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陈毅]
当“文革”风暴在1966年骤然掀起时,陈毅已经对其残酷与凶险程度有了朦胧的意识。在外交部工作人员的一个会上,陈毅说:“只要中央一天不撤我外交部长,我就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并企图影响这个运动。”可是,陈毅越来越觉得这场运动不是他想的那么简单。
此后,陈毅眼见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被打倒,他对发生的一切越来越不能理解。1967年2月,在中央碰头会上,陈毅、叶剑英、徐向前等为一方,与以“中央文革小组”为另一方面,就是否要党的领导、对老干部是否都要打倒、是否要稳定军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发生尖锐冲突,这就是震撼全国的所谓“大闹怀仁堂”,“二月逆流”。仗义执言的陈毅一下子成了“二月逆流”的代表人物。
1970年,在庐山开过九届二中全会之后,陈毅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去医院检查,肚子疼,被诊断为阑尾炎。1971年1月16日,在做阑尾手术时,发现已患有结肠癌,并侵及肝脏。总理的保健医生亲自监督,手术情况比较乐观。但到了年底,病情突然恶化的陈毅不得不做第二次手术。
1972年1月6日,周恩来和叶剑英在毛泽东住处商谈工作后,毛泽东对周恩来和叶剑英说:“‘二月逆流’经过时间的考验,根本没有这个事,今后不要再讲‘二月逆流’了。请你们去向陈毅同志转达一下。”
周恩来当即委托叶剑英火速赶往医院,在陈毅的病榻前,叶剑英对着老战友说:“毛主席、党中央要我来看你,要你安心养病,会好起来的。我带来了毛主席的指示,让姗姗念给你听。”姗姗在父亲耳边大声读完毛泽东的批示,此时的陈毅已无力说话,姗姗对父亲说:“您要是听清楚了,就闭闭眼吧。”陈毅闭了闭眼。姗姗又念了一遍,再问父亲是否听清楚,陈毅已没有任何反应……
陈毅去世后,其追悼会的规格及悼词成了颇为敏感的事。按中央政治局批准的文件规定,陈毅已不算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追悼会以中央军委的名义举办,“低于谢富治,略高于彭绍辉”。按照之前的安排,悼词由军事科学院的一个人来写,要求的标准是略高于曾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委员的李天佑。“所以写悼词的那个同志,也不知道怎么写,大家还都在揣摩毛主席的态度。”最终陈毅的悼词连头带尾600字,简历就占去了一大半。
这份有着盖棺定论意味的悼词里,写了“有功有过”,周恩来说,写上这4个字,我是同意的,要客观;送到毛泽东那里审阅时,毛泽东说:有功有过就不要写了,写为人民服务就行了嘛!
陈毅去世70天后,张茜也被检查出患了肺癌。1974年,52岁的张茜带着诸多牵挂离开人世。对这位母亲来说,最放心不下的,是当时才24岁的女儿姗姗。她特地对陈昊苏、陈丹淮和陈小鲁三兄弟交代:一定要等到妹妹结婚成家后,你们才能分家。三位兄弟守着对母亲的承诺,一直等到3年后姗姗与王光亚喜结良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