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陈瑞芳:三根金条:长征路上的家国抉择(组图)
作者:陈瑞芳/口述、雷统六/撰写
浏览次数:
2025-04-17 11:47:08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蓝山县塔峰镇古城村,那堵饱经岁月洗礼的老墙,在风雨的侵蚀下,墙面斑驳陆离,青苔肆意蔓延。它宛如一位坚毅的革命见证者,静静矗立,虽历经百年,却依旧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气息,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热血传奇。

    红军彭先甲的弟媳妇、现年96岁高龄的陈瑞芳老人,安静地坐在古朴的石凳上,双手虽布满岁月的褶皱,青筋根根暴起,可依旧有力。她缓缓俯身,轻轻摩挲着脚下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的青石板,一段尘封近百年的红色往事,如潮水般在她的讲述中汹涌而出,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那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

    暖阳倾洒,金色的光辉铺满蓝山的每个角落,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老人的讲述轻声伴奏。陈老的记忆也被这缕阳光悄然唤醒。1934 年,黑暗像浓重的乌云,沉甸甸地笼罩着华夏大地。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然而,革命的烽火却在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四处燎原,为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一丝曙光。彼时,陈瑞芳还是个青涩的小姑娘,对未来充满憧憬。之后,陈瑞芳经煤灼之言,嫁给了彭先甲的弟弟。

    彭先甲,字仁德,古城彭家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2 月14 日,他诞生于这片土地。彭先甲身姿挺拔,目光如炬,心怀炽热的革命理想。

    1934 年,山河破碎,百姓深陷水火。目睹国家衰败、人民的疾苦,彭先甲没有丝毫犹豫,于11 月毅然加入红军,踏上北上抗日的征程。此后,漫漫长路隔断音信,自他离去,家人再没能收到他的任何消息,他的生死下落,成为了亲人们心底难以解开的谜团 。

    出发前,彭先甲独自登上家中昏暗的阁楼。阁楼里弥漫着陈旧的气息,灰尘在透过缝隙的光线中肆意飞舞。他在角落里翻找出祖辈辛苦积攒的木盒,打开后,三根金条和200枚银元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这些财富,本可让一家人衣食无忧,过上安稳的日子。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彭先甲没有丝毫犹豫。在他心中,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远比个人的安逸重要千倍万倍。

    他怀揣着木盒,脚步沉重地回到堂屋。屋内,年迈的父母,头发早已斑白如雪,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生活的艰辛。身怀六甲的妻子,眼神中满是担忧与不舍,一只手不自觉地抚摸着隆起的腹部。三个年幼的孩子,在屋内嬉笑玩耍,全然不知即将到来的离别。彭先甲心中五味杂陈,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为了国家的独立、人民的解放,他咬了咬牙,声音略带颤抖却无比坚定地向家人说出了自己的决定。在众人复杂的目光中,彭先甲怀揣着三根金条和200枚银元,迈着坚定的步伐,踏上了充满未知与艰险的长征征途。路过塔峰镇六甲铺自然村时,他偶遇熟人,赶忙停下脚步,托其给家人带话,言辞恳切地让他们不必担心,自己定会平安归来。

    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雪山的寒风如刀割般刺骨,草地的泥潭暗藏危机,敌人的围追堵截如影随形,生命时刻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即便如此,彭先甲始终牵挂着远方的家人。部队路过贵州时,趁着战斗的间隙,他在昏暗的灯光下,用颤抖的手写下一封家书:“战事紧急,安好,勿念。”这简短的八个字,承载着他对家人深深的思念,跨越万水千山,传递到家人手中。然而,自那之后,彭先甲如同断了线的风筝,音信全无。家人望眼欲穿,一次次在村口张望,却始终等不到他的消息,只能在无尽的等待与担忧中默默期盼。

    陈瑞芳老人还回忆起,彭先甲和陈乔英(县知名人士陈多的父亲)是儿时的同学。陈乔英生前常提起,彭先甲是个“怪人”,一上课就趴在桌上睡觉,可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彭先甲心怀善念,经常把身上的好衣服、好鞋子脱下来送给穷人。回到家后,面对家人的责骂与责打,他从不辩解,只说东西丢了。

    在彭家,投身革命的不止彭先甲一人。陈瑞芳老人回忆,她的丈夫、弟弟和另一位亲人,同样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冲锋陷阵,他们迎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赫赫战功。随后,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在冰天雪地的朝鲜半岛,他们不畏强敌,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立下不朽功勋。

    如今,岁月的沧桑爬满了陈瑞芳老人的脸庞,皱纹如沟壑般纵横交错,但她对彭先甲下落的牵挂丝毫未减。站在润泽东方红色文化基地,老人凝视着墙上一幅幅革命先烈的画像,久久伫立。正如《半条被子》的故事彰显了军爱民的深情,彭先甲的故事,则生动诠释了民拥军的无私。

    我们深知,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像彭先甲这样无数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他们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份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彭先甲的下落终会水落石出,那段被岁月尘封的故事,也将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传承这份红色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不懈奋斗。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黄辉:从私人珍藏到公共财富·红色档案“活”起来(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三根金条:长征路上的家国抉择(组图)
·湘汇20载传承长征情结,发行纪念抗战80年长征90年文化长征20年徽章(组图)
·特稿:特殊长征颂之六 转战珙县长宁兴文筠连等县
·特稿:特殊长征颂之五 统战联系点水田寨
·张富群:红军长征与刘志丹——刘志丹警卫员的回忆录(组图)
·特稿:红军长征与刘志丹——刘志丹警卫员的回忆录(组图)
·特稿:特殊的长征颂之四 大石盘战斗戴元怀牺牲
·特稿:特殊长征颂之三 川南红军游击纵队 木厂梁子之战
·特稿:特殊长征颂之二 川南红军游击纵队成立
·粟立章、吴万源:红军长征“通道会议”会址考证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陈瑞芳:三根金条:长征路上的家国抉择(组
特稿:三根金条:长征路上的家国抉择(组图
黄辉:从私人珍藏到公共财富·红色档案“活
特稿:从私人珍藏到公共财富·红色档案“活
黄婷婷:龙海退役军人校园先锋队首场宣讲点
特稿:龙海退役军人校园先锋队首场宣讲点亮
周立军:她们的前世今生
特稿:她们的前世今生
特稿:南梁感怀系列
门洲洲:南梁感怀系列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