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国佛教协会的几十名僧人也主动联系,要到工地参加劳动。文艺界人士不甘落后,几乎所有在京的文艺团体都到过工地,边劳动边演出。工地劳动是三班倒,一天24小时,几乎什么时间都有文艺演出。著名相声演员侯宝林在指挥部机关食堂吃饭,有时排队买饭时被人发现,大家就说: “老侯,来段呀。”侯宝林就当场说一段。
经过16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东起蟒山,西依汗包山,长627米、高29米的水库大坝终于建成,7月1日,举行了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
十三陵水库修建过程中,近40万人参加了义务劳动。其中解放军驻京部队官兵11.5万人,国家机关干部8.6万人,昌平和其他区县农民2.2万人,中等以上学校师生10.1万人,商业工作者1.4万人,技术工人2400余人和在京的各国驻华外交使节、国际友人及其他人员5万余人。在水库建设的那些日子里,领袖与人民水乳交融,体现了艰苦奋斗、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史义军,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北京 102200;徐连英,女,北京市昌平区档案局征集科科长,北京 102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