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北京2016年8月5日电(俞梅荪)
【编者按】7月1日,本网报道《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海棠依旧>首映活动纪实》,被相关网站转发,引起各方关注,特请作者续写系列文章之二。
为纪念中共成立95周年,7月里,央视一套每晚播出电视剧《海棠依旧》共41集,再现周总理在西花厅工作和生活的感人场景,将人们带回那激情燃烧的时代,累计观众规模达4亿多,其中大学文化以上者达百分之四十六。
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4月份周恩来入住中南海菊香书屋。之后搬到西花厅,这座位于中南海西北角的古建筑大院,每年盛开的海棠花在这里陪伴着周总理历经27年的风风雨雨,凝聚着他和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的事业与共,朝夕相处的情感。
每到1月8日总理祭日,当年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及子女们聚在一起,深情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忆往昔,在总理身边工作
《海棠依旧》首映庆典左起,陈毅扮演者崔根栓、总理侄子周秉和、总理秘书马列、总理卫士高振普、总理侄女周秉宜、叶剑英之女叶向真、恽代英之孙恽铭庆、毛泽东外孙女孔东梅。
在《海棠依旧》首映庆典,马列(1950至1965年任周总理的外事秘书)前排就座,我上前问候。他说:“当年我和顾明(总理的经济秘书)志同道合,努力为总理工作。”回首往事,他侃侃而谈,激情燃烧。(八九十年代笔者曾任顾明的秘书)
马列说:“1957至1958年,总理办公室的秘书中有三位的直系亲属分别被划成“右派分子”,其中有我(马列)妻。总理了解情况后,我们三位秘书的工作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继续工作多年。当时所谓“右派分子”的定义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三反分子”,总理却很理解地说我妻是“有啥说啥的阳性人,都是为工作上的事。”逢年过节,总理还询问我妻的情况,关心备至,我深为感动。”
马列说:“就我所知,总理对‘大跃进运动’没有说过违心的赞扬话,没有作过积极的肯定。对‘反右派运动’也是如此,如在不得不提及的时候,就泛泛地说一句‘在这次运动中,一些人犯了错误’以应付。”
周总理的外事秘书92岁马列对我回首话当年
我询问前排满面红光的85岁老者:“您曾在总理身边工作吧?”搀扶他的总理侄女周秉宜热情介绍:“他是总理卫士赵行杰,1958年在十三陵水库工地,和总理一起推车的就是他。”我想起那张流传很广的相片:总理使劲拉着车,他在后面把着车。这故事已编入小学课本。
总理侄女周秉宜(中)对我说:“他是卫士赵行杰(左),曾和总理在十三陵水库工地推车。”
1958年6月,周总理4次来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而均住下数日,参加义务劳动,从早干到晚;图为天黑后,周总理使劲拉车,卫士赵行杰在后面把着车。
1958年6月,周总理4次来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而均住下数日,参加义务劳动,从早干到晚;图为天黑后,周总理使劲拉车,卫士赵行杰在后面把着车。
1958年6月,周总理4次来到北京十三陵水库工地而均住下数日,参加义务劳动,从早干到晚;图为天黑后,周总理还在使劲推车。
会场放映《海棠依旧》第18集片段,周总理等在十三陵水库工地拉车。
我和78岁的高振普(1961至1976年任总理卫士)一起进会场。我说:“读了您的回忆录《陪伴病中周恩来的日日夜夜》(2016年出版),很感动,史料很珍贵。”他说:“手里百余本书都已送完,2001年出版的《周恩来卫士回忆录》发行10多万册,受到年轻人的关注。”
在人民大会堂东门,我和周总理卫士78岁的高振普将军重逢。
高振普将军在书中写道:“总理离开我们40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多年来,许多朋友问我:总理身体那么好,怎么得了膀胱癌呢?按照他的地位和医疗条件,应该可以治愈的,为什么没能挽回他的生命?这也是我多年思考的问题。”
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高振普将军著《陪伴病中周恩来的日日夜夜》29万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年1月版)
在会场上,我对慕名已久的总理侄女周秉建说:“您是我们广大农村知识青年的榜样!”她高兴地说:“我们是插友(农村广大知青通称战友)。”1968年,周秉建响应党的号召,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伊公社新宝力格大队插队,她积极苦干,两年后在征兵中被选拔参军,后被周总理劝说,又回到牧区安家落户。
我对总理侄女周秉建说:您是我们广大知青的榜样。
7月20日央视播出第26集《陈毅大病初愈,周秉建不满周恩来》:1970年9月,刚穿上军装的周秉建兴高采烈地到西花厅看望伯父周恩来,却被劝其回内蒙牧区。她哭着离开,回家想通后,按照伯父要求,回到内蒙牧区安家落户。
海棠树下,顾明怀念总理
顾明同志1933年参加革命,1952年起在西花厅任周总理的经济秘书,1954年起任总理办公室财经组组长;1965年起任国家建设委员会秘书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在周总理直接领导下从事经济工作24年。
1958年3月,在成都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周总理和秘书,左起:周家鼎、顾明、周总理,及其他人员。
1979年起,顾明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兼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主任。1984年起,我在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从事立法工作,常到顾明在西花厅东院的办公室汇报工作;有时随顾明参加国务院常务会议而讨论法规草案,会议免费供应白开水,如要喝茶,从桌上的盘子里自取小包茶叶并留下两角钱,据说这是周总理规定而延续下来的。1988年起,顾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任顾明的秘书而在其办公室工作。
1989年3月6日,顾明独自来到西花厅海棠树下怀念周总理,我赶紧取来相机,拍下这一刻,背景为总理开会的老会议厅。
1989年3月6日(周总理91岁冥诞的次日),顾明来到办公室,打开后门,走进后花园,来到海棠树下,怀念总理。他说:“总理最喜欢这里的海棠花。”他又来到闲置的老会议厅而说:“当年我随总理在这里召集各种会议,这些桌椅都是那时的。”他指着房梁上的铁皮空调管道说:“这是最早的空调。”他还说:“这里曾是清摄政王府,是我国最早有电灯电话的地方。”
从1977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顾明致力于当年周总理倡导的法治建设,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政绩卓著。顾明常对我谈起周总理的依法治国理念和工作作风。他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使我受益匪浅。周围的一些老同志均曾为周总理工作,他们清正廉洁,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的精神,激励我努力工作。
师友来信
▲宋廷明(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兼理论局局长):
顾明同志是正人君子,学者型官员。1985年,赵总理指定由顾明、安志文、马洪、李灏、张彦宁成立“经济立法五人小组”,凡上报国务院的法规草案,先由他们召集有关部门专家研究讨论修改,再上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我曾多次到会聆听他们的发言,学到很多东西。
▲马晓琳(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研究所研究员):
读此文,回想我曾和顾明同志一起开会的往事历历在目,周总理一直活在我们心中,此文资料之珍贵,记忆之深刻,文字深情而隽永,感谢分享。
▲赵伦(原中国经济法研究会研究部编辑):
我看此片,一见西花厅,就想起当年:你(俞)带我从顾明办公室穿入庭院漫步,好似落英缤纷的时节,曾经的周总理用房紧锁,庭院有些风尘凋敝……但也恍惚,若周总理拉门迎面出来,就如同影视《海棠依旧》之风采……感谢此文,带给我一段“感时花溅泪”的回忆,且想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