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德惠最有特色的俄式建筑是教堂。当时沙俄在旅大、沈阳、哈尔滨、满洲里、横道河子、窑门(今德惠)先后修建了大大小小130多处东正教堂。目前所剩无几,德惠就是一个。
教堂建于1903年,是沙俄传教士按照中东铁路当局的标准设计建造的,由中东铁路局管理,1907年转归俄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教区管辖。
这座东正教堂俗称“喇嘛台”,地处德惠站南侧近200米处。这里一直也没有喇嘛,只是修道士,老德惠人看到是信教的,于是俗称喇嘛台。
当时教堂周围是木栅栏,园内植有各种果树,外表被涂成莹白色。建筑平面呈希腊十字形,外观巍峨挺拔。坐北朝南,为一不规则长方形,南面无门,正门在教堂的北面,面对遥远的俄罗斯。门屋顶均由两根砖砌圆柱擎起个半圆形,凸起的半圆饰有桃花瓣样的半雕绞饰。大厅南侧墙面为横式凹壁,内悬巨幅耶稣受难像。前边是半圆形神台,厅正中悬一玻璃缸,内盛香油,昼夜燃烧。大厅上部为钟楼,高4米有余,钟楼内悬一口白色铜钟。在众多精巧的俄式小建筑衬托下,成为德惠地区标志性建筑。
每到周末,当教堂的钟声响起,做礼拜的人们便络绎而来。德惠铁路辖内各站约2万余名俄国人职工与其家属,均到此教堂做礼拜,华人天主教徒亦可参加,但一般华人禁入。教堂后面是一座平房,供神父和两名沙俄传教士居住。
二十世纪五十年初,由于俄侨减少,教堂关闭。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期间,反对苏联修正主义,揭批沙皇侵略中国罪行,红卫兵在“破四旧”运动中,把最顶端的银白色“十字架”饰件用拖拉机拉掉,钟楼顶端遭到严重损坏,其他部分也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教堂内的宗教器物亦被清除。后来被当作粮店,以后就闲置起来,里面栖居很多蝙蝠。
据说有对夫妻住在喇嘛台对面,身体都不太好,大病没有小病不断,就请一高人来瞧。这位高人一顿折腾后说是喇嘛台的事,并承认自己道行浅对付不了。再后来,有几个尼姑住了进去,还把喇嘛台外面刷成了红色,也有许多善男信女过去不知道干些什么。
2002年7月8日,被长春市人民政府列为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不过,长“德惠东正教堂旧址”的标牌一度被打碎,整座建筑残垣断壁、门窗损坏、满地的粪便和垃圾脏水,变成了公共厕所,每年300元看护费没人愿干。现教堂主体部分依存,残垣断壁中仍可透出几分不朽的建筑艺术之美。惋惜中,平添了几分沧桑之感。 旁边有几个的德惠市民,看我们有些好奇,对我们讲述这座教堂的历史,一个打扮得像俄罗斯少女的德惠姑娘坐在那里,点缀着这座异国建筑,两者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战役爆发,评选出十大战斗英雄,其中的杨林就是德惠人。许多德惠中小学生都去过他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的家就住在一栋俄国老房子里,被开辟为纪念馆,恰好在火车站旁边,坐在火车上可以看到“战斗英雄杨林之家”几个大字。按照文物法规定,重点文物旁边的建筑要在五十米以外,但是由于德惠房地产开发日渐深入,已经逼近到墙根底下。战斗英雄杨林的弟弟对我和孙荣迅说自己很无奈,开发商说是市里领导批准了。
远在黑龙江的绥芬河也有大片沙俄历史遗迹,大都保护起来,不过庆幸的是,据绥芬河博物馆馆长于观春考察认为,德惠的教堂和绥芬河十分类似,在完整性上,德惠的要更好一些,但是也需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修缮。
尽管沙俄遗留建筑是当年侵略罪证,是民族屈辱的见证物,但是也是历史文物,不可多得的建筑风格很有特色,是研究德惠历史的重要物证。德惠文化界人士朱海德、佟阿伟对目前的这些建筑的未来深感忧虑,一直主张妥善保护,可惜一直收效甚微。这些带有历史印记的建筑应该被善待,毕竟它是用百年前的人们用百年前的砖瓦垒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这个历史并不长久的城市最久远的历史见证。当然,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设保护,不是仅仅保护几个单一的建筑,而是一片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建筑和街道,以此让历史文化积淀更深,气氛更浓。还可以增加德惠旅游事业的发展,从多个方面都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