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与兴趣,是获取知识的两支翅膀。少年时,西康省一词闯入我的阅读,然而,任我翻烂了一本《中国地图册》,也没有找到有关于她的只言片语,那么,她究竟去了哪呢?地图册上为什么会没有呢?
一、解放之初省级行政区的划分
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共有四十九个省级行政区,最多的一九五一年,曾达到前所未有的五十三个,她们分别隶属当时的六大行政区。所谓的大行政区,就是高于省级行政区一级的地方政权机关,它一方面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另一方面又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关。这六大行政区分别是东北人民政府、华北人民政府、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北军政委员会、华东军政委员会和中南军政委员会,其中华北人民政府所辖区域于1949年11月1日起归中央人民政府直属,设“中央人民政府华北事务部。”不过,这一时期,中共中央华北局依然存在。
1、东北区 包括辽东省、辽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松江省、热河省、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旅大行署区。
2、华北区 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平原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北平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
3、西南区 包括四川省、西康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市、西藏地方。
4、西北区 包括陕西省、甘肃省、宁夏省、青海省、新疆省、西安市。
5、华东区 包括山东省、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上海市、南京市、苏南行署区、苏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皖北行署区。
6、中南区 包括河南省、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省、江西省、武汉市、广州市。
之后,四川省于1949年12月相继解放,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撤销了四川省,成立了川南、川西、川北、川东四个行署区。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昌都战役的胜利,195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至此,全国共有53个省级行政区,即29个省、12个直辖市、9个行署区、1个自治区、1个地方、1个地区。
二、被撤销了的省级行政区
作为省级行政区,苏北行署区、苏南行署区、皖南行署区、皖北行署区、川北行署区、川西行署区、川东行署区、川南行署区都只是划分、恢复,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只讲一下那些被撤销了的省份。
1、成立最早、存在最短的省份——平原省
平原省的地理位置大致是春秋时卫国的旧地。
从党史中我们发现,“平原”两字首次提出是1944年5月,当时冀鲁豫与冀南两区合并,成立了中共中央平原分区。
平原省成立于1949年8月28日,是由豫北、冀南、鲁西北的一部分组成的。省会设新乡市,辖2个省辖市、6个专区、56个县。
平原省设立的原因有三:第一,根据地沿革,平原省基本以原冀鲁豫解放区为基础,是解放战争时期已经成型的根据地政区;第二,该地区地处三省接壤,形势复杂、自然条件优越,以支持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第三,治理黄河的需要。
1952年,中共中央华北局于1952年11月1日向政务院呈文《关于撤销平原省察哈尔省建制及调整区划的方案》:“为了调整区划,便于领导,减缩机构,集中力量,以迎接即将开始的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起见,拟提请政务院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平原、察哈尔两省建制”。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决议认为,“鉴于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即将开始,平原省缺乏经济中心城市,而河南、山东两省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又需要恢复原来建制,决定撤销平原省建制。”
1952年12月1日,平原省被正式撤销,新乡、安阳等31县划入河南,把菏泽、聊城、湖西3个专区及25个县划入山东省。自此,仅存在了3年零3个月的平原省淡出了我们的记忆。
2、京畿重地——绥远省
绥远,清时漠南蒙古的一部分,因设有绥远驻军驻守此地,故名绥远,属山西省治下的归绥道。中华民国时期,绥远为特别行政区,1928年改称绥远省。
1949年9月19日,以毛泽东主席著名的“绥远方式”和平起义的绥远省全境解放,12月31日,原设置在绥东解放区的绥远省人民政府与原国民党绥远省政府合并,组成绥远省人民政府,省会归绥市,辖2市22县18旗。
1952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华北局《关于内蒙古与绥远工作关系问题的四项解决办法。》决定绥远省人民政府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内蒙古自治区双重领导。
1953年10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绥远省人民政府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并呈请中央政务院批准,于1953年11月11日合署办公。
1954年3月6日,绥远省人民政府撤销,原辖区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由张家口迁至归绥市,并改名呼和浩特市。
3、“塞外京都”——热河省
热河省的名称源于武烈河,与承德避暑山庄的温泉密切相关。
热河的中西部是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处于辽河流域,东接辽宁、辽北两省,西界察哈尔省,南接河北省。
民国初为热河都统管辖区,1914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热河特别区,192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将热河改为省,属于关外东北四省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在热河省南部建立冀热辽根据地,1945年9月成立热河省政府,省会承德。1949年1月10日,热河省人民政府成立,归东北人民政府领导,辖2市16县4旗。
