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东北部山麓山下的郭坑(现在的平和县国强乡三五村,下同),有一处一层高三开间,面积不到30平方米的小土厝。看起来很不起眼甚至是破旧不堪,但在上世纪的革命战争年代却是一处孕育着生机、希望,充满浓厚革命气息的革命阵地,如果要冠予名称的话,“红色”小土厝再贴切不过啦!
平和大芹山山下郭坑(现三五村)店仔自然村全貌
一、革命种子播撒地
1925年冬至,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一道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平和霞寨大坪人黄廷钧回到家乡,在大坪办起了七所贫民夜校,以此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运动。为了扩大影响,壮大农会组织力量,黄廷钧到山内郭坑、芦溪等地秘密串联,发动当地工人、农民积蓄革命力量。在郭坑,有亲戚关系的陈家就成为他的落脚点,陈天德是陈家兄弟中的长子,年纪较大,自然成为黄廷钧的联络和传播革命理论的“学生”,聆听着先生教诲,秘密筹划着组建农会事宜,黄廷钧的到来给一年半载后陈天德为会长的郭坑农会正式成立播下了革命种子。
1927年农历9月,陈天德到平和县城九峰拜会了毛泽东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结业回乡的朱积垒,进一步懂得革命的道理,更加明确发动群众成立农会的重要性和具体任务;1928年大约农历5月,中共平和县委领导陈彩芹、杨文元专程来到郭坑陈家,他们俩理论水平高、口才好,宣传革命道理深入人心,他们俩雷厉风行立马着手筹备、成立郭坑共青团支部,从此革命种子开始在这里生根发芽。
二、革命组织诞生地
1927年冬,在中共平和县委、平和农会的领导指导下,经过大家的宣传、发动、筹备,郭坑农会正式成立,推举陈天德为会长、曾哈为副会长;1928年6月郭坑团支部成立,年轻农会会员陈天才任团支部书记。陈天德、陈天才是兄弟,生活在一起,他们居住的这间小土厝便成为山内郭坑革命的核心地。之后的两、三年间,农会和共青团紧密配合,领导贫苦大众抗租减税、筹建革命武装、打击乡绅恶霸,革命形势日益发展。1935年中共郭坑党支部在这里正式成立,任党支部书记的陈天才带领大家筹划、推动大芹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三、大芹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谋划地
从郭坑农会成立的那天起,农会领导就把建立革命武装做为头等大事。一方面,立足本地建立自己的队伍——武工队,陈天才体质好,有功夫,枪法准又有领导力,他率领农友尤其是“五洋本土”有志青年四处搞武器,第一批枪支是1931年9月从坂仔通往南胜的山上捡到的,当时在张贞49师驻南靖的地下党党员颜长标率部起义,由于起义部队和游击队没有联系上,行军路线有误,遭遇敌人追击弃枪而散,正巧郭坑农会农友路过捡到,一共有三支,是汉阳造步枪。这三支步枪犹如生蛋的母鸡,把农友们的干劲鼓了起来,他们卖牛买枪、从敌人手中夺枪、向红军申请要枪甚至自己造枪。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不到两年时间,一支由陈天才带领的拥有三十多条枪的革命队伍就活跃在大芹山一带。另一方面,农会和党团组织外出寻找红军,听说五南区有红军打败白军(国民党军队,下同),陈天才和陈献加两人装扮打工人到南胜一带边干农林活边打听红军消息;听说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陈天德、曾哈以农会正副会长的名义到漳州找到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王占春;听说云霄马铺有红军抓地主分粮食,陈山良、陈振川、陈清泉等会员到云霄找到闽粤边特委领导人之一、云和诏县委书记林路。
