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再斗争,积109年的经验,积几百次大小斗争的经验,军事的和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流血的和不流血的经验,方才获得今天这样的基本上的成功。这就是精神条件,没有这个精神条件,革命是不能胜利的。”新中国成立伊始,就遭到帝国主义的遏制和包围,也包括各种利诱,但是,新中国的领导者和中国人民从来就没有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建立在帝国主义的发善心上,对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幻想。这是新中国能够始终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处理各种重大问题的坚强思想政治基础。
这篇谈话,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不苟且的国家意志。历史反复证明,苟且是不能偷安、不能有安全保障的。陈毅说,哪怕到下一代人,也要坚决打下去,这正是新中国、中华民族捍卫自己尊严的意志的体现。后来的历史也一再证明,我们的党和政府坚持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的立场,为中国赢得了尊严,赢得了独立自主的主动权,赢得了发展的机遇。
这番谈话,展示了掌握主动、引导大势的斗争技巧。高明的政治家不但能够认清大势,而且能够把握大势、引导大势向于己有利的方向转化。中国人民不愿意打仗,希望在和平的环境下建设自己的家园,但是,有些国家是不愿意中国得到这样一个和平环境的。他们的策略往往是,一开始赤膊上阵,被打痛以后,又转变手腕,继续与中国为敌。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与其让帝国主义无休止地无端指责,不如把中国的立场和态度昭告天下。此牌一亮,等于明白告诉世界自己的底线。后来的实践证明,陈毅的记者招待会后,国际舆论中喧嚣一时的要对中国进行战争冒险的言论大为收敛。这正是古人说的“示之以行,禁之以势,使之望而不敢犯,犯而无所得”。中国把斗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作者王均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北京 100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