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后,周恩来多次风尘仆仆回到浙江搞调查研究,对浙江的经济社会建设作过许多重要指示,在工厂车间、茶园田头、街道小巷都留下他闪光的足迹,江南的青山绿水间传颂着周恩来思乡怀亲的佳话。
建国初期,发展经济;
周恩来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边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医治战争创伤,重整河山;一边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整风运动,涤荡污泥浊水,巩固人民政权。
在经济建设战线,1955年夏季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高潮。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党内的一些同志急于求成,错误地开展了反右倾保守的斗争,使党内滋长了“左”的情绪,加上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1956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指标订得过高,基本建设规模过大,急躁冒进的倾向。
周恩来是一个十分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及时发现了经济建设中急躁冒进的倾向。
1957年3月20日,阳光灿烂的日子。周恩来回到了他阔别多年的故乡浙江。车子在解放路上缓缓而行。他透过车窗,又看到了故乡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面貌。
解放初期的周恩来,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件大事挂在心头。当整风运动开始的时候,他提出:“经过几十年的流血牺牲,我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集中力量把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为此,周恩来倾注了满腔的热情。
驱车途中,周恩来不顾旅途劳累,向同车的省委领导霍士廉问这问那,两人同车畅谈,和谐而亲切。深沉的爱,使周恩来时刻牵挂着故乡的社会主义建设,牵挂着故土上的父老乡亲。
霍士廉谈了浙江在建项目、工农业生产形势。他说:“由于有些建设项目上得多了些,快了些,各种原材料一时供应不上,造成停工停产。”
“现在有一种急急忙忙往前赶的情绪。”周恩来说,“想要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这种愿望是好的,但要从自己的财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不顾实际而盲目快上。”
谈到各种指标问题时,周恩来说:“制定指标,要实事求是,要适当留有余地。”
周恩来指出:“经济计划要保证重点。”
话题说及当前开展整风运动和增产节约情况,周恩来听了微笑着点点头。说:“整风和节约运动是互有联系的,互为作用的。要搞好整风,也要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显然,周恩来赞成政治和业务统一起来,不赞成政治运动冲击业务。他说:“增产节约运动,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的一个重大的举措。”
一席话说得有情有理,霍士廉听了,豁然开朗。
周恩来稍作休息后,又把霍士廉找来谈话。
这是杭州饭店的一间普通的客房,周恩来和霍士廉促膝而谈,研究和讨论了计划指标的调整、紧缩机关编制和改进领导方法工作作风等问题。
建国初期,一些党和政府机关机构不断扩大,层次重叠,人浮于事,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1952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精兵简政,增产节约”的方针。1955年,中共中央又批转国务院《关于精简国家机关改进国家机构的决定》,但是,扩大机构,增加人员的趋势并没有刹住。
周恩来讲了机构精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整编是机关精简节约的中心环节,也是开展增产运动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通过整风和增产节约运动,克服机构臃肿的现象,改变旧的工作方法,从而建立起一系列更合理更科学的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整风和精简,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用到生产战线上去。”
谈到精简的任务时,周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