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杨尚昆初掌中央办公厅
2007-10-31 13:10:4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李 欣、王 凡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是1945年中共七大后中央给杨尚昆的第一项正式任命。有了这项任命后,杨尚昆就搬到了中央军委所在地王家坪。


  中共经营延安十余年,不是一拍屁股就能走/毛泽东指示:“片纸只字也不要落入敌人之手。”/饶漱石几次出面说项,杨尚昆无奈,只得同意

  杨尚昆在1949年2月一天的日记里,留下了这样的文字:“自延安起,3年来均在搬与安二字上工作。”的确,在杨尚昆接手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不久,中央机关随即就处于长时间的迁徙移动之中。故而杨尚昆曾经说,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组织指挥中共中央机关的三次大搬家。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各解放区。陕北是蒋介石进攻的重点。到了11月以后,延安的临战气氛已经越来越浓。身兼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二职的杨尚昆,顺理成章地受命担任了中央机关警卫司令的角色,负责指挥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向后疏散的任务。

  11月11日,刘少奇在中央党校召开的干部大会上作撤离延安的动员,说胡宗南要进攻延安,因此中央机关将撤出延安。他随后宣布,负责指挥撤离和疏散工作的中央直属纵队的司令员是杨尚昆,副司令员是管行政后勤的邓洁,参谋长是总参作战部部长李涛。

  1947年初,胡宗南的20万部队已在频繁调动,时有敌机掠过延安上空,中共中央已作出了主动撤离延安的决定。但是,延安是全国革命力量的主脑所在,自从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已在此经营了十余年,不是一拍屁股就能轻易走的。

  单说大量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核心机密的文件和档案如何处理的问题,解决起来就颇费周折。从1946年底到1947年初,中央机关在周恩来的亲自主持下,开始了文件转移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集中文件档案,将被撤销部门(例如北平调处执行部)、分散在高级干部个人手中的文电集中起来。当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一批高级领导人,手边都保存有相当数量的文件,此时都交给了中央书记处秘书处。从毛泽东那里交出来的文件有3箱,从周恩来那里交出来的有2箱又33包。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也都将自己保存的文件交给了书记处办公厅秘书处。另外,在延安的各部委的文件,也做了适当集中。

  在1946年11月间,中央秘书处收到各方面交来的文件1.6万多件。经过整理后,对没有留存价值的文件,进行了销毁。1946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处理与保存密件的指示》下达:重要而机密的文件“指定专人妥善携带”,不必留的事务性文件“应即销毁”。根据这一指示,仅中央秘书处就烧毁文件十几箱,机要处烧毁的电报达13355件。

  然而,有些部门行事比较仓促,结果将一些不应销毁的文件销毁了。另外有一个单位一次就烧毁10余箱次要档案。这些情况报到毛泽东那里,引起了一贯重视档案保护、留藏的毛泽东的注意。他立即指示:“疏散档案,不要惊慌失措。确实不需要的文电可以销毁,重要文电一定要保护好,片纸只字也不要落入敌人之手。但该保存的要好好保存,不能任意滥烧。”他指派安子文到中央组织部等单位检查疏散转移档案的情况,并向各机关传达他的指示,要求各机关准备撤离事宜要有条不紊地进行。

  除了大宗的文件材料和物资需要转移,不能受一点损失外,人员的转移也是相当繁杂而沉重的任务。延安有许多文职机关、后勤行政部门都要撤离,这支队伍十分庞大,行动起来不免拖沓,因为其中包括许多老人、妇女、年龄不等的孩子,以及大量的辎重。

  鉴于此,在杨尚昆担起撤离延安的组织领导工作后,于1947年初就立即行动起来,首先将一批老人、领导人的夫人、孩子3000多人和一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鲁迅活着会怎样”?
·下一篇:特稿:毛主席专职摄影师侯波回忆:到伟人身边(组图)
·读诗人黄化斌散文诗《杨尚昆身上的一块弹片》随笔
·姚老庚:读诗人黄化斌散文诗《杨尚昆身上的一块弹片》随笔
·特稿:读诗人黄化斌散文诗《杨尚昆身上的一块弹片》随笔
·此生无愧天之杨尚昆同志
·姚老庚:此生无愧天之杨尚昆同志
·特稿:此生无愧天之杨尚昆同志
·特稿:赞杨尚昆同志
·赞杨尚昆同志
·杨文忠:赞杨尚昆同志
·特稿:赞杨尚昆同志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我的小叔叔俞慕耕烈士壮烈牺牲70周年(组图)
特稿:长征之歌
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特稿: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王久龙: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