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理财
常年征战的将军能很快地精通理财,李先念的秘诀是虚心求教。他常说陈云是他做经济工作的老师。其实,他的办公室,财政部的副部长、司长、处长们,甚至年轻科长们都很熟悉。
时任李先念秘书蒋冠庄告诉记者:“他来批文件,他不压文件,每次批的文件,他认为可以批,懂的,他就批出去了。他认为不懂的,一早就把副部长们找来,等于说是请教了他们以后,他再作批示。”
对经济和财政的关系,李先念主张,财政和经济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财政必须适应经济的发展,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先念同志在1956年就提出一个改革体制方案,总的是适当扩大地方的财权。地方管财政的权力更高一点,这样便于地方把各方面工作做好,不要有财力的牵扯。”王丙乾回忆说。李先念提出的这一系列财政体制改革的设想,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他的这些思想,后来被吸收进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一文。
发展经济与建设规模始终是一对矛盾。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这是周恩来和陈云的一贯思想。1956年,陈云提出了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和物资供求平衡的三大平衡理论。李先念坚决贯彻并具体执行,而且在财政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三大平衡理论。
1956年,由于受国内外多方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问题。1956年的财政预算,由于多种原因,出现赤字8.19亿元。如果单从财政看,数字不太大。但李先念把预算、信贷和物资三个方面结合分析,指出后果会相当严重。周恩来和陈云也发现了这一问题。中央及时调整了方针,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这个调整很及时,及时的微调,结果也很好,没有出现很大的振动,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软着陆。”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说。
1957年6月,在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李先念代表国务院做了国家预决算报告。他深刻分析了经济领域各方面的关系,提出“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和物资平衡,都要反映到货币平衡上,而货币平衡的最后落脚点就是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李先念强调,财政平衡是财政与信贷的综合平衡。
资料显示,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年份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超额完成,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建立,工农业产值大幅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短短五年间,国家财政筹款达到了1242亿元,“一五”之后新增的固定资产就达到492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