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很多传统文物,其中重要一项是孔子儒学内容,约有上千件,比如孔子像、孔子牌位,还有有关孔子儒学的石碑、书籍、实物,都成系统、成规模,价值珍贵。还收藏有蕴含丰富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名家匾额,共三十余块。固然笔者王锦思收藏的规模和数量远不及北京孔庙、山东曲阜三孔,但是这两处文物隶属国家,很难巡展,我的收藏品则属于其本人所有,机动灵活,况且收藏数量比后来建设的许多孔庙还多,有的藏品北京和曲阜孔庙也没有。
4月14日,与好友来到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朗润园,探望北京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上次见面还是在2011年9月山东曲阜祭孔大典和儒学会议上,可惜因为他太忙,我没好意思打扰,直至今天才有空探望。而在多年前在北京读书期间,我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专题节目,也有幸见到了汤一介夫人、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当时感觉到乐黛云教授很健谈,很活跃。如果没记错的话,印象深刻的是我还记得她回忆在读书期间与同学坐在坟头上畅谈革命理想的事情。这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吧。
汤一介教授,已经八十七岁高龄,1927年2月16日生于天津,原籍湖北省黄梅县;祖父汤霖,是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进士;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致力于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佛教史的研究,《魏晋玄学论稿》和《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晋玄学与佛学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汤一介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博士生导师。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3年3月14日,汤一介教授主编的《中国儒学史》获“北京市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汤一介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接触很早,并且有着比较深入的思考。 20世纪40年代,中国灾难深重,人民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面对这样的现实,年轻的汤一介深感痛心和困惑。1943年他曾经针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写过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并愤激骂世,因此获得了“汤八蛋”的绰号。
主编《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丛书,第一次系统、完整地展示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百年历程,被张岱年先生称为是“一项贯通中西哲学视野的难得的学术工程”;2003年更是以耄耋之年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一年间组织20多所高校两三百位学者投入此项工程,工程第一部分是包括500本9700多卷1.5亿字儒家典籍的《儒藏》精华本,第二部分《儒藏》大全本将收入5000部10亿字儒家典籍。此外还撰写有学术论文二百余篇,这令王锦思深为感佩。
不久前接受访谈,汤一介说,知识分子不直接治理国家,但他应负有对国家和社会议论的责任。虽然因现实社会原因,这种不向非真理和半真理妥协的权利和责任没有尽到,归根结底要归咎于文化意识。如果文化建设不推行,社会将陷入功利化,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将继续忍受良心谴责。
目前,汤一介教授担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 中华孔子学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中华孔子研究所,梁漱溟、张申府、冯友兰、周谷城、贺麟、季羡林、陈岱荪、邓广铭、白寿彝、赵光贤等著名学者纷纷倾注心血,并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其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支持。 以研究孔子、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
毫无疑问,会长一职必须有德高望重、儒学精神的泰斗级人物担任,第一任会长是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现任会长是著名哲学家汤一介先生。可以说,环顾中华大地,会长唯有汤一介可以胜任。但是目前遗憾地是,除了汤一介会长、孔子家乡曲阜骆承烈、张立文等屈指可数的几位大家以外,七十五岁以上的孔子研究者寥寥无几,从七十五岁到六十岁这一期间几乎断档、形成空白,这同十年文革的批林批孔运动不无关系。
到了家门口,工作人员说还在休息,让我们耐心等待。说汤一介会长半年身体不佳,几乎不再会客,我就说正因如此才来看望。
等了约有四十分钟时间,工作人员让我们入内,客厅里温馨如春,坐拥书城,终于有幸见到了汤一介会长。他身着紫色万字花纹唐装,温和朴实,热情和我们打招呼,一看就是世代书香、儒风熏染的结果。他谈到当前孔子研究的现状,鼓励研究孔子的朋友“追求真善美”,使我们受益匪浅。对于我收藏孔子的举动,汤一介会长热情给予鼓励,说身体好转一定有机会看看,并拿出一副中华孔子学会制作的孔子画像赠给了我,上面题写:“王锦思同志惠存,汤一介,二0一四年春”。看到他用颤抖的手题写这几个字,使我很受感动。他的题词是对我的褒奖和肯定,也是对孔子思想的赞扬和期冀。
衷心希望汤一介会长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衷心期待孔子研究、宣传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万古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