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振常:是的。总理是南方人,喜欢吃鱼。他特别喜欢南京六合的鲫鱼,我们去供应科,一次就买一条。没有鲫鱼,青鱼、草鱼都可以。做鱼也是以红烧为主。总理吃鱼,一次光吃一面,另一面他让我们留下,放在冰箱里下顿再吃。他喜欢吃凉的,凉的有冻儿,下顿就不用再加热了。总理还喜欢长江的鲥鱼,长江的鲥鱼是季节性的,一般都在六七月份有。外面餐厅做鲥鱼多半做清蒸的。总理在家里吃是先把鱼腌一下,做时先红烧以后再烤。吃鲥鱼不能去鳞,其他的鱼鳞不能吃,鲥鱼却要带鱼鳞吃。鲥鱼红烧以后鳞就不脆了,要放在烤箱里烤一下,那个鳞就酥脆了。在家里总理和你七妈都这样吃。
周秉宜:听您这样一说,倒让我想起大约十几年前,我一个本家姑姑曾经对我回忆过的一件事。说是当年我奶奶万氏刚进我们周家门的时候,周家要考考这个新媳妇,让她做一道菜。她就做了一道鲥鱼,是蒸是烧还是烤就不知道了。反正当她把鱼做好端上桌的时候,竟然是一条完整的还带着鳞的鱼。只见她用手捏着鱼身上的一根线头轻轻那么一提,这整条鱼的鳞片便一下子全部被提起来了。这件事从此在周家传为了佳话。我听了这个故事后,一时不能理解:怎么鱼鳞还不用刮?还能用线穿起来?还能吃?最近看《北京晚报》上介绍一本书叫《斗宴》。书上说鲥鱼的鳞片储存脂肪,膏肥脂厚,极为鲜美,又介绍了如何将鲥鱼的鳞片串起来,才知这鲥鱼的鳞片原来真的可以吃,也可以全部用丝线穿起来呢。
我奶奶去世的时候,伯伯已经9岁了,他应该是吃过这道菜的吧。
安振常:总理爱吃鱼,但是有一条,他不吃鳝鱼。按说他是淮安人,可鳝鱼丝、鳝鱼段,他不爱吃,我在西花厅就没见他吃过。包括桂师傅,跟他这么多年,也没见他吃过鳝鱼。元鱼他也不吃。
周秉宜:我从小不爱吃肉,对肉菜记忆不深,伯伯爱吃的素菜倒记得几个,有炒丝瓜,有雪菜豆瓣,印象最深的是炒苋菜。因为那个苋菜炒出来的菜汤竟是红色的,当时北京大街上还没有这种菜呢。
安振常:丝瓜要用核桃仁炒。院子里种的核桃快熟了,用新鲜核桃剥出仁来,里面的薄皮也剥了,和丝瓜一起清炒。豆瓣就是嫩蚕豆,嫩蚕豆加点雪里蕻,炒的时候再放点肉末,或者用鲜蘑炒嫩蚕豆,总理喜欢吃。还有冬笋雪菜,开洋蒲菜,开洋就是海米。这些都是南方菜,北方原来没有,要去供应处买。另外像芹菜、扁豆、油菜、荷兰豆、紫菜苔、洋白菜,我们也常做。总的来说,青菜一般应该按季节吃,一是到了季节,菜的品种多,另外季节菜还是好吃。苦瓜、蒜苗总理吃得少,韭菜、生葱、生蒜他不吃。
总理是江苏人,他吃饭总的口味是很清淡的,一般淮扬菜他都能吃得来。总理牛肉能少吃一点,主要是吃罐焖牛肉,用小砂锅做。西式的牛扒,中式的牛肉丝、牛肉片他不太吃。他吃的就老是那几样。
总理喜欢喝鲫鱼汤、萝卜丝汤。鲫鱼的中段一般都是红烧,剩下的头、尾就用来做汤。还有干丝汤。干丝汤是淮扬菜,关键在汤上。外面大饭店里炖汤,要有鸡、鸭、骨头,鸡还得是老母鸡,炖好以后再清汤,就比较有味。咱们在家里就买两小块排骨或挑两片里脊肉就是了。总理在家不吃鸡,你七妈不让他吃,也不让他喝鸡汤,怕他上火。但是总理在外面宴会上还是喝鸡汤的。要是总理感冒了,就连鱼虾都不让他吃了,说鸡上火、鱼生痰。
周秉宜:您能回忆一下1974年6月伯伯住院后对他的饮食照顾情况吗?
安振常:可以。当时总理住305医院,桂师傅也跟着去了305医院。我留在西花厅了,因为你七妈留在家里,还得有人给她做饭。桂师傅那边人手不够,南海服务处又派了王菊臣来帮忙,不过去供应处买菜还是我的事。你七妈每天吃完早点去医院后,我就去拿菜,拿了菜先上305医院,把总理的那一份菜留下,再回西花厅。后来桂师傅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就让他吃过早饭先回家休息。总理这边的准备工作就由我和林青来做,到中午11点桂师傅过来炒菜。总理刚入院那一阵,身体还可以,他也还工作。后来总理的身体越来越差,到1975年后半年就不好了,这个时间就给他做点稀的、软的,肉也就少吃了。总理去世后,桂师傅就回南海服务处了。我一直继续留在西花厅给你七妈做饭。1992年你七妈去世后,我和高振普、赵炜,司机小孙,还有南海服务处的王燕萍一起给你七妈做的善后处理。直到 1993年3月我又回到我原来的单位人民大会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