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 作者:王春才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锄头一响,不愁吃穿”
1959年7月中旬,在党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根据他深入群众、实地视察的所见所闻,对“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国家带来的困难,为民请命,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意见未被接受,反而受到了错误的批判,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紧接着便被免去了国防部长等职务。
彭德怀回到北京后,中共中央开了一个月的军委扩大会议。全军高级干部1000余人对彭德怀的批判刚结束,彭德怀就让妻子浦安修去找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提出他搬出中南海的要求。他对妻子说:“我没有工作了,中南海也没有活动的地方,再住会玷污党中央的声誉。你说我请求找个能劳动的地方住,实现我对毛主席的保证:‘劳动生产,自食其力’。”
中南海这个明清两代王朝的帝王之居,从1949年以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和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核心领导人物的住地,是搏动着党和国家心脏的地方。彭德怀在这里住了7年多。从11岁离家给富农刘十六家放牛以来,他的一生是在谋生的奔波与战争的搏杀中度过的。中南海,这是他从小离家以来驻留最久的地方。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周年的前夕,彭德怀举家从中南海永福堂迁出。新的去处是北京西郊颐和园附近的挂甲屯吴家花园。他从不曾想到今天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开这个地方。
几天前,他把崭新的蔚蓝色元帅服、狐皮军大衣、几件军装、几枚勋章、一幅辛亥革命元老廖仲恺夫人何香凝绘赠的猛虎图,上交给了党中央。留下书籍、必要的换洗衣服和日常用品,还有几件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东西:一支左轮手枪,一枚红星勋章、一包历史资料、八块红军时代保存下来的分“伙食尾子”所得的银圆。他将要开始一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生活——离群索居,闭门思“过”,劳动,自食其力。
彭德怀被罢官之后,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他今后的打算是,读一点马列主义著作,做一些社会调查,参加一些劳动,以自食其力。毛泽东对前两条表示同意,对第三条则认为他年纪大了,不必了。
挂甲屯这个地方,传说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北征辽邦时曾在此挂甲歇息过,因而得名。真是历史的巧合,时隔近千年后,像彭德怀这样一位在漫长而艰难的中国革命史上战功赫赫、叱咤风云的人物,被撤销国防部长职务后,也在此挂甲。所不同的是,不但挂甲,而且归田。
至于吴家花园,虽称“花园”,早已荒芜,亭台廊榭,大都破败。按照清廷规划,它本是圆明园的一个分园,后因战乱,财源拮据,终于没能与圆明园接通。正因两园相隔一段距离,英法联军入京焚毁圆明园时,此园得以幸免而残存下来。为何叫吴家花园呢?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大将吴三桂任辽东总督,驻守山海关,闯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后,吴三桂暗引清兵入关,偷袭京都,一举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尔后纳京城名妓陈圆圆,藏娇于此,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故后人称此园为吴家花园。由于年久失修,无人居住,园内杂草丛生,蛇鼠乱窜;屋内阴暗潮湿,蛛网密布。它分南北二院,彭德怀住的是南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