1949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与乌兰夫谈话时指出;“我们一定要恢复内蒙古历史上的本来面貌。”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撤销热河省,所属区域划归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
4、“长城防线”——察哈尔省
察哈尔位于现在内蒙古的乌兰察布、锡林郭勒盟南部以及河北省西北地区,万里长城将其分为察南和察北,且地广人稀,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察哈尔一名源于察哈尔蒙古族。
1912年,察哈尔建省,成为塞北四省之一,第二年改为察哈尔特别区,1937年沦陷,为抗战,察哈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八路军在此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1945年9月2日,宣化解放,同年1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在宣化召开了重大历史意义的察哈尔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的行政省人民政府。
新中国成立后,察哈尔省归中央直接领导,辖3市3专区32县。
1952年,察哈尔省区域并入河北省、山西省,察哈尔成为历史。
5、解放东北的桥头堡——松江省
松江省南傍朝鲜,北连嫩江省、合江省,西临吉林省、安东省,东接苏联,古为渤海国领地,清为吉林将军管辖,自古就是满汉人民繁衍生息的地方。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解放了哈尔滨,5月5日,松江省民主政府成立,抗日英雄,原东北抗联将领冯仲云出任省主席。
1949年4月21日,东北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合江省,并入松江省,哈尔滨市改为省辖市,划归松江省,省会哈尔滨,全省辖4市32县。
1953年7月,哈尔滨改为中央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松江省会迁往牡丹江市,辖3市32县。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
6、“战略咽喉”——辽西省
辽西,一个美丽的省份,因位于辽河以西而得名。1949年1月成立辽西省人民政府,省会锦州市,辖4市21县。
辽西,历史悠久,冷兵器时代,军事地位异常突出,辽西走廊是连接东北和关内的最便捷的通道,辽西一词始于战国,时为燕国辽西郡地,此前为冀、幽二州领地,唐归安东都护府。
1929年,始称辽宁省,九一八事变后,历经奉天、锦州二省,解放战争期间,具有全国解放意义的著名锦州战役在此打响。
1954年6月19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辽西省撤销,并入辽宁省。
7、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沿边的省份——辽东省
民国初,奉天行省改设奉天省,1928年,又改为辽宁省;而安东省是1934年10月满洲国划东北四省为14省时新增设的省份,治所安东。1947年国民政府将安东省与通化省合并为安东省,省会安东市。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建民15号令,重新调整行政区划,撤销了安东省、辽宁省的建制,成立辽东省,省会安东市,即丹东市,5月1日,辽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5市29县。
1954年6月19日,辽东省与辽西省撤销,合并为辽宁省,部分市县划归吉林省。
8、西藏的东大门——昌都地区
昌都地区原属西康省,与西藏、四川、青海、云南交界,古为“茶马古道”要地。
1918年西藏地方政府将其改称为朵麦地区,设立了“朵麦基巧”,划昌都为25个宗。
1950年10月,昌都解放,昌都战役被刘少奇称之为“是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昌都的解放,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政治条件。
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成立,下辖28个宗,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为过渡性质的省级行政区。
1955年西藏藏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昌都地区划归其管辖。
9、歌声中的记忆——西康省
由于《康定情歌》,人们知道了康定城。
康定,古为羌地,三国蜀汉称“打箭炉”,清光绪三十四年设康定府,1914年康定以西划为川边特别行政区。
1939你1月1日,西康省历经磨难,在原西康特别行政区的基础上成立,省会设在康定,至此,康定成了康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西康一词虽然起于宣统三年,但作为西康特别行政区,却是1925年2月由川边特别行政区改称而来。西康省位于四川西部,地处川、滇、青、藏之间,是青藏高原连接内地的过渡地带,扼四川入藏的交通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949年12月9日,西康和平解放。
1950年4月26日,西康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雅安县,辖46县。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撤销西康省建制的决议,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归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筹委会。
让我们耳熟能详的22名勇士“铁索飞渡”的英雄故事,就发生在西康省治下的泸定县。
10、大连市的前身——旅大行署区
旅大行署区地处黄渤海之滨,背依东北腹地,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军事地位十分突出。
1946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旅顺市政府、金县政府、大连县政府、大连市政府的基础上成立了旅大金行政联合办事处,为大连地区临时最高权力机关。
1947年4月3日,关东公署在旅顺成立,12月,迁往大连。
1949年4月27日,旅大行政公署成立,隶属东北人民政府。
1950年12月1日,旅大行署区、大连市的建制被撤销,合并成立旅大市,为东北人民政府直辖市。
1953年3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中央关于改变大行政区辖市及专署辖市的决定,将旅大市改为中央直辖,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进行领导和监督。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的决定,1954年8月1日,旅大市等11个中央直辖市改为省辖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