。在民族尊严、民族自豪意义上,人人都是唯一,都是第一,没有第二。
凡地球人,每人都追求安全、尊严、健康、幸福;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谓人性、民族性、国民性,其实是大同而小不同的;大同世界里,人人都是同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