漳州仰文楼——1932年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王占春在此接见平和郭坑农会主席陈天德会长、曾哈副会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1935年7月,一支由红三团一连指导员欧育超带队的8名侦察兵终于落脚在郭坑陈家,在陈天才的引领陪同下走遍大芹山周围大大小小十几个村庄,穿越大芹山高高低低十几座山脉;黄排长视察完大芹山地势环境走后十多天,以林克明为首的工团也来到陈家,林团长召集郭坑农会、共青团开会,宣布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组成武工队,陈天才任队长;1935年秋收之后,陈家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闽粤边区特委委员、云和诏县委书记林路。从此大芹山正式进驻红三团和闽粤边特委,成为进可攻退可守,连接粤东闽西的革命根据地。
四、国共(闽南)首轮谈判地
中共闽粤边委接到1937年3月5日南委指示信后,着手展开国共谈判前期准备工作,经多方努力双方同意谈判,5月,边委派卢叨(闽南特委负责人之一)化名王祥与粤军157师李笃祺连长进行首轮谈判。双方各3人在场,不带武器,地点就选在郭坑陈家,这次淡判双方都体现了合作诚意,气氛内松外紧,房子周围500米开外都有双方化装军人存在,谈判时间虽然只有几小时,也没草签书面文书,但达成择时展开后续谈判的共识。陈家的这次谈判为一个月后的漳州第二轮谈判打下了基础,争取了时间。第二轮谈判于6月26日在漳州正式签定了政治协定,即“六二六政治协定”,该协定是南方八省15个革命根据地中最早签定的国共合作抗日协定,对南方乃至全国的合作抗日都有其重要意义。
五、重整红三团决策孕育地
1937年7月16日“漳浦事件”,我红三团800多名官兵及随身武器在漳浦被国民党军队扣押,只有卢胜、王胜、林少克等一批骨干约100多人先后突围,革命形势恶化到冰点。由于突围时间仓促且不是一起行动,所以有一部份官兵不清楚有约定集中地点,不少官兵是从大芹山革命根据地走出去的,很快他们纷纷回到山内找到陈天才等留在地方的同志。8月下旬,何浚、朱曼平、林路、卢胜等党政军领导来到山内,在郭坑陈家停留数日等待其他参加会议的同志到来。在陈家期间,这些主要领导相互交流讨论提交上会议题。大约过了一周时间,正式会议移到离陈家3里路的圆边自然村召开,会议集中研讨在陈家领导们碰头的初步意见,即重建革命武装和坚持斗争,会议就下阶段工作重点进行进一步明确:集中走散的官兵,招收各地青年入伍,谴责国民党背信弃义和敦促国民党当局放人还武器。这次会议对重整红三团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会议结束后不到10天时间,林路、陈天才就在大芹山根据地附近村庄发动了90多名进步青年入伍,壮大了革命武装、鼓舞了革命士气;同时,在敦促国民党当局放人还枪上也取得重大进展。
六、陈锥、陈天德、陈清泉三烈士的居住地
“我们全家都参加革命,活是共产党的人,死是共产党的鬼,坚决不能动摇”,这是陈家大哥陈天德对家人的教诲,也是陈家一家大小无私奉献给共产党的真实写照。
陈天德接触了黄廷钧、拜会了朱积垒后,从一个一心想报家仇的普通农民转变为山内方圆数百公里的早期革命的领路带头人,他组织农会在内山树起革命旗帜;他寻找红军建立革命武装;他反抗庒迫铲除恶霸流氓……为革命鞠躬尽瘁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陈清泉在兄弟4人中年纪最小,一直跟着大哥三哥闹革命。1936年红军在片仔遭遇战中他奋力抢救10多名伤员的勇敢、1935年四处寻找红军队伍他的执着、国共(闽南)首论谈判他负责安保的滴水不漏、任和中区党委委员和郭坑民兵连连长时他的尽职尽责、在国民党监狱中他的视死如归都无愧于一个坚强共产主义战士的称号。
陈锥是陈天德兄弟的叔辈,是一个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农民,身体不好,虽然终身未娶膝下无儿女,但他的仁慈、善良、勤快、乐于助人(贫困家庭和军人?家属)赢得广泛的赞誉,尤其是对革命的热衷,对侄辈们的革命和红军游击队的支持,严守党的秘密不惧牺牲,无不衬托出他孱弱身体蕴含着的强大。
陈锥、陈天德、陈清泉叔侄仨都是在1940年牺牲的,这一年是陈家难于承受之重之年,也是大芹山革命根据地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