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又成了他们泄恨的目标。为防不测,彭育英打点行装逃离赣州。谁知当他进入会昌山区时,竟遭到一伙国民党散兵的抢劫,他随身携带的行李财物被洗劫一空。
已两手空空的彭育英此时万安老家还有妻儿老小需供养。正在“山穷水尽”之际,传来了赣州解放的消息。于是,他只身回到响彻欢庆胜利锣鼓声音的赣州,试图重新寻找生路。
一天,彭育英当年的管印文书赖志刚给他找来一张报纸,报上刊登着陈毅已经出任华东军管会主任、上海市市长的消息。彭育英不禁心生到上海投奔陈毅的想法。辗转反侧,夜不成眠。梅岭一别,毕竟时过境迁。如今的陈毅非同往昔,他身居高位,手掌大权,是否还记得当年与他握手言和的“七品官”呢?
犹疑不决的彭育英,试探性地给陈毅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很快寄到了上海,展开在市长办公室的案头。陈毅读后很是感慨。他离开赣南后虽然戎马倥偬,身经百战,又与国民党军队连打了五年仗,但他依旧无比珍视国共合作抗日的那段岁月,尤其感念当年曾用礼乐迎接他下山的彭育英。于是,他立即嘱咐秘书,复电诚邀彭育英来沪。
捧着陈毅的复电,彭育英又惊又喜,热泪夺眶而出。星移斗转十数载,共产党人陈毅果然不忘旧情,而且是那样的善察人意,善解人心,慨然伸出了援助之手!
此时适逢中共赣西南工委进驻赣州。彭育英探问到工委的驻地后,便带着陈毅的复电去找工委书记杨尚奎。杨尚奎曾经和陈毅一道领导赣粤边游击斗争,也曾同彭育英打过多次交道,对他印象颇深。现在,当他得知陈毅来电邀请彭育英去沪,不禁大为高兴,立即嘱人为彭育英办好去沪的车票和通行证,并亲笔写了给陈毅、曾山两位同志的信交给彭育英带上,又特意说明:曾山同志曾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现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兼财经委员会主任。
就这样,彭育英一路畅通无阻,顺利到达上海。
1950年元旦过后的一天,上海“百老汇”(今上海大厦)彭育英房间里的电话铃骤然响起。他连忙抓起话筒接听,原来是市府办公厅通知他,陈毅市长和曾山主任来看他了。
彭育英激动不已,忙把房间收拾好,正欲出去迎接,陈毅和曾山却已笑呵呵地跨进门来。待双方坐定,一番寒暄之后,彭育英感慨地对陈毅说:“我此生难忘两个人,一个是熊式辉,是他把我推上与人民为敌的死路;一个就是你,百般感召教化我,使我走上了光明之路。”陈毅问:“听说熊式辉逃到香港去了?”彭育英说:“他是发动内战的四十三名首要战犯之一,罪孽重大,怕杀头呢。”陈毅笑道:“战犯不一定就杀头,也可以改造嘛,就是现在他也可以回大陆来嘛!”彭育英见陈毅言语情态一如当年,毫无胜利者的架子,敬佩之情难以言表,只是不住地点头称“是”。“老彭,你就不要回江西去了。”陈毅忽然话题一转,带着征询的口气说,“是不是就在上海做点工作?”“工作?”彭育英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沉吟有顷,才慢条斯理地说,“我能做什么呢?要么就搞老本行,金融工作。请你考虑……”“还考虑啥子哟!”陈毅指了指曾山,说:“财经委员会主任就在这里,现在就可定下来嘛!”
曾山慨然应允:“就让老彭到银行去吧。”
从此,彭育英走进了新中国的干部队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的干部花名册上有了他的名字,职务是“提篮桥办事处第一副主任”。后来,他又被安排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彭育英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尽心尽力,似在回报共产党人的厚遇。不幸的是,在十年动乱中,他也受到严重摧残,于1968年12月5日在上海病逝,终年68岁。十一年后的1979年4月17日,当时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参事室,在龙华举行了“彭育英先生追悼会”,公正评价了他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