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乔木的一桩未了心愿 |
2008-04-09 10:39:26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吴自涛 |
浏览次数: |
|
|
|
|
1992年9月28日,中共著名的政治理论家胡乔木在解放军301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0岁。他曾被毛泽东戏称为“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则赞誉他是“中共中央第一支笔”,而就在这年的7月份,他在病床上还对陪伴了他50余年的老伴谷羽说:“我要活到九十岁,我希望做两件事:一是完成对主席50年代政治活动的回忆录的写作;二是重写一部完整的中共党史著作。”可病魔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带着对未竟事业深深的遗憾离去了。
“一是完成对主席50年代政治活动的回忆录的写作”
在中共党史上,胡乔木的名字是与毛泽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41年2月胡乔木奉命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5年的秘书生涯,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在此后近四分之一的世纪里,胡乔木在毛泽东的教导下迅速成长起来,从一名普通的秘书成长为中共领导人之一。有的老同志说:“没有同毛泽东的这段缘分,就没有今天的胡乔木。”胡乔木对这份感情更是珍惜,他在他的文集第一卷序言中这样深情地写道:“毫无疑问,就我个人来说,没有毛泽东同志的指导教诲,我就很难写出这些文章,我的写作能力也很难像在这本书里所表现的逐渐有进步。”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无论是他在世时还是在他逝世以后,都有很多人著文记叙和研究他的方方面面。由于胡乔木特殊的工作岗位、深厚的理论素养以及他对毛泽东的特殊感情,党内外很多同志早就建议胡乔木写一些纪念文章,但他一直没有答应。直到后来确定要写点东西的时候,他对知名的中共党史学家郑惠说出了当初的原委:“我虽然做过毛主席的秘书,但许多重要的事情并不是经过秘书执行的,说不出多少有分量的东西来。”而且繁重的领导工作也使他没有更多的精力担负这项工作。到了1989年,在一次谈话中胡乔木说:“十三大以后,我已经有可能集中精力面对党史工作了。我是愿意承担这方面的责任的。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有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希望在有生之年,在这方面能多做一些工作。如果病倒了,这件事自然就做不了了,但只要活着,就会尽力干的。”
这年,胡乔木开始整理他的文集,把思绪拉回到了四五十年代他跟随毛泽东的岁月,那些久远的记忆又重新浮现在脑海中。10月的一天,曾任毛泽东资料秘书的著名中共党史专家、理论家逄先知将《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送他审阅,他做了许多修改,并亲自写了《校读后记》。这本书丰满的回忆和翔实的材料更使他陷入了对往事深深地追思之中,萌动了写“回忆”的念头。
胡乔木一贯对工作抓得很紧。现在下定决心要完成这件许久以来的心愿,他更成了坐不住的人。1990年2月,他找郑惠谈话,表示想写一本反映40年代毛泽东思想发展、毛主席怎样在40年代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书,用毛泽东的著述、活动作主线,用当时具体的历史作背景,把毛主席在40年代所作的贡献作一个比较条理化的分析,目的是为宣传毛泽东思想增加一点内容,对这方面的教育有所贡献。这次谈话中,他还谈到了初步设想的6个题目。后来由于到美国作学术访问,写作暂时搁置。
1990年11月,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送给胡乔木提意见。稍后,《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书稿写出,这是胡乔木多年提倡的一本书。原以为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写好的书,现在不仅出版了,而且达到了较高水平。这给胡乔木以很大启发,促使他下定决心尽快成立编写组来协助他展开工作。
1991年6月26日,在经过仔细考虑后,胡乔木给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和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写报告请求支持和帮助,表示准备“写本关于毛主席的回忆录”,并在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周年时出版。报告随即得到批准。
这时,由于癌细胞扩散,胡乔木的身体已经变得很衰弱了,家人和医生还没有把真实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