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宁执导的抗战影片《紫日》罗列了各国死伤数字,中国死伤为"3500万人"。但是外国死伤数字却用的是死亡数字,如“日本200万”、“苏联2000万”。其实苏联死亡数字是2700万,死伤6000万人,高于中国。有记者问冯小宁,“片尾字幕中打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的人数为3500万人,为世界各国之最,这个数字确切吗?”颇有些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似的。冯小宁竟然颇深沉地说,“完全准确,这个片尾字幕的数字是由外交部提供的”,“3500万人的牺牲告诉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中国人有责任人人皆知的这一数字随处可见,何至于让外交部提供?可悲的是,记者、冯小宁以及观众都说是"死亡",而片中是“伤亡”,因此多少煽情话语都是多此一举。
有些人的理论是,没必要关注具体历史信息和死亡数字,说死一个中国人也是死。但是我们多次因为南京30万人死难被日本人质疑且否定而义愤填膺,就也要严格把握抗战数字。对抗战死伤数字极为草率和麻木,绝不应该成为成为通病。如果作为权威的宣传阵地和文艺、历史工作者都屡屡犯下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只会在人们心中造成严重的误导,这是对受伤者最大的不敬和侮辱,也更是对自己冠冕堂皇的身份头衔和历史良知的亵渎和玷污。
最初苏联统计奥斯威辛集中营死亡400万人。犹太学者弗朗西塞克•佩帕是遇难者亲属,从1965年起,不懈地追求“真实的奥斯威辛数字”。最后研究出,押送到奥斯威辛的约有130万人,其中犹太人约110万,总共约110万人遇难。佩帕对苏联统计数字的更正,即便大为减少,但是真实可信,表现了充分的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精神,更有对生命和历史的尊重,这也是现代社会法律与学术理性的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