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周恩来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大致要经过两个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要“靠自己摸索经验”,“创造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还要有个人所有制作为补充。这些重要思想理论观点,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方法和途径以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等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关键词] 周恩来 社会主义 理论贡献
[作者简介] 庹平,研究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00017。
新中国成立后的26年里,周恩来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不懈的艰辛探索,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理论观点。本文拟从三个方面研究周恩来同志在探索中的重要理论贡献。
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的重要理论贡献
周恩来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有深刻的认识,他曾将“革命”和“建设”进行了比较:“不能说建设比革命容易,当然革命成功是艰难的,但现在建设就更艰难。”因为中国是一个大国和穷国,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都落后,“我们的知识这么有限,我们对于建设、对于科学的经验这么少”。 [1] 因此,他在1952年6月30日曾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它走向工业国家化、农业集体化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 [2]
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 [3] 的主张,经过多次酝酿和讨论,195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确定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一化三改”两大任务,并把这一相当长的时期称为过渡时期。两年后,由于社会主义改造进展很快,以致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周恩来不同意这一看法,在1956年2月6日召开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的讲话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过渡时期要完成两个过渡:“一个过渡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过渡已经从1953年开始,“将在三年内基本上可以完成”。再一个过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个过渡和第一个过渡同时开始,它的完成时间,“可以有两种设想:一种是工业化可以提早完成;另一种是在规模和速度上能够扩大和加快,但不等于提前完成工业化。”他估计,这个过渡“可能还需要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也就是15年。如果这两个过渡完成了,是不是就建成社会主义了呢?不是。因为“要建成社会主义就要消灭剥削和贫困,照列宁说的还要消灭愚昧,还要有文化的高潮等”。因此,周恩来明确指出:“现在国家只是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2](p.544) 如果把上述观点归纳起来,可以清楚地看出周恩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的初步设想是:从1953年开始,大约要经过接近20年时间完成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这两个过渡,这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要完成消灭剥削、贫困和愚昧等任务,这个任务更艰巨,需要的时间更长。显然,这是周恩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理论的萌芽,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周恩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的理论逐渐丰富和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社会主义建设第一阶段的过渡任务有新的认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在1956年就基本上完成了,这比周恩来设想的快。三大改造的任务虽然基本上完成了,而且中国已经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周恩来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思考还在继续。几年后,他对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提出了新的看法。他指出,“我们过去有一段时间设想得太容易一点,以为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我们的社会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