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多地少,人均土地不到一亩,要让百姓吃饱饭,一定要搞好农业,发展农业生产。”
农业是基础,这是周恩来基本的经济思想。
“老百姓有饭吃,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会重视建设。”稍许,周恩来自言自语地说。显然,农村、农业、农民温饱问题,在他心中有着重重的分量。
汽车驶出杭城一个多小时,在一个岔路口,周恩来走下车来,朝一座村庄走去。
这是个十几户人家的自然村,房屋错落有致。在村里,周恩来挨家挨户了解农户的储备粮,察看猪栏猪圈养的头数和粪池。令人不安的是,猪圈十栏九空。
在村西的一户农家里,周恩来开起了座谈会。周恩来认真地问起村里的情况,田里的收成,圈养了几头猪,一年出几担肥,鸡鸭又养了多少,等等。
“你们算过养猪是否有利的具体账吗?”周恩来问。
“没有啊。”一个农民应声回答。
周恩来说:“养猪好处多,猪浑身都是宝啊。”接着,他讲起养猪、吃肉和皮毛综合利用问题。“除了猪肉可食用外,猪的皮毛可以加工成皮革制品,猪粪还是一种很好的肥料呢。”
这时,有人插话说:“俗话说,猪多肥多,肥多粮多嘛。”
一个农民反映:“养猪好处是不少,但猪饲料不足,光吃革命草、水葫芦,猪不长膘。”
这时,周恩来对霍士廉说:“省里要有计划地留足饲料,制订出一个具体措施来,中央也想法拨一些。”
座谈会持续了个把小时,在周恩来的鼓励下,农民讲了对征购任务过重、取消自留地及家庭副业等意见。
这天夜里,周恩来的心情始终无法平静。他和霍士廉继续谈话。话题自然是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周恩来问:“现在农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霍士廉答:“现在粮食问题比较突出。许多地方粮食产量连续减产,但国家的征购任务不但不相应减少,反而有了增加,这样,农民自留粮就减少了。许多地区粮食紧张,有些还断了档,群众不得不外出逃荒要饭。”
听到这话,周恩来用严肃的口吻说,“好,这就是实事求是嘛!有问题要讲嘛,不要光听好的。”
霍士廉继续说:“我到过嘉兴、台州的一些农村,许多社员为饥荒所迫,只得去挖野菜、采野果、剥树皮充饥,甚至吃‘观音土’。”
霍士廉把不久前下农村搞调查的情况向周恩来作了汇报。
周恩来、霍士廉正谈着,陈云来了。
“陈云同志,嘉兴的情况怎么样?”周恩来听说陈云刚从嘉兴、湖州调查回来,便让陈云谈谈嘉兴、湖州的情况。
“不尽人意呵。嘉兴还有饿死人的呢。”陈云说。
显然,中国正在闹饥荒。
陈云补充说:“总理,像杭嘉湖这样的著名产粮区,断粮情况也很严重呢,真是天灾人祸啊。”
“吃饭,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呵。”周恩来若有所思地说:“成都会议,体制下放,我曾和各地同志打过招呼,要大家小心。显然,不少人大意了,大意失荆州嘛!”
“1958年农业的跃进,有个错觉,认为粮食没有问题了。没有经验,摊子铺得大了些,现在是骑虎难下嘛!”
陈云说:“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是历史经验啊。”
一些重大决策确定之前,周恩来总喜欢听听陈云的意见。陈云认为,农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制约作用很大,发展农业生产是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出发点和基础。“粮食定,天下定。粮食紧,市场紧。”
以后,周恩来把陈云的这些观点概括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现在要毫不迟疑地采取措施,缩短基建战线,压缩基建项目。”陈云说。
“要千方百计地增产粮食。”周恩来说。
霍士廉继续汇报说:“现在农村肥料缺乏,化肥供应不上,影响粮食产量。”
谈到肥料问题,陈云插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