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胡乔木的每天三件事:学习、思考、写作
2012-07-17 14:49:53
来源:《党的文献》
作者:徐永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有幸在胡乔木身边工作了一段时日。那时,乔木同志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他仍然学习不止、思考不息、笔耕不辍。学习、思考、写作是他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学习

    乔木同志对知识的不懈追求,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养成了酷爱读书的习惯。参加革命后,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工作多么忙碌,他每天都坚持读书学习。这已经成了他一日不可无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到一座城市,新华书店是他必定要去的。凡是他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书,总要想方设法一睹为快。他曾引用一句西方谚语“从容的赶快”来说明要把“从容”与“急切”结合起来,坚持在繁忙的工作中挤时间学习。他说过:“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事”;学习是为工作蓄积本钱,“不学习,不下本钱,工作是做不好的”。他一生博览群书,是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还是哲学、历史、文学、法学、语言学、音韵学、逻辑学,也无论是古书还是今书、中国书还是外国书,他都广泛涉猎。数十年下来,他的大脑已经成为一个汇满各种知识的“海洋”,一提笔、一想问题,那积累的知识就会化作奔腾的文思,化作筹划解决问题的智慧,凡是了解他的人,无不为之赞叹和称羡。这也正是他无论起草多么紧急繁重的文件稿、参与如何艰巨重大的决策时,都能从容应对,出色完成任务的奥秘所在。

    乔木同志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学习也很关心。我去他那里工作不久,他就给我开列了一个书目,有五六十种,足足写了三页纸。1989年、1990年暑期他在北戴河休养期间,特意交待我多带一些书,每天都要组织工作人员读书。他认为年轻人读书一定要广和博。他说,青年时代是打基础知识的时候,要多读书、读杂书,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小的范围里。读书太专,眼界不开阔,不利于成长。如同盖房子一样,基础打得越扎实,楼就可以盖得越高。书读得越多越广,未来发展潜力就会越大。他还说,搞文字写作,像编辑记者,读书也要广博。记者的工作要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知识广博的记者,敏锐性就强,就能及时发现群众生活中的闪光点,写出有价值的新闻稿件。知识面窄,嗅觉不灵敏,对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就可能捕捉不到,也就难以写出有价值的新闻稿件。编辑需要编各种各样的稿件,不能说学历史的只编历史类稿件,学经济的只编经济类稿件,这样的编辑哪家报社、出版社都不会欢迎。编辑要当多面手,就必须多读书、多学习。乔木同志给我开的书目,就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军事方面的书,还有一本音韵学辞典和一本介绍形式逻辑学的书。他曾说过,要写好文章,对逻辑修辞“要有必要的学习”。“一篇文章即使每句话、每个概念都是准确的,如果整篇文章写得没有中心,使人看不出主导思想,看不出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的文章就不是好文章,就不能完成它的任务”。

    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乔木同志深谙这一古训。他说:“一篇写得好的文章、作品,是作者对他所要写的东西作了长期深入观察的结果。”乔木同志毕其一生,不仅勤于学习,而且善于思考、善于学以致用。在这方面,他也是出了名的典范。乔木同志曾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方法,形象地称为给记忆“打结”。

    有一天我陪他散步,聊起读书,我说自己看书太慢,且常常记不住。他听后微笑着对我说,这很正常。一方面说明你阅读量还不够多。阅读的速度是随同阅读量的增加而提高的,同样一本书,里面的知识对于没有读过的人来说,全是“新面孔”,对于读过一些书的人来说,就会是既有“新面孔”,也有“老面孔”。书读得越多,碰到“老面孔”的概率就会越高,遇到“新面孔”的概率就会越低,这样阅读起来自然就快了。另一方面说明你读书时缺乏思考。读书不能盲目图快,不能囫囵吞枣,要像牛吃草一样,要反刍。要思考书中的观点是怎么得出来的,有些什么新的材料,这些新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可不可靠,等等。经过这么一番思考,等于给你的记忆打了一个“结”。思考得越深越细,那个“结”打得就越大越牢,就不容易丢失了。这是乔木同志的经验之谈。听了他这番教导,我在以后的读书学习中,就照着去做,果然灵验,非常受用。我在乔木同志身边工作四年多,常常看见他合上书本闭目而坐。起初以为,他是在休息,后来也就明白了,他是在给记忆“打结”!

    边学习边思考,边写作边思考,成了乔木同志一种学习和工作习惯。散步,也常常是他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因为有所思,在散步途中折回是常有的事。有时,在不到一个小时里,连续返回几次。在修改重要文稿时,尤其如此。一天24小时,除了睡眠,他的大脑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状态。他确实是一位不知疲倦的思想者。因为他勤于和善于思考,故总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总能及时抓住现实中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分析和说明。这也是党的理论研究工作和理论工作者,依重和信赖于他的原因所在。退居二线后,乔木同志仍在思考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撰写了《中国为什么犯二十年的“左”倾错误》、《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等文章。这些文章,发人所未发,思维缜密,论证有力,显示了他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辨析力,显示了他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深厚功底。

    写作

    乔木同志一生为党做了大量重要的文字工作。他是写作的高手、快手,是文章大家。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他除了为党中央撰写了很多重要文稿,还为新华社撰写了很多社论、时评和新闻稿。他文思敏捷,确乎到了“倚马可待”之速。毛泽东曾经夸奖道:“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也曾称赞他为“党内第一支笔”。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史上我党高级干部中几位“读书种子”
·下一篇:刘亚楼智取天津
·纪念胡乔木诞辰100周年《百年乔木诗词朗诵音乐会》(组图)
·王东哈、聂和平:纪念胡乔木诞辰100周年《百年乔木诗词朗诵音乐会》(组图)
·特稿:纪念胡乔木诞辰100周年《百年乔木诗词朗诵音乐会》(组图)
·【实录】解密胡乔木与毛泽东 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细节
·胡乔木之女回应毛泽东著作系代笔传言
·特稿:《百年乔木》书画作品展在京举行(组图)
·胡乔木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西安举行
·胡石英:胡乔木之子胡石英为中红网题词:“昨天告诉我们了明天”。
·特稿:胡乔木之子胡石英为中红网题词:“昨天告诉我们了明天”
·胡木英:胡乔木之女、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会长胡木英为中红网题词“延安精神是我党宗旨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