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人民牢记着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功绩。今天,当你走到延安随便哪一个村庄,向那些上了岁数的人们打问起修水利的忽工,人们会告诉你许多关于他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没见过把公家事那么当事的人。打坝时,他没明没黑在坝梁上巡回检查,生怕有一个烟头、一根柴棍儿漏进坝里影响质量。』『没见过生活那么清苦的人,饭量大,忙起工作来一天只吃一顿饭;长年累月总见他抽「羊群」烟,可民工病了,他却用自己的钱买东西赶到床头探望。』『忽工一辈子经手那么多工程,没见人家沾公家一分钱的便宜,至今家里仍是一无所有。』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漫漫长途。当忽聚田不知疲倦地迈开双腿奔波在水利建设工地,无情的岁月和他所忠诚的事业,却不知不觉地耗尽了他的精力,也损害了他的健康。大约从六十五岁开始,他那真正称得上『踏遍青山』的腿,弯曲若两张『弓』;膝关节僵硬得仿佛锈死了一般,生活勉强能自理。但他毕竟是翻越过圣地千山万水的汉子,病魔未能使他屈服,他已经为自己找到了新的目标,开始了更加艰辛的跋涉———整天整夜地伏在炕桌上写呀写呀
腿不能动了,他要把四十年从事山区水利建设的经验从理论上总结出来,留给后辈的同行。他深知,陕北山区水利事业,需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努力!遗憾的是这事业刚刚开始,一代人就老了!于是,他夜以继日地咬紧牙关不停地写呀,写呀!作为陕北水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四十年的实践,他觉得值得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实在太多,但搞了几十年实际工作,突然要坐下来撰写论文,手中的笔又显得实在太沉重,加之腿疾的折磨,他是用生命的全部热情,全部爱来写《论陕北山区水利建设》这部著作的。为了对党和人民做出新的贡献,他那衰老的生命,又开始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他仿佛又变得像五十年代一样年轻,一样精力充沛、激情似火。
是的,忽聚田不是诗人,可他修成的水渠、水坝,他牵来的『圣水』正在滋润着陕北大地。那是他写出的人生最好的最动人的诗篇。
|