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王志是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兰州军区战友文工团的编导、教员。1957年,他的《中断的歌会》被打成“大毒草”,他也打成右派,发配到河西服了3年苦役。我给王志讲王震、张仲瀚如何求贤爱才,如何关心艾青,王志老师很感动,决心来石河子。有王志的影响,我也一个一个做工作,兰州文工团50多人留在了石河子。在陕甘宁边区扮演白毛女喜儿的王芳都留下来了。
在兰州,我又听到一个消息:兰州艺术学院表演系的几十名学员,正跟着导演田野在农村体验生活。田野当时是很有名的。我火速赶到兰州艺术学院,请院党委支持援助。又找田野。哎呀,那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后,声乐教师刘安煌夫妇,首席小提琴手赖亚群,台词教师祝婉然,连兰州艺术学院宣传部长马青也跟随田野到了我们石河子。农八师文工团一起步就比别人高了一个档次。《军垦战士》就是王志主笔,田野导演的。
艾青在石河子生活了十五六年,对一个人来说,十五六年可不算短了。艾青很喜欢石河子,高瑛也喜欢石河子,他们多次说过就在石河子不走了。没想到文革来了,我们被打倒了,艾青也弄到农场批斗,监督劳动。那是全国人民谁也躲不开的事。艾青高瑛一直怀念石河子,从来都说王震是他家的大恩人,我们是好人。
艾青给石河子留下了诗歌传统。用文人说的话是“撒下了诗歌的种子”。石河子有《绿风》诗刊。还有“艾青诗歌馆”,听说是中国第一个以诗人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农八师工作,支持石河子文联搞“绿风”诗会,全国100多个著名诗人来到了石河子呀!文化的影响,文化的穿透力那是很利害的。就是现在说的软实力嘛。深圳是沿海移民城市,2007年改革开放近30年,现在就开始准备纪念。石河子,这么边远的一座军垦城市,我看很了不起!
西北望,那里是我们的故乡
2007年春节前夕,我从北京赶往广州。
2006年岁尾,应中央电视台高峰君相邀,为纪念王震将军百年诞辰纪录片撰写文本,借春节将军亲属齐聚深圳的机会,访谈将军生平,希望多一些感情体验。
落地羊城,分明感觉广州已经装裹在欢天喜地的节庆里。
广东人无论家境如何,春节都要置办花木,装点门庭宅院。广东人视宅如己,“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动天地”。庭宅兰桂齐芳,花开富贵,寄寓对来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花木千种,象征财富火旺的金桔必不可少。
广东人对春节的重视,还强烈地表现在阖家团圆,尽享天伦,远在天涯也要千里万里赶除夕的年夜饭。广东的朋友问我,大老远春节跑广州写王震?你和他什么关系?再大的事也要十五过后才去做嘛。儿子亦不解,爷爷86了,过一个节少一次欢喜,春节不守着爷爷,一家4口东西南北,值这样?
每当有人这样问我的时候,我都禁不住西北望,望我们的天山。思想和情感回到那片辽阔的疆域,就会想起1993年4月4日那一天。
那天,我伫立于乌鲁木齐光明路人群中,仰望一架飞机飞临天山。这架飞机载着王震将军和他的战友张仲瀚将军的骨灰魂归新疆。
飞机滑过被阳光镀成金色的博格达雪峰,人群中弥漫开来抽泣声。
我想象着花瓣托着将军的骨灰,飘落茫茫天山的情景——
他没有回到湖南浏阳,那是他亲人最多的故乡;
他没有留在北京,那是他一生中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
穿山越岭的鹰厦铁路,海南岛;有纪念意义的地方,还有北大荒;而他选择了边远的新疆。我没见过王震。他离开新疆那年,我还不满两岁。但我对他却不陌生,他的人生早已融入新疆大地,而我生于斯,长于斯,至今还厮守在这片辽阔的疆域。
我们这些新疆长大的第二代,自小就听人们像说一位熟人一样说起王震。
不少内地人眼里,这片疆域偏远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