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当然吸收了很多西方先进的思想,比如马列主义中暴力革命的理论、阶级斗争的理论、唯物辩证法的理论等等。再比如,20岁的毛泽东曾对德国理论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颇为激赏,用蝇头小楷在12万字的书中写下12,000多字的眉批和旁注,其中包含了三个核心思想:一、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集中政治权利;二、个人意志超越一切的重要性;三、中西文化有时对立有时互补。这些思想对毛泽东终生的政治理念深有影响。\[21\]但更多、更主要的是毛泽东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他从四五岁开始发蒙,读了将近80年的书,无论是戎马倥偬还是日理万机,都真正做到了“三上”——枕上、厕上、马上,一辈子手不释卷,嗜书如命。1939年,46岁的毛泽东视察延安兵工厂,讲到学习的时候说:“年老的也要学,我如果再过10年死了,那么就要学9年零359日。”
1961年,毛泽东在庐山查阅图书
毛泽东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建国后,毛泽东的菊香书屋里藏书达6万册。每次出发,工作人员都要把他摊开在桌上床上的正在阅读的书装成两大箱,提前到专列上再逐次展开,以便一上车就接着读。毛泽东的硬木板大床比一般的规格要宽出一倍,都是用来摆书的。现在有案可查的毛泽东的最后读书时间是1976年9月8日5点50分,这时离他去世不到24小时。据毛泽东的护士长吴旭君回忆,毛泽东最后一次读书,准确地说是听书——因为他晚年患白内障,从1974年开始就已经是由芦荻来给他念书——1976年9月8日凌晨5点50分,这时已进入弥留之际、一直在抢救、昏迷不醒的毛泽东清醒过来了,又叫别人给他念书,最后听了7分钟,就昏过去了,直到去世。\[22\]
就这个细节,我在想,别说一位伟大领袖,就是古今中外的文人学者,又有几个能像毛泽东这样读书的?而且是真读,读到烂熟于心,张口就来。再举一个例子,据20世纪50年代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夫人水静回忆,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她以江西第一夫人的身份接待毛泽东,第一次到“美庐”去见毛泽东,毛泽东问她叫什么名字。然后说,哦,水静?不对啊,违反辩证法,水是动的,怎么是静的呢?然后就聊天,问她,你爱读书吗?回答说喜欢读书。读《红楼梦》吗?读过。《红楼梦》里写了多少人物啊?水静傻了。
毛泽东随即自言自语说,一共写了327个人,其中剥削阶级是30个人,占了大概十分之一。之后又告诉她,《红楼梦》的祖宗是《金瓶梅》,你回去再看看。
水静听了毛主席的话,心里很惊讶。更惊讶的是,她经过了开始的紧张之后,静下心来观察,发现在毛泽东的茶几上摆了一套《安徒生童话集》。几十年后她写回忆录的时候,还在感叹这件事情,说毛主席日理万机,尤其在庐山会议期间,山雨欲来风满楼,难道还有这份雅兴闲情看《安徒生童话集》吗?\[23\]
这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毛泽东。
我们更熟悉的是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传承:一是书法,二是诗词。
先说书法。文以载道,书以传文,道之无文,载之不远;文之无书,传之无采。书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最普通、最实用同时又是最高深、最复杂、最变幻莫测的线条的艺术。
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350多个皇帝里面(另一种算法,从夏启开始,应为64个王朝,446位帝王),夸张一点说,大概有三分之一够得上书法家的水平。作为中国这么一个文化大国,一国之尊如果字都写不好,是很丢脸的事情。比如唐太宗,我们现在读的《兰亭集序》,是褚遂良的摹本、欧阳询的摹本,王羲之的真迹哪去了?被唐太宗带到棺材里去了。所以我们看《书法大字典》,可以碰到很多唐太宗的漂亮的字。再一个,宋徽宗创造了“瘦金体”,快1,000年过去了,今天还有很多人在练“瘦金体”。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