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坑,是平和县国强乡三五村的一个小山村,座落于海拔1544m的大芹山东北部山麓的一个山坳里。四面群山,丛山峻岭,村子不大有二十多户人家,二十几间土房,村子右边有条小河涧环村前而过,沿着溪岸蜿蜒曲折而下的小路是通向坪坑方向的通道,村子背靠大山,山中有条通往岩坑方向的的山路,村子正面有座叫霞尾山的南北走向的山脉。
乌龙坑立地条件好,‘进可攻,退可守’正好适合军队驻扎,这里是山内党组织和游击队的主要活动地,群众基础好,人人拥护共产党。1935年中共平和县委书记林路奉命建立大芹山革命根据地,这里成为闽粤边委和平和县委机关常驻地,红三团、游击队也经常在这里休整驻扎,离村大约5里路的西南面叫石硿窟的地方有块数百平米的平地,红三团的练兵场就选在那里。
1945年6月底,刘永生率领的王涛支队袭击了崎岭乡乡公所,开仓救济贫困农民之后,队伍就开进山内的乌龙坑。原打算在乌龙坑休整一段时间后再挺进乌山活动,不料7月10日,国民党当局纠集福建保安二团三团,平和县保安大队3000余人,从平和崎岭诗坑出发,分东、西、中三路进攻乌龙坑,企图用两路人马占领村前、村后两座大山的制高点,一路人马强攻中路直达村庄,一举消灭王涛支队和平和游击队。
事不宜迟,接到群众敌情报告后,支队长刘永生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分析这次来犯之敌特点和我方优势,布署兵力、下达作战任务,具体是:我军也兵分三路阻击敌人,中路是敌军主攻方向由第三大队大队长赵国强带领排枪和短枪队100多人迎敌;东路霞尾山制高点由第一大队长连星德率领大队150多人和短枪班12人迎敌,支队长刘永生的作战指挥部就设在东路靠后的山坳;西路由平和县委陈天才书记(游击队长)带领2名机关警卫既掩护10名伤员又配合卢炎一队人马随时打击敌人。
战斗从上午10点开始到傍晚整整一天才结束,三路敌情不同,战斗的激烈程度有别,先说中路,由于是沿溪涧,山坡比较平缓也比较开阔,敌人投入兵力最多,武器最精锐(单机枪就有数十挺还有迫击炮),阵仗摆的最大,这就给我军本来就不多兵力带来极大威胁。为了抢时间争速度,也为了灵活的穿梭和便于冲锋,中队指战员主要配备排枪,一打就是一梭子,尽管敌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哒哒哒哒哒”的枪声像西北雨般密集射向敌人,敌人也在枪声中应声倒下一片,排枪杀敌量多的优势在这里尽显,加上有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在村道口扼守,敌人也只有落慌而逃的份。
再说东路,霞尾山是南北走向的山脉,由于山高且徒又长期无人员经过,山坡布满荆棘,山头离村庄有3至4里路,给我军冲上制高点带来重重困难险阻。但我一大队150多名指战员,强忍伤痛和饥喝奋力往上爬,尤其是短枪班轻装上阵奋不顾身,最终以快不到十步的优势,率先抢占高地。十多支驳壳枪子弹“啪、啪、啪”,一齐射向走在最前面的6至7个敌人,其他紧跟其后的敌人闻声连滚带爬和尸体滚下山去,我长枪战士随即到达阵地迅速加入战斗,一阵冲锋敌人已溃不成军。
最后说说西路,乌龙坑各路战斗中,最为惊险的应该算西路。村庄的靠山就在西部,主峰离村庄有400至500米的海泼,从整个战场上看是名符其实的制高点,一有疏忽我军将背后受敌。由干西路是从岩坑后山而来,行军路线较长且一路上山,所以西路敌军晚到一步。当他们到达山顶时山下的战斗已很激烈,听到东、中两路枪声密集,知道是遇上主力部队,可能是要评估情势也可能是怕死的缘故,几个像是头头的人集到一起指手划脚似在开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陈天才马上下达命令,集中仅有的十几个人和十几条步枪,朝着那堆人马猛烈开火。“砰砰砰”枪声响起,那一堆人死的死、伤的伤、躲的躲、逃的逃,枪响过后(坊间有一传说,神枪手陈天才用一支“扣九”步枪一枪打死2个人打伤1个人),把敌人吓的屁滚尿流),敌人以为是我军早有防备,怕遭遇大部队狙击,所以龟缩在半山腰不敢轻举妄动,只是盲目向山下猛打机关机,这阵枪声有效地吓阻了敌西路来敌,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天的战斗,打垮了三路顽军,共击毙敌人60余人,缴获机枪一挺,步枪60多支,迫击炮5发及大量子弹、手榴弹。我军也付出了代价,大队长赵国强和3位战士英勇牺牲,支队长刘永生副支队长巫先科等十几位官兵负伤。
这场战斗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巨大,人员上我军主力不足300人而敌人有超3000人;武器装备我军只有一挺机枪,其他都是排枪、步枪、短枪和手榴弹,而敌方有数十挺轻重机枪、精良的长短枪和迫击炮无数。这一仗我军以少胜多,以最少的伤亡,打垮10倍于我的顽军,充分显示了我军官兵的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斗高明的摆兵布阵,使得每一路应敌的第一击枪声如同神话传奇一般。试想,当敌人蜂涌而至冲锋时如果没有连发排枪的杀伤力,中路防线早已被敌人撕开缺口;如果没有短枪班战士轻装上阵争分夺秒抢占阵地,东路的敌人就会碾压我作战指挥部;如果没有百步穿杨的步枪狙击的威力,西路的敌人就会重兵压境,断了我军的后路,这场战斗极有可能陷我军于惨遭重